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清时期大批传教士以学兴教,开办教会学校、参与中国新式学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他们的教师角色将西方近代教育传入到中国,促进了洋务教育的深化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随着西学思想的传入,近代的婴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内容,本文将从传教士的婴幼儿教育思想,维新变法之后教育家对封建传统婴幼儿教育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的婴幼儿教育思想,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婴幼儿教育思想等四个方向对中国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做以阐释。  相似文献   

4.
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随着西学思想的传入、近代的婴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内容,本文将从传教士的婴幼儿教育思想,维新变法之后教育家对封建传统婴幼儿教育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的婴幼儿教育思想,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缨幼儿教育思想等四个方向对中国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做以阐释。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起源于欧美,它是借"西学东渐"之风,通过对国外(主要是欧美和日本)教育社会学理论著作的译介,在中国从无到有渐渐兴起的。国外教育社会学的译介与导入对于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来说,既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必经的过程。近代学者正是借助这些译著,通过吸收和借鉴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出我国自己的教育社会学学科理论体系。认真总结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的译介和导入,有助于我们对这门学科建设有更加清晰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伴随着进化论的导入与传播,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传入近代中国,颜永京、严复、任鸿隽等人始而翻译斯宾塞的著作,继而在导入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将之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遂演变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的时代强音,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光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传入最完整的光学知识是折射定律。明未清初,由耶稣会士先传入关于折射现象的描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学者合作译著《光论》、《光学》两书,折射定律得以准确的传入。  相似文献   

8.
16、17世纪,中西传统技术开始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传统技术朝着“技艺”的方向发展,而西方传统技术则与近代科学越走越近,并最终于18世纪中叶相结合,促成了近代工程学的诞生。与近代大多数学科门类一样,西方工程学知识与技术通过来华传教士逐渐传入中国,吸引了中国本土知识分子的注意。实际上,早在近代工程学诞生以前的晚明时期,中西传统“工程”技术之间就有过短暂接触,以王征为代表的少数文士已经开始关注西方“工程”知识与技术,并留下了《奇器图说》这样的重要译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时的中西“工程”交往,范围不大,效果也并不理想。晚清时期,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西方近代工程学知识与技术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吸引了大批中国本土知识分子投身其中,形成了大量与工程学相关的译著和著作。得益于此,近代工程学教育也逐步兴起,本土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代西方工程学知识与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工程学的发端,成为对近代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学传入中国时期,教会大学热心推动社会学的教学与科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近代 ,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与迅猛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兴起的中国近代女学 ,不是传统女学的自然延伸 ,而是西方女学传入的结果。近代西方女学的传入对中国近代女学不仅有催生之功 ,而且有助长之绩。因此 ,研究西方女学的传入是我们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乃至妇女解放运动的路标和门径。一、西方女学传入的肇端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孕育清末 ,依仗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几乎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过改良的宗教派别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宗教中 ,因此 ,《剑桥中国晚清史》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以高校兴办的杂志为主要载体,以直接翻译为主,并能结合我国实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变通和变异,较为及时、全面地引进各个国家和各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成果.这种引进激发了中国教育学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加快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视野的拓展和深化,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同时也导致中国教育学者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教育学的过分依赖,出现照搬和模仿的情况.由此启示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批判地引进;强化主体意识,客观地对待引进;加强原创研究,科学地对待引进,从而使我国教育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教育高消费现象,认为教育高消费已成为中低收入家庭致贫的首要原因。运用筛选假设理论对教育高消费现象进行解释,提出解决教育高消费问题之对策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树立理性教育消费观,转变企业用人观和个人择业观,促进困家经济发展以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大众化。杨贤江与各种教育思潮展开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持《学生杂志》等刊物,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推动广大青年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撰写《教育学ABC》和《新教育学大纲》等教育学著作,积极向青年宣传唯物史观;译介苏俄教育学著作,为先进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提供了途径。通过研究杨贤江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大众化的贡献,从中得出若干启示,以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国内劳伦斯诗歌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译介、整体研究、重要作品研究、艺术特色等方面。其译介主要是部分名篇,尚缺全集译介;其整体性研究成果主要在主题和创作轨迹方面,少数是基于批评理论的解读;其重要作品研究有较深入的文本解读,但视野局促;其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研究主要关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意象表征,有较多重复。整体来看,我国劳伦斯诗歌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破性果,有偏颇现象,选题和研究方法上有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近代化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初步成型于清末新政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初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近代国人出国教育考察也大致经历了如上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考察活动都是因教育改革而发起,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文章拟从翻译的时代背景、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以及关于劳伦斯评传性作品的翻译等角度,较为全面地综述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以期对中国的劳伦斯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傅林 《学科教育》2014,(4):88-96
乔尔·斯普林(JoelSpring,1940-)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和多元文化教育学家。近年来,他的作品陆续被翻译成汉语出版,2010年斯普林本人也应邀到华访问。在中国学术界,斯普林及其思想日渐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如对斯普林的族裔身份和学术背景的介绍、对斯普林作为激进教育史学家的研究、对斯普林多元文化教育思想的研究等。但是,斯普林的一些重要作品尚未被译为汉语,对斯普林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以及美国原住民家族的生活史、欧洲移民与印第安人混血家庭的文化融合和冲突、原住民后代在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认同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这些都构成了未来可拓展的研究空间,并将成为我国学界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摘要:国际最负盛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0年11月29日发布了一份长达126页的教育报告:《全球进步最快教育体系因何持续进步?》(How the world's most improved schoolsystems keep getting better)。这份报告在全球五大洲选取了20个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回答了教育体系之所以成功的许多问题,并给我们的教育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外国作家之一。在狄更斯研究中,“狄氏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品的出版情况最能直接体现这一作家在异国的接受度,从出版这一视角来研究狄更斯的接受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