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院改制是指晚清"新政"时期对传统书院制度的改革。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浪潮中,贵州逐步完成了对大小书院的改制。书院改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产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是多种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贵州书院改制不仅仅是贵州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是清末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住宿书院是哈佛大学坚守自由教育理念的强有力工具,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哈佛大学本科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且发挥出巨大的实践价值。它营建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守护了自由教育传统理念,推动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培育了文化共同体。哈佛大学住宿书院建造运动对中国大学书院制建设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应厘清书院与专业学院的职能边界,推动“两院”协同育人;扭转科研为主的教师评价导向,激励教师悉心育人;丰富书院建设的理论研究,促进书院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是在社会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新一代大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背景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进行的突破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院制改革的"道"是回归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格完善的人为目的;书院改革的"法"是处理好传统与现实、学院与书院、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书院改革的"术"是构建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场域",人、制度和物质基础是构成书院"场域"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5.
"学"如何成就"人",是哲学话题,更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书院教育传统长期探讨学习与人的关系,学习服务于人的发展成为书院文化的主流。书院修身明理,传道济世的教育宗旨,修身与修学统一的教育特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治学方式,经师人师合一的导师风范,均指向人的发展。书院教育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值得当代教育研究借鉴,以达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岩 《江苏高教》2017,(12):35-38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是在社会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新一代大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背景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进行的突破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院制改革的"道"是回归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格完善的人为目的;书院改革的"法"是处理好传统与现实、学院与书院、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书院改革的"术"是构建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场域",人、制度和物质基础是构成书院"场域"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8.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96-100
广州书院文化是广府传统教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发源于南宋晚期,以广州范围内出现第一间略具规模的书院——禺山书院为标志;逐渐形成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以正德十二年陈献章入祀云谷书院为肇端;清朝中晚期,受益于阮元督粤重振岭南文教之风以及学海堂、菊坡精舍的建立,广州书院文化步入繁盛期;清末随着"书院改学堂"的新政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广州书院文化由此走向衰落并逐渐凋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上,福建书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书院研究的进展,因其文献整理的滞后而相对迟缓。为了拓宽与加深福建书院研究的视域与深度,全面系统地发掘、收集、整理福建书院文献,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津梁、嘉惠士林的作用。明清福建书院文献是一座充满书香的巨大福建历史文化遗产,它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福建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生员规模、教育理念、授学方式、培养水平、藏书刻书等情况。不仅对还原古代福建书院的历史面貌与发展规律,揭示古代福建书院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彰显古代福建的学术思潮、人文精神与社会风尚,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福建传统书院的复兴与新时代书院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