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村文化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与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等长期互补、和谐发展的文化.乡土文化不仅一直是现代乡村文化不可缺少和代替的组成,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和乡村振兴,其更将成为有强大生命力的稀缺资源.推进农村及其教育现代化、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必须重视乡土文化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对乡土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在所调查的5所乡村学校中,师生的乡土文化传承总体状况不理想。乡土文化传承态度均值高于文化实际践行,教师与学生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调研的数据,教师和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教育支持。对于学生,要基于耦合理念实施多维度教育;对于教师,要基于地方性知识,从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多元文化品性以及乡土知识教学转换能力方面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广袤西北大地的民歌“花儿”,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广泛流传,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能够广泛的传唱、传播、辐射,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花儿”的传播过程经历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四个阶段。当下“花儿”面临着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6.
7.
严谧莞 《考试周刊》2011,(6):38+122-38,122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日益遭受冲击。在传统文化渐渐丢失的过程中,教育业也失去了传统文化直接赋予的部分真义。重新理解和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9.
10.
大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也可以成为经济资源,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对大理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结合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大理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让共享思维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理念。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有共享思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提升文化自信需要共享思维,增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活力需要共享思维,而做好传统文化管理也需要共享思维。  相似文献   

13.
传承本土音乐 弘扬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重西洋轻本土的现象,民族音乐教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应不薄西洋厚中华,传承本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作为传播文化与知识的场所,不但传承文化,其本身也不在断地缔造着文化。在文化转型的信息时代,学校应该缔造良好的校园教育传播环境才能塑造适应时代要求的学生的人品和素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学校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具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最需要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在现阶段应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科渗透、环境熏陶、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依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以人为本、选择设计、转化生成为具体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教育作为整座教育大厦的基石,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及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人类社会交往与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图像化时代是信息化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的冲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校课程的呈现与教学手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是当代教育_T-作者应当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作了如下思考:树立正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模式;立足本校,以点带面,构建全面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独特性,其保护及传承的意义重大。但现行的保护方式更多地强调了保存其外在形式,仍是一种静态保护,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本质内容,不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着手,探索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试图通过改革学校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阵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在教学中,存在重点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性与现代化结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等问题。哪些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材料,哪些方法最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意教育的目的,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应用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这些都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