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聂震宁 《出版参考》2016,(10):60-64
3.轰动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1936年11月23日凌晨,韬奋与救国会的其他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7人突然分别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罪名是“危害民国”“妨碍秩序”.国民党政府早已把救国会视为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一大障碍,对救国会公开宣传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救国的主张十分恼怒,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指使下,终于加紧了对救国会的迫害.  相似文献   

2.
1936年11月,蒋介石下令逮捕在上海的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史良、邹韬奋、沙千里等七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案发生后,冯玉祥即积极进行营救。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发现冯玉祥为营救“七君子”与蒋介石往来密电三件,特披露如下,标点为选录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周恩来盛赞陶行知提起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民主救国会运动,人们往往想到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七君子"。然而,当年参加救国会的家母生前却告诉我,那时在上海滩,大家总爱说"八君子",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包括在内。1936年12月,蒋介石下令抓捕救国会领袖时,陶行知正在美国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幸免入狱,"八君子"就在新闻报道中变成"七君子"了。但是,陶行知以救国会领袖身  相似文献   

4.
“七君子案件”是在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号召下,国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进步人士及广大人民要求抗日的重要时刻,国民党当局企图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重要罪证。从1936年11月沈钧儒等七人被上海国民党当局逮捕,1937年江苏高等法院提起公诉到1939年2月重庆四川高等法院一分院撤回起诉并牌告,这个案件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我馆收藏的此案部分档案,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案件的过程,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七君子案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特选编公布。  相似文献   

5.
评论政治问题,需要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熟知国情,洞悉时局的大智慧. 提到王造时的名字,估计不少人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如果说“七君子”事件,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然而,很多关于“七君子”的表述,都是“沈钧儒等”,王造时的名字和影响,也在“等”字后面被逐步淡忘.历史学者姜平在为王造时立传时,特意用了“斯人独憔悴”的诗句. 王造时或许有不少的身份,但政论家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早在学生时期,王造时就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在战时江西省会泰和附近的吉安市,有一家颇有影响的进步报纸,它就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王造时先生创办的《前方日报》。  相似文献   

7.
1936年秋,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重要领导人的宋庆龄,由国外返沪.当时,全国抗日救国热潮高涨,又值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爱国有罪”遭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的“七君子之狱”事件发生,更见群情激奋.宋庆龄的回国,顿时成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面对国家民族这种紧急的状态,宋庆龄态度如何?  相似文献   

8.
救国会在党的领导下,是以上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成立于1936年5~6月间,广泛地团结了各阶层的爱国群众,在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时刻,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救亡活动。反动的南京政府,竟以“爱国有罪’于11月间将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七位救国会领袖逮  相似文献   

9.
李公朴先生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我知道他的大名,是在1936年他在上海和沈钧儒、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王造时、史良等七人,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的名义,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竭其尽诚,为民请命,因而以爱国罪被捕的时候.这一年内忧外患,交相侵逼.……  相似文献   

10.
李公朴先生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我知道他的大名,是在1936年他在上海和沈钧儒、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王造时、史良等七人,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的名义,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竭其尽诚,为民请命,因而以爱国罪被捕的时候.这一年内忧外患,交相侵逼.……  相似文献   

11.
"七君子事件"是在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号召下,国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进步人士及广大人民要求抗日的重要时刻,国民党当局企图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重要罪证.从1936年11月沈钧儒等七人被上海国民党当局逮捕,到1939年2月重庆四川高等法院一分院撤回起诉并牌告,这个事件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对于整个事件的过程,《救国时报》给予了大量的详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界对该事件的态度.该报纸是国内外对于"七君子事件"给予最集中、最全面报道的报纸,为我们今天重构当时的历史原貌、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中国编辑》2006,(4):59-63
邵洵美(1906—1968)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出版家、集邮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赴欧洲留学,回国后担任过南京市政府秘书长,不久辞职退隐,从事自由职业,创办刊物,开设书店,投资出版业,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文学报刊。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他出资创办《时事日报》,积极宣传抗日。日军占领上海后,他又于1938年主编了大型抗战刊物《自由谭》,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正义立场。日伪势力威逼利诱他做汉奸,他大义凛然,断然拒绝,并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掷笔罢文,洁身自好,以集邮消磨时光。抗战胜利后,他复刊《…  相似文献   

13.
读到叶永烈所著《沉重的1957》,写罗隆基等八位“大右派”“不应遭遇的厄运”。其中工造时先生很早相识,又在江西同办《前方日报》,朝夕相处达两年之久,胜利回沪,住得邻近,时常往来,直到1955年七月我离开上海为止,《沉重的1957》写得实在动人,充实详尽,文情并茂,如《工造时传》里“荒山冒出四座新坟”那一节,“荒山上,四座新坟,一男一女忍声低泣,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威……”竟是一幅“秋风暮吊图”,读了谁能不泫然泪下!叶著《王造时传》所缺办《前方日报》那一段,而这正是王先生在八年抗战中所作的重要贡献.抗战爆发后…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6.
马少华 《新闻前哨》2012,(9):103-104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是我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的新闻、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40年代,其间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等报刊和生活书店。他秉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理念,直面社会问题,倡导民主政治,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袖——1936年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47年2月10日,由沈钧儒和郭沫若具名,邀约一年前参予重庆“较场口事件”的同志,在上海青年会九楼聚餐,以纪念“较场口惨案”的一周年。到会的有沈钧儒、郭沫若、马寅初、史良、邓初民、罗隆基、章乃器、施复亮、黄洛峰、胡子婴、张西曼、曹孟君、方与严、陶晓光、林亨元、沈静芷、祝公健、顾锡璋、何惧、勾适生等。应邀参加的还有中共代表团的陈家康、华岗以及上海方面的王绍鏊、许广平、张纲伯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银行家和金融学家,并被聘为光华、沪江等大学教授。他在五四运动之前,便喜欢用白话文写作,一直关注着汉字改革和简体字的应用。1935年2月,他与蔡元培、邵力子、叶圣陶、巴金、老舍、李公朴、郑振铎、朱自清、叶籁士等200位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发起提倡手头字(简体字)运动。上世纪二十年代,许多知识  相似文献   

19.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前线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军事干部,他的名字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密不可分。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辅佐朱德、彭德怀开辟华北敌后战场。他不仅在战场上指挥部队屡屡战胜日军,而且也为创建兵工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着八路军“兵工之父”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胡适多次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外交建议,试图以外交手段来解决中日问题,避免中日战争。抗战爆发后,胡适积极开展国际外交活动,以"苦撑待变"的外交理念,坚持奋战在国际外交工作的前沿,为抗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