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霞 《华章》2011,(29)
目的:分析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23例,对其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是主要的急腹症病因,在总样本中,异位妊娠12例,占总病例的52.17%,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占总病例的13.04%,卵巢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和黄体破裂各2例,占总病例的8.70%,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各1例,占总病例教的4.35%.结论:对于妇产科急腹症的病因要做到早明确,早诊断.对症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成功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时机和临床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的不同治疗时机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我科入住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27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001例,然后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分为7组:发病3h内组;发病3-6h内组;发病6-12h内组;发病12-24h内组;发病3天内组;发病3-7天内组;发病7天以上组,各组均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比较其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的关系.结果:以入出院患者的入出院症状、体征、影像学变化为评判标准判断预后,各组别之间相互比较发现,各组间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预后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同治疗时间和临床预后有关,来院时间越早,其临床预后越好,尤其对发病时间较短的就诊患者其远期预后的干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两例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观察,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两例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血管供应、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两例病例临床表现及头颅MRI均符合延髓内侧梗死特点,病例1(病灶累及单侧)预后较好,病例2(病灶累及双侧)预后较差.结论: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临床上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双侧发病者更为罕见,以对侧面部和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受累)、深感觉减退(内侧丘系)、以及同侧舌瘫(舌下神经及纤维受累)为特征,主要为发自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前内侧穿支及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延髓内侧梗.死(MMI)患者均有肢体瘫痪,大多数病例临床缺乏典型三联征,临床定位体征不明显,故临床易漏诊,诊断主要依据头颅MRI.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观察其功能恢复,并与药物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47.5%.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显效3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同时及时做好治疗时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视疲劳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03例视疲劳患者的病因、病史及症状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视疲劳为多种因素所致,屈光不正、操作电脑终端、隐斜视等因素最常引起症状.视疲劳症状繁多,治疗方法因人而异.结论:视疲劳病因复杂、症状繁多,必须做详细的相关检查,全面分析,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一例罕见肺栓塞合并体循环栓塞病例报道及定期随访,为临床诊断思路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一例在急诊室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后继又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病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严密监护并排除各种病因,出院后随访16个月,动态观察肺动脉栓塞病情的进展和心脏重构的过程(如图3)。结果显示,早期溶栓治疗,合理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要结论:临床上动静脉系统同时发生栓塞虽然比较罕见,但仍需提高警惕并及早诊断,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抗凝和抗血小板为主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AM I病例实施院前急救和未实施院前急救预后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死亡率为8.06%,未院前急救组死亡率为18.33%,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未及时治疗则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如得到正确及时治疗则肾功损害可逆,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本文通过对30例ARF回顾总结,分析其病因、易患因素、治疗效果等,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并选取1992~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Rev Man 4.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患者1 743例.与对照组比较,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比值比(OR)合并值为4.61(5%可信区间为3.46~6.13),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最近6年96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46.87%),其次是颅内出血18例(18.75%),低钙惊厥12例(12.5%),此三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78%以上.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是快速止惊,纠正缺氧,尽早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2.
对6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康复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科病因显著于外科、产科病因;临床表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显著多于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透析组显著优于非透析组;死亡率透析组明显低于非透析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牙拔除术后出血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拔牙术后出血的各种原因、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 结果结果显示,拔牙术后出血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磨牙区多见,多由于局部组织扬伤过度所致.结论 牙拔除术后出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术中 术后采用相应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 ,找到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90年代以来 ,随着人们的研究深入 ,静脉溶栓疗法的应用成为国内外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研究热点 ,由于病例选取、用药时机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 ,疗效各有差异 ,现将其综述如下 :1 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1]1.1 治疗方法 溶栓组 :5 0例 ,发病 6h内 ,平均年龄5 7岁 ,均为首次发病 ,给尿激酶 (UK) 5 0万 - 10 0万u溶于 10 0 - 2 0 0ml的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0 .5 - 1h内滴完。溶栓后常规给予 2 0 0 g/L甘露醇 2 …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及IL-6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及IL-6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中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1β、及IL-6的含量平均值分别是24.8±5.1pg/ml和23.2±8.4pg/ml;对照组分别是15.0±4.6pg/ml和19.5±9.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及IL-6的含量明显增高,后者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脑梗死复发原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外动脉检测,并对随访期间复发患者进行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结果:136例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4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12例.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26例,其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10例.结论:急性脑梗死与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者密切相关,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早期天幕疝16例采用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同时剪开硬脑膜.结果:16例全部存活,随访3~6个月,患肢肌力Ⅱ~Ⅲ级5例,Ⅳ~Ⅴ级10例,不全运动性失语1例,无1例发生癫痫.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经积极内科治疗后发生早期天幕疝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是救治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常引起内科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尤其多见,既往合并冠心病者发生率甚高,死亡率亦明显增加。本文就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人在急性脑梗死期间引起心脏病发作和继发心脏症发生的时间、类型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预后作一临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硝唑、地塞米松在急性智齿冠周炎局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对因急性智齿冠周炎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423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以替硝唑、地塞米松混合液对212例急性冠周炎病人的智齿冠周组织及盲袋进行冲洗治疗.并设立211例以3%双氧水、0.9%氯化钠注射液交替冲洗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替硝唑、地塞米松混合液对急性智齿冠周炎局部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替硝唑、地塞米松混合液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有很好的局部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与替硝唑能够有效地杀灭或抑制冠周组织中的厌氧致病菌,地塞米松可有效地控制局部水肿,从而减轻炎性渗出物中的致痛因子所引起的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股部刺伤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关系,为防止临床上今后发生类似误诊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临床误诊病例,联系基础医学理论进行分析并行开腹探查;结果:开腹探查证实该例股部刺伤患者急性腹痛乃因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乙状结肠动脉栓塞、乙状结肠坏死所致;结论:股部外伤,尤其是严重刺伤导致大血管破裂并脂肪组织严重损伤时可能引起其他器官脂肪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