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兴化报》把深入宣传改革形势作为报道工作的主题,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理直气壮、有说服力地宣传十年改革的巨大成就,引导人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2.
召开这次座谈会的通知是四月二十一日发出去的。通知中说,达次开会有两个要讨论的题目:一是要座谈当前出版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二是研究制止滥编滥印的措施,加强出版管理。前面这个问题是我们出版社内部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出版局、出版社、出版界以外的问题。关于这两个问题,同志们已经看到中宣部内部文件《宣传动态》。在《宣传动态》第十六期上登了两篇东西。头一篇的题目是《当前图书出版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这条和这次开会的第一项议题有关系;第二篇的题目叫做《非出版单位和私人印售书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美国之音》电台台长詹姆斯·康克林在接任后十个月辞去了台长职务。在这以前,该台新闻部主任伯纳德·卡曼斯基也去职了。在《美国之音》电台,辞职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然而这两个人的离去,不仅在该台内部引起振荡,而且在整个美国新闻界也掀起一场风波。这是为何?卡曼斯基何故辞退?康克林何事消极?他们相继离去又说明了什么?卡曼斯基主任何故辞退?要问卡曼斯基为何辞退,首先得谈多年来他在《美国之音》电台领导的一场“排除干扰”的斗争。所谓“排除干扰”,主要是指新闻节目摆脱国务院、国际交流署的控制,独立进行工作,改变宣传手法,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一九七三年水门事件发生了,问题涉及总统,《美国之音》作为政府电台报道还是不报道?该台最终决定还是报道。但是当时该台的  相似文献   

4.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题目来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上看,所引论点、论据却基本相同,只是各自作了不同的发挥。前者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问题就出在没有注意上述三个“分开”。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读了一部很奇特的书,书名叫《多棱镜下的蒋介石》,真是大开了眼界。这部书的《序言》向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蒋介石是伟人抑或独夫,其历史功罪,向来评说民国史者褒贬不一。”那就是说,蒋介石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历史上的功臣,还是罪人?至今尚未有定论。因此,作者认为这样对待蒋介石很不公平,说是“盖棺不能论定,入土亦难为安”,并说:“我们以往在论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时,不少观点有失偏颇。”于是,他们更“努力将蒋介石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欲,还其历史的、真实的本来面目。”而且,他们还颇有自信地说:“有一点理直气壮,本书所引用的史料,‘无  相似文献   

6.
在报纸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颇费思忖的问题:某项政策是早点宣传好还是晚点宣传好?某个热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报道好还是从微观角度报道好?某种社会现象是一般议论好还是深层剖析好?某篇批评稿件是来文照登好还是有所保留好……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把握好报纸宣传的“度”,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技巧问题,还是关系到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因此,把握好“度”是报纸宣传中必须看重和练好的基本功。根据大局需要确定宣传节奏的急缓与报道材料的取舍。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报纸宣传,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如何加快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七月十七日到十月,《河北农民报》举办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题目是《是当“李双双式”的干部,还是当“孙喜旺式”的干部?》历时两个多月,共出了十九期。这个《讨论会》,受到了广大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的欢迎。讨论期间共收到来信来稿二千一百多件,其中:县和公社干部给队干部、社员代笔写的文章占百分之十,社员自己写的占百分之三十七,队干部自己写的占百分之五十三。这次讨论,帮助队干部和社员认清了当“李双双”式还是当“孙喜旺”式的干部,这不光是个脾气性格问题,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阶级立场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有些生产队干部把这次讨论会比做是一次“思想比赛会”、“革命促进会”;有的把《讨论会》比做是“一杆大秤”,  相似文献   

8.
怎样使我们的政策宣传,特别是经济政策的宣传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是亟待新闻工作者认真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去年第22期《半月谈》发表李峰同志的杂谈《“菜篮子里看形势”小议》(以下简称《小议》),体现了新闻工作者改革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的进展。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视野开阔,论据扎实而不死板,议论  相似文献   

9.
知识林     
如何提高正面报道的艺术1.增强典型报道的针对性。典型报道属重头文章,一定要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不能为典型而报道典型,问题在于提高典型报道的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典型以少而精为佳,不能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那套做法。典型报道一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要“解渴”。2.增强形势报道的多面性。形势报道大多是正面报道。但形势报道切忌简单化、一般化,要善于从人们生活的切近点入手,以小见大,调动受众的参与意识。要准确把握广大群众的不同心态,要多开动脑筋,常有新套路,使形势宣传常报常新。形势宣传不仅要有宣传意识,更…  相似文献   

10.
诸雄潮 《中国广播》2007,(12):20-21
今年中央台的《十七大专题》报道共开设《高层声音》、《今日话题》、《代表访谈》、《记者在线》、《会场来电》、《现场实录》、《观点互动》、《记者视点》、《百姓心声》、《世界看北京》、《大会花絮》11个栏目。由于工作提前,策划提前,布置选题提前,中央台十七大专题节目表现出四个好。一是宣传基调把握得好。《百姓心声》,有意愿,有心愿,有祝愿;代表的访谈,讲困难更讲希望,讲眼前更讲发展,很好地把握了宣传基调,正视形势大好这个现实,给人信心百倍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28日至3月11日,大河报《七日财富》周刊连续四期以每期两个版的容量,推出了《“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等8篇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组报道包括《“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不限号就是鼓励豪赌?》、《“排列3”引发持续热论》、《财政部出面规范“排列3”争论告一段落》等8篇报道和学署名章。发表后,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更令我们产生成就感的是,国家财政部于2月28日正式下发通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后,对农村改革的宣传,已从被动转向主动。回顾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对农村的报道,基本是站在为农村改革辩护的角度上进行宣传的。当前农村的改革在深化,下一步的农村报道该怎么搞,我认为必须在深度、广度和实在上做文章。深度就是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引导农民用符合商品经济的规律发展生产,《农民日报》有一篇题为《八百公里跟车记》的报道,文章介绍了过去是争论该不该流通,现在是大家理直气壮地搞流通,对乱设卡提出了批评。同时又引导农民树立商品经济意识。要有风险意识,不要好销的农产品就搞商品经济,不好销的就想让国家包销。农村的报道不但要有深度,还要“实”,就是教给农民商品经济知识,教给农民生产优质、高效、高产农产品的办法,给农民传递有价值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专业与通俗融合才完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经济报道是新时期党报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既是对全党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党报经济宣传的着力点。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经济宣传,拓宽报道视野,挖掘报道亮点,改进报道方式,努力开创经济报道的新局面。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选发5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怎样看待经济报道的专业化与通俗化、重视“三农”报道、如何以舆论监督促进经济发展等问题。搞好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大题目。几篇文章不可能涉及所有方面。我们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来研究,以更好地推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也许都知道,根据编辑部拟定的宣传方针和报道计划写稿,质量有保证,命中率高,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或无效劳动。几年来,我从三个方面了解报纸编辑的意图,并按照这些意图提示的点子采写新闻。从评论中抓点子。报纸的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无论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还是署名评论,可以说都是“编辑意图”的直接反映。有不少评论,直接传达了中央、省、地委的指示精神。这是比一般性的“报道要点”更重要的提示。今年8月上旬,《湖北日报》二版刊登评论员文章《端正思想维护出口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各地报纸上,“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宣传广泛开展。特别是人民日报十月十一日发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社论以后,这一宣传报道日益成为各报当前的重要宣传內容。有的报纸进行问题讨论,有的设置专栏连续报道,有的树立典型推动一般。例如: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经济报道首先应该理直气壮地讲改革、讲建设,但是,讲改革、讲建设必须注意科学性、讲求辩证法,力求实事求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经济改革和建设中报道中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当前,尤其应该注意克服。前几年有一段时间,“万元户”的宣传声势很大,给群众造成一定程度的错觉,以为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富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没有收录“宏观报道”这个词。本文说的“宏观报道”是相对“微观报道”而言。后者是指那种反映一人一事或一较小单位的新闻稿,前者是指那种反映全局的新闻稿。“宏观”是英文的意译,它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和记者凌志军、贾建舟采写的《登泰山更知天下阔——从山东看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载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便是典型的宏观报道。 笔者认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应该更加重视宏观报道,不论是在宣传领域的拓宽、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取方面,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版面  相似文献   

18.
最近,辽宁省岫岩县报和下放在当地劳动锻炼的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举行了一次座谈会,研究县报工作。这个座谈会比较全面地讨论了县报业务上的一些问题,讨论了改进县报工作的方法。现在把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的讨论情况写在下面。抓政治“气候”岫岩县报对中心工作的报道是重视的。如今年春耕的时候,对肥、水的问题,报纸一连发表过六篇评论,火力比较集中。但在不少情况下,中心工作的报道往往显得被动,火力不猛,报道不够及时、系统,没有针对工作开展后发生的各种问题跟踪追击,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要有声有色地报道好党的中心工作,关键在于抓住每个时期的政治“气候”。怎样才能抓住政治“气候”呢? 在会上,大家首先就这个问题交换了意见。大家认为所谓抓政治“气候”,实际上就是使报纸的宣传紧紧地跟上形势,抓紧全党在一个时期内所  相似文献   

19.
“全息摄影”作品的共同特征综合本文上篇中提及的那些“全息摄影”式的报道,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所有这些报道,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改革中尖锐的、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并且有争议的问题,记者的笔大胆地伸进了改革浪潮的漩涡之中。这些问题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难点”,也往往是改革中新旧体制互相摩擦和撞击的部位,是中国改革旋律中最高亢的音符,也就是我们新闻记者应该呕心沥血地捕捉的真正的新闻。难道不是吗?《关广梅现象》提出了“租赁企业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场在报面上展开的公开讨论,实质上是对待九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一场争论,《鲁布革冲击》提出的问题是要不  相似文献   

20.
《新乡晚报》今年初曾刊登了我采写的《北新商场党支部从严教育党员》一稿。原想这篇正面报道会起到弘扬正气、鼓舞人心的作用,岂料几个月过去了,某些群众的反映并非如此,有人私下议论我是什么“吹鼓手”,写报道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等等。我深深感到:批评报道难,正面宣传同样难于上青天。如今的正面宣传,为啥在某些群众中间不吃香呢?我认为,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面宣传之“难”,首先毛病出于我们这些“笔杆子”身上。很长时期以来,我们中间一些朋友,为了某种原因,随意拔高“形象”,写出的稿件脱离了实际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