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一个并列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声调相同,且其声母一为全清一为次清,则一般是全清声母语素居前次清声母语素居后;若其声母一为全浊一为次浊,则一般是全浊声母语素居前次浊声母语素居后。  相似文献   

2.
"咸安普通话"是咸安人所说的一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是咸安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咸安方言与标准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本文以《"咸安普通话"的声母语音偏误及咸安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重点与难点》(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和《"咸安普通话"声母语音偏误成因分析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为基础,以咸安普通话声母偏误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咸安人学习普通话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咸安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3.
黄侃古本音说认为,声母与韵母的洪细是相和谐的,上古音最初声母和韵母都是洪音,中古音的细音,是最初的上古音变化的结果。古今声音的变化,声母变则韵母也跟着变;韵母变就说明声母已经变,声母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声母后头i介音的产生。这是黄侃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声韵相挟而变理论是在综合考察大量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现象,并继承清代古音研究精华而提出的。一些用现当代古音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支持声韵相挟而变理论。这个理论启发我们对古今音变发生"条件"的通行说法提出怀疑。古今音变"条件"可以有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枞阳县东部地区方言零声母包括普通话里的部分零声母、r声母和个别l声母;方言声母是普通话的部分零声母;声母 n、l在方言里有混淆不分的现象,但有些音节则区分得很清楚.本文主要就方言声母、、n和l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声母进行比较,阐明方音辨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兰茂《韵略易通》较好地保存了明代的实际语音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语音的历史变化和差异。其声母系统与《中原音韵》具有一致性,充分承继了中原汉语的特点,其《早梅诗》代表着明代音系的声母系统。在中原汉语声母链中,兰茂声母系统承前启后,体现了从中古音发展为近代音相互连贯的承传关系,兰书反映了《中原音韵》之后汉语语音的进一步演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部分移居到大同市区内的浑源人家庭进行了语音访问调查,考察了浑源方言中17个[n]声母字的当前读音情况,发现在普通话的影响下部分[n]声母字正朝着[■]声母发展演变。本文重点描写了这一语音演变现象,同时也对其演变的原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省明代正统年间(公元1442年)声韵学家兰茂的《韵略易通》是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第一次用“早梅诗”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归并为二十,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这二十个声母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二十个声母的前身。其功绩在我国语音发展史上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8.
《广韵》是北宋早期的一部声韵与训诂并重的韵书,它是在隋代《切韵》的基础上增修而成的。现在《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其中保留了三千八百七十五个反切小韵,对研究古今语音变化和审定古典作品正确读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重点对《广韵》里零声母与m声母的反切之字的收集与整理,归纳出零声母与m声母的变化规律,为今人阅读古书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柳林方言中依据声调平仄分化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平声大部分读为送气音,少数读为不送气音;仄声大部分读为不送气音,一部分读为送气音。这也是晋语吕梁片方言声母音变现象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0.
通渭(第三铺乡)方言及周边武山、甘谷方言中,中古泥来疑影母在细音前有今读?声母的现象。在通渭(第三铺乡)方言中,泥母今读?声母的字最多;来母在细音前分三种情况:部分读?声母,部分读?声母,部分读l声母;疑影母只有少数字读?声母,其余基本读零声母。通渭周边的秦安郭嘉镇方言,武山县城关镇、洛门镇方言,甘谷县大像山镇方言、磐安镇方言与通渭(第三铺乡)方言读音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一致性反映了共同的语音层次,差异性反映了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哈尼语木达话中有硬腭塞音声母c/ch/?。使用Praat对这三个塞音进行声学分析描写,验证了通过历史比较而得出的硬腭塞音声母来源于复辅音kj/khj/ɡj的推论,而驱动这一音变的机制是全颚化。在全颚化的作用下,kj/khj/ɡj可直接演变为舌尖前齿龈塞擦音、舌叶腭龈塞擦音和舌面前龈腭塞擦音,c/ch/?不必是中间过渡阶段。此外,c/ch/?声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解释了历史比较中kj/khj/ɡj和c/ch/?声母在缅彝语不同语言同源词中变为软腭塞音声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切韵》、《广韵》都是这么归的。自金国在北京建都以后,国势日强,宋王朝迁都杭州,偏安一隅。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向北京。元、明、清三代都在北京建都,汉语的发展必然形成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趋势。元周德清在总结元曲的韵律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原音韵》,明确地指出了汉语声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已经变成近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了。其分化的规律是:清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阳平;清声母的上声字仍为上声,浊声母的上声字归到去声里去了。入声的韵尾-b-d-g脱落,按声母的清浊和韵母的不同情况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形成了汉语的新的的声调系统。到了今天现代汉语,这个系统已经相当的稳定了。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中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其中六个是不送气音:b、d、g、j.zh、z,与之相对应的六个是送气音:P、t、k、q、ch、c。在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语音时,必须搞清楚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定义,必须明辨这两组音的本质区别。国内出版的汉语语音书籍一般都谈到了这两个问题。如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  相似文献   

14.
礼县方言的舌叶音声母分析——兼与马建东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礼县方言的舌叶音声母是礼县以及西汉水流域小片的主要语音特征,它主要来源于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是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北方方言中的另一种演变类型。  相似文献   

15.
反切的变例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与读若、读音、直音、打比方的注音方式相比,是一大进步。[1]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调查全国各地方言、欣赏古代诗歌押韵、平仄的金钥匙。本文重点介绍《广韵》里反切上字的声母是z、c、s;j、q、x;g、k、h,在拼读出被切字声母时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泗水方音的声、韵、调系统,分析了泗水方音的声母系统和普通话的声母系统的共时差异,联系中古语音系统对这些共时差异作了历史溯源。  相似文献   

17.
鼻边音声母的发音辨正是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辨正鼻边音声母的发音,首先应明确二者的异同,然后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此外还应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语境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18.
二 天水方言的韵母 n本文第一部分对天水方言声母的发音特点已作了描述.根据一般常识,声母的变化要影响到韵母,尤其是韵头.有关声母影响韵母的例子前一部分已列举到,这里不再重复.这部分仍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出天水话和北京话的韵母差别,共八条,排列顺序续接声母部分.文中除对天水话和北京话作共时的比较外,有几处还与中古音近古音作了历时的比较,以寻求天水话和北京话差别的根源.有些差别反映到古音中也是细微的,因此在对有差别的韵母归纳类型时少不了要用到古音的摄等开合声调概念,个别的还得指出声纽,有繁有简,以能区别为原则.其中摄等根据邵荣芬《切韵研究》一书中的“切韵音节表”对韵母的分类和术语,近古音采用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一书对韵母音值的拟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代表近古音的《中原音韵》音系简称为“中原音韵”,又由于该术语多出现在以下诸表格中故其上引号也省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乡文白异读与新旧异读的研究,得出两者都有相同的成规律的语音演变:1.部分见系字声母发生变化时,韵母成系统地发生变化——文细白洪;2.大多是声母韵母同时发生变化,同声异韵和同韵异声情况少;3.大部分新旧读与文白读的语音演变规律基本一致;4.由于社会生活日渐开放,普通话日益普及,文音逐渐取代白音,新音逐渐取代旧音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字音标注所反映的上古音系统是很宝贵的汉语语音史材料,《说文解字》字音标注方式包括"读若"、"某声"两种。《说文解字》"读若"采用了多样生动的语言来源内容标注字音,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宝贵的上古字音资料;"某声"提供了研究古代声韵变化的线索,为我们构拟上古语音系统,尤其是声母系统保留了大量语言材料,并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方雅语音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