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歌是意象的艺术,但单一的意象往往构不成境界,必须是词语意象的相互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所以优秀的诗歌不仅表现在意象选择和营造的独到上,还应该体现在意象组合的独具匠心上,意象组合的合理和创新,才是诗歌走向臻美的必经之路。在意象组合上,穆旦是令人称道的,他不仅自如地运用了多种意象表现手法,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诗歌意象语言以日常语言为基础,其审美价值的实现须借助于日常语言的概念意义,但它又不同于日常语言,是对日常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审美变异,这种审美变异突出表现在承担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与形容词、动词等之间搭配的超常性上.  相似文献   

3.
傅艳华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3):12-13,21
白居易诗中存有大量咏花诗,其花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在看花、赏花之中,白居易把自己的种种感情付诸于花,以花托兴,喻己、喻友、喻小人;以花为伴互慰,叹命运之多舛;以花参照类比,感生命之脆弱。  相似文献   

4.
农贝妮 《中学文科》2007,(10):127-128
白居易诗词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诗人用花自比,用花进行讽喻,用花聊以借慰,在诗人眼中,花语亦是人语。所以,通过对白居易诗词中“花”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心绪。  相似文献   

5.
穆旦诗歌在用词、用句上理性色彩随处可见,但是这种理性色彩并不是说就意味着沉稳、不活泼、教条等,相反,他对词语意象的运用相当地娴熟,他深刻的思想通过意象完全释放出来,做到了以物扬志,以景传情。"意象"可以分为主观性意象和客观性意象,穆旦诗歌的词语意象,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在主观性意象当中他的诗歌大多运用了象征性手法。  相似文献   

6.
7.
诗下“双字(叠字)极难。本文就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的“双字”艺术作了探讨,归纳了白诗“双字”的种类,总结了白诗运用“双字”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世俗化是其诗歌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为选材世俗化、立意世俗化、语言浅俗化等方面。世俗化的特色使诗歌从高雅的"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大大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衾”是中国古代的生活用品,也是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唐诗中,人们或以“衾”意象寓意男女欢爱,或以之喻友谊,将其指向较为私密的人际关系。另外,“衾”意象与唐人诗风意趣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存在较多“衾”意象的自居易诗中,它是其诗歌体现出“俗”之风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意象与诗歌鉴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的解读虽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 ,但它自身有其独立的审美特性。在艺术鉴赏中 ,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 ,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 ,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 ,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 ,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 ,才有可能对艺术形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乔立智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3):85-87,121
结合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继承传统训诂学的研究方法,考释了白居易诗歌作品中的10个具有代表性的口语词。  相似文献   

12.
刘学锴、余恕诚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集》的注、笺、评点等重要研究成果,并详加甄别和匡谬。可以说该书是目前致力于李商隐研究者的最为可靠和权威的资料凭据。但书中也存在着许多牵强附会的误释,《白云夫旧居》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汉语词语的数量在与日俱增。诸多新词新语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与忧虑。面对汉语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用法,媒体对该话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与讨论。对于我们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攸关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我们的载体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将如何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呢?如果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由于语言的问题本身未得到继承和弘扬,我们又如何去谈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呢?本文试图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解读汉语中的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从而对现代汉语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经过长期的考辨,补定苏东坡诗中词40首。这些诗中词早已存在,大都有词牌可依,而且历代学者(包括东坡本人)及其编印的“东坡集”都将它们作为“词”收录进去。有人持有异议。一言难辩,只好就东坡“诗中词”争鸣的具体篇目,一一考辨,提供新证以答复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大量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对照,发现流行歌曲通过吸收古典诗词的营养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内容、情感和意境,提高了自己的整体水准和品位;同时又因为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古典诗词之魅力,为古典诗词增加了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总之,古典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的情感韵味影响了一批优秀的流行歌曲,而流行歌曲在古典诗词的传承发扬上,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颜元孙在其所著的正字专书《干禄字书》中,对当时的常用字进行了相当系统的整理和归类。本文以《干禄字书》中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俗字的内涵、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现今的文字整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从有补于世、吟咏性情、记写生活和娱乐人生四个方面,探讨了白居易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以此考察白居易在诗歌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末期的新生代诗歌,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的诗歌理念,引起了一场声势不小的诗歌运动,其诗歌理论和语言实验呈现出鲜亮的特色,但由于其语言造作的策略以及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幼稚和尴尬的缺陷,最终在不完善中走向了自我瓦解。然而,它给现代汉诗发展提供的有益启示,则使它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有大量的摹声词、重言词及双声叠韵词,这些词汇正是汉民族语言特有的“诗歌功能”借上古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大展示。汉语中特有的“诗歌功能”是借助“摹声”唤醒的——摹声萌芽了诗歌;而摹声这种“婴儿语的启迪”又孵化了“重言”,即“叠字”,同时又间接地孕育了足以显示诗歌潜能的另外两种模式——双声、叠韵。重言叠字的结果是使语言的“诗歌功能”更为充分和完善,即在语音的错综组合中显示规律变化的音乐性,构成韵律的基础和条件,而重言加上双声叠韵,就基本具备了生成汉语诗歌的韵律前提。因此说,“摹声”唤醒汉语中的“诗歌功能”,摹声的具体化是重言,重言催生了双声叠韵,而重言和双声叠韵正是汉语音乐性的基石,是诗歌得以成为“诗歌”的韵律基因。  相似文献   

20.
诗歌隐喻中的意象是构筑诗歌殿堂的基本材料,但意象不是全模仿,而是在创造。舟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意象之一,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蕴,从李白对人生自由的追求,人生的遇合与失落,人生漂泊悲叹与漂泊心灵的安顿四种舟的意象来解读李白丰富多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