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亚洲的酒店大堂和休憩地方听见泰国和韩国的公司行政人员或欧洲和日本的公司行政人员用英语交谈,向来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在今后数十年内,华语可能取代英语而成为本地区的商业语言。 华语的独特魅力 华语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在世界语言中,尤以汉语的信息量为最大。为了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需要,21世纪新一代的计算机所采用的声控系统将彻底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及其程序。这样,华语的优越条件将借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华语将成为计算机的第一语言,因为华语只有400多基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华语运动在以民族共同语——华语取代方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与社会强势语言——英语的角力中,华语则处于下风,成效明显不足。要想扭转华语的颓势,新加坡的华语运动还任重道远。作者通过对1979—2005年间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决策背景、“运动”前的密集造势与舆论准备、基本目的、推广对象与历史进程、推广方式以及推广成效等的全面梳理,描述了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发展脉络,为客观评价新加坡的华语运动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华语情结     
其三英语里的billionaire翻译成华语成了“亿万富翁”,但她是女性。市民小报中有“富婆”的字眼,我当然不会用在她头上,人家是高品位的文化人。华语还没有来得及为各种巨富调理好足够的词汇,我们不正在评说华语吗,这是华语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多民族、多语种共存的国家,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语言。国家教育实行"双语政策——英语加上一种母语",即以英语为第一语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全国人口255万,华人占76%,马来人占15%,印度人占6%,其它族人占4%。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四种: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从1987年开始,新加坡政府规定:全国一般的中小学一律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学生的母语为第二语言。只有4所特选的小学和9所特选的中学把英语和华语同时作为第一语言进行教学。因此就全国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的。但是不管是当成第二语言来教也好,当成第一语言来教也好,华语在中学里所占的课时在6课时/每周以上。因此对于华裔中学生来说,华语是他们的主课,受到相  相似文献   

6.
所谓“舍小取大”,就是用意义更具包容性的上位词(大词)取代该语义下具有细微差异的下位词(小词),这是华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词汇运用现象。文章由该现象入手,通过对具体语例的分析,证明其与英语影响之间的密切关系,最终结论是有一部分舍小取大现象来自英语词汇对华语的直接影响,因而,这也是观察英语对华语影响,或者说是“华语欧化”的一个很好窗口。  相似文献   

7.
与较为成熟的世界英语变体的描写与研究相比,海外华语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上,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是基本方法。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具体成员、意义及搭配范围上存在诸多差异。精确的描写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华语研究空间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加坡政府如何在历史、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确定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四种官方语言的语言政策,制定下同阶段的双语教育规划,形成新加坡目前绝大多数国民掌握两种官方语言,英语必居其一的特殊的双语现象,并使绝大多数华人在短短三十余年间经历了由讲不同汉语方言转变为讲华语(普通话)的语言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加坡华语教学经验与模式为基础,探索在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挑战与机遇。从种族结构与官方语言政策、“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体制、变动中的华族社会,综述新加坡语言景观;从华族华语学习者类型、中小学华语教学的中国情结,分析新加坡华语教学界面对的问题;从职前与在职课程设计,阐述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培训的课程设置;描述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从国际汉语教研重镇与国际汉语语言服务业中心,探讨如何打造新加坡为国际汉语中转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加坡华族儿童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华语交际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家庭语言背景、性别及交际情境对儿童华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采用2(交际情境)×2(性别)×3(家庭语言背景)的混合设计,通过问卷调查了学习华语的38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内的华语交际意愿高于课堂外的华语交际意愿;来自华语家庭和华英双语家庭的学生华语交际意愿高于来自英语家庭的学生,而前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并不显著。此外,学生华语交际意愿的总体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不过。性别和家庭语言背景对华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没有适时地进入世界文明体系,大概是创造中国史的中国人出了问题,于是引发了对中国人的长期追问。这不能不涉及使中国人成其为中国人的基地。追问基地不仅需要思想,而且需要真诚和勇气,即鲁迅先生说的“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怎样的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 ,回顾汉字的历史与现状 ,进一步认识理解汉字的特点及与汉民族心理与思维特质的关系 ,再谈汉字的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集视觉、听觉和意义于一体的特点,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形象生动、高雅益智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汉字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各国文字和文学相比较所独有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面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生疏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应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建构自己的学科主张和课堂范式,必须要用扬弃的态度对待语文教育传统。首先是直接传承传统教育中符合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科的主张和做法。其次是对传统加以改造,使传统中部分主张和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工艺整合融通。再次,对传统中的糟粕要加以批判和摒弃。如此,才能在曾经的"废墟"之上崛起语文教育的"现代大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积极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语言除了一般教学语言的特点外,还具有综合基础性、语言艺术性、鉴赏阐释性三个显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模式主要有解说式语言、描述式语言和细节式语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构形形式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汉字教学主要是将汉字进行解构,然后将其组成可以接受的各个部分,从而实现其教学目的.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论述汉字教学的方法的基础上,简要的说明了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