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中山与反直三角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曾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所谓“三角同盟”,共同进行过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斗争.这种曲折的斗争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娴熟的斗争策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孙中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第一次直率战争后得到发展.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奉系和直系等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加剧了各自支持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段棋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开始寻求新的政治力量作为同直系对抗的同盟者.于是,将注意力首先投向孙中山.  相似文献   

2.
安福系是皖系军阀为了控制国会而组织的一个政团,它是皖系军阀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袁世凯的北洋军嫡系,在袁本人死后,开始分裂为直、皖二系。直系以冯国璋为首,由于冯的乡籍属直隶而得名,皖系以段祺瑞为首,由于段的乡籍属安徽而得名。直、皖两系的分裂及其斗争,袁世凯的死自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为深刻的原因,还  相似文献   

3.
从1916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的实权由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控制。在这时期中,他们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成为当权军阀对内政策的核心。本文试就此政策产生的原因、实施过程及其失败做一初步探讨。一为什么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集团热衷于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第一个原因,“统一天下”是中国历史长河上最博大的政治目标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更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趋势,不管后人对秦始皇有多么激烈地批评,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其统一中国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冯国璋是在袁世凯死后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并列的早期直系军阀头目。在帝国主义采取分裂中国的政策下,北洋军阀各派都以列强为靠山。以英美为背景的直系首领冯国璋与以日本为后台的皖系军阀为控制中央政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此过程中,冯国璋打击段祺瑞的内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也反映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反直三角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曾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所谓“三角同盟”,共同进行过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孚的斗争.这种曲折的斗争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娴熟的斗争策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孙中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第一次直(?)战争后得到发展.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奉系和直系等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加剧了各自支持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  相似文献   

6.
清末因皖系军阀头目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之间矛盾,致使府院之争日益尖锐化.为一已之地位,段不惜以国家为赌注,支持张勋复辟,促成了近代史上一次反动事件.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政局混乱,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依附于不同帝国主义的三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为了维持北京政府地位和全国统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的支持下,段祺瑞编练了一支私人武装:参战军。参战军的编练不仅仅凸显了皖系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关系的亲密,更在客观上刺激了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的梦想,但参战军的编练也引起其他派系军阀的不满。皖系军阀对于参战军问题的处理上也没有与其他军阀达成一致,最终直皖战争爆发,参战军(边防军)被打垮,而自诩与日亲密的皖系政府也彻底失去了掌握政权的资格。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重点掌握: 1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 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使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目益尖锐。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  相似文献   

9.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是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直皖两派军阀势力从政治角逐走向军事冲突的必然结果。分析引发这场混战的诸多因素,不能不考虑是年2月发生的河南易督。河南易督是战前直皖双方激烈争斗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两派势力的消长,对直皖战争的发生和结局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这个问题似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之作一分析。段棋瑞统治时期,坚持“武力统一”政策,企图削平西南诸省割据势力。1917年10月,段派兵入湘,南北军事争夺开始。以冯国库为首的直系军阀,虽在维护北洋军阀统治这个问题上与皖系军阀没有分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决定退还部分庚款,与当时的清廷驻美公使梁诚的积极推动两国政府之间的正式交涉分不开,但其中美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积极主动性不容忽视,若没有美国政府本身的主动性,梁诚的劝说努力难以成功。美国退还庚款的决策是梁诚的努力推动和美国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两国之所以能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因为它不仅仅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在探寻社会的出路与教育的出路有机统一过程中,建立他的新教育的。“伦理主义,人生向上”是其灵魂,邹平模式是实践原型,乡学、区学、县学、省学、国学系统是制度框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梁漱溟第一次实现中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13.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八旗蒙古汉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旗蒙古是清代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各地任官,携眷驻防,接触汉文化条件极为便利,因此,他们无论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还是心理状态都逐渐与汉民族相融合。在八旗蒙古汉化的历史进程中,生存环境的变化无疑起到了基础作用,而清朝政府所推行的基本国策以及科举教育等制度,也对其汉化起到了关键的导向和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韩国,梁启超的作品以及那些翻译其著作的译者启蒙和教化了大批进步人士。由于"相似的语言、历史背景和国情"以及"梁启超对韩国国情的关注"等特殊原因,他的著作及其思想言论受到近代韩国文人的大力支持。故而,梁启超的文章及论著在以"直接登载论著的原文、翻译论著为译文、摘选原文或译述、书籍"的形式传播到韩国之后,读他的文章成为韩国文人中的一种流行,并成为一股独特的社会风气,这是近代中韩比较文学史上不可淹没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舶自西方的宪政,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各有不同。究其根源,是历史语境与价值观博弈的结果。深挖中国历史上宪政内涵的嬗变之因,才能深刻解读今天宪政实践的实质、路径、问题的解决,也才能为中国未来宪政的发展增添理论与实践价值;中国当下政制,是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行最富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最富理性的政治实践,它从宪法、宪政制度、路径选择、逻辑起点与焦点问题等多方入手,是渐进的、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宪政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从废名将梁遇春视为“六朝之才”的评价引起,探讨了梁遇春文学接受背景中传统文学的内应作用,并从梁遇春的小品文观及其散文特色、创作心态等多方面分析他与魏晋六朝文学的牵连,认为这位现代文坛极其西化的散文家其实接续着六朝文的流风余韵。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评价了梁启超在各个时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力图探索梁氏面对纷繁激荡的社会变革,其心境的变化,包括其政治思想局限性和幼稚性。从而论证梁氏并非单纯保皇守旧,而是本着对民族负责的态度,不乱唱高调,踏踏实实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殚精竭虑,期望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人民的复兴之路。通过对梁启超政治活动的探索与透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情,砥砺振兴中华民族的斗志,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梁启超对近代乃至当今社会思想的重大影响。面对物欲横流、信仰危机的现实社会,更须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影响社会,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批判改良主义渐进论的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评价与他对中国近代教育开创性的杰出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阐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成功地推动废除八股;倡导成立各类学校;首先提供近代学制的蓝本;首倡教育当定宗旨;系统设计了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编译近代教材;首创近代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及成就,家庭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