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戏曲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我国文化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被众多文化熏陶,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艺术学科亦极具民族特性。民族声乐是基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汲取了西方声乐艺术的优势,并将其演唱技巧合理融入,历经不断创新与完善,已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歌唱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中国传统戏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源远流长,其于各自发展中互相借鉴与融合,促使两者共同发展。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并对其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画片经过8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民族传统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动画艺术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中创建自我身份、树立民族艺术品牌的重要方式.本文试图从梳理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入手,阐述其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生成与创作固然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传播有关,但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也有着多方面的择取与转化.古典文化传统不但对其体裁等外在形式的生成有着内在而持续的影响,而且对创作者的艺术技法与审美深层心理还有着更为深刻久远的影响.由于传统文化养分的深层渗透,中国现代散文诗在移植借鉴国外文体及理论的同时也兼具了民族艺术的质素,从容地扩大了其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朝鲜古时调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它的艺术形式、主题思想的内蕴、艺术表现手法等,都与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它的艺术语言,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丰富的民族感情.可以说朝鲜古时调的艺术语言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取向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考察了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取向对其语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中国画的体系中蕴涵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精华,也融合进了优秀的艺术心理、艺术情理和艺术精神.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应引导学生认识美育与图画的共同诉求是其艺术精神与道德要求的统一,认识美学原则与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在求美的思想上是一致的,同时重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杜冰 《成人教育》2018,(5):87-89
在成人教育中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现阶段成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成人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将其融入教育中,使成人教育与民族文化基因紧密融合,进而促进成人艺术教育的发展.优化民族艺术教育途径,能够有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使之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推进成人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戈晓毅 《江苏高教》2007,(6):120-121
中国传统艺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高度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征,各门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加强高校审美教育中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以及促进各门艺术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如何更好地利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拓宽民族艺术教育的范畴,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文章从最能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歌和方言入手,探讨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视野下民歌和方言之间及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期开启高等师范院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新视窗.  相似文献   

9.
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戏曲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大量素材,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声乐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后从唱腔、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审美熏陶等角度分析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增强对民族声乐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