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一体化日趋临近的今天,世界意识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世界意识教育、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关注人类命运的愿望,引导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认识中国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3月 2 0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分日 ,著名的布达佩斯俱乐部倡议的“全球意识世界日”系列活动正式展开。活动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开始 ,经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尼泊尔、印度、乌克兰、俄罗斯……最后在萨摩亚结束。世界意识正在蓬勃兴起 ,这是人类对全球化浪潮席卷寰球、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的反省与觉悟。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世界各国教育部门都在研究如何对本国学生进行世界意识教育 ,以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占据先机。中国教育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世界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3.
晚近30年来,英语学界兴起一种名为"全球史"(global history)的新史学,如今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美国以及其他英语国家大学和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内容,我国学界和教育界也奋力追赶这股史学新潮。任何文明大国的教育都离不了史学,民主化的"全球史"学让我们看到史学也最容易败坏一个文明大国的教育品质,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以悉心研读历代有"极敏之眼光,极高之学识"之人写下的作品为前提。历史本身并不能给人真正的德性教育,必须经过灵魂高贵之人的咀嚼和反哺,历史(叙事)才会成为对生活有益的东西;否则,面对永远混乱的人世,一个人永远看不到"智慧以及一切称之为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所谓“世界意识” ,是指以开阔、理性的全球视野、人类视野认识、对待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世界意识”的内涵大致有三个各具独立性、又具内在联系的层面。 1、知识视野层面。这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 ,“世界意识”要求高中学生具备足够开阔的知识视野 ,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 2、认识能力层面。这是世界意识的核心。它要求高中学生以博大的胸怀、自尊理性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认识世界历史的一体多样化 ,认识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 ,容忍、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政…  相似文献   

5.
李国和 《成才之路》2013,(35):12-12
世界意识也可以称之为全球意识或者国际意识,需要以开阔的视野以及理性的态度对我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对我国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发展予以审视。由于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一国的发展往往会对多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树立世界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交流、引进与整合是教育国际化的常用举措。城市国际化,教育要先行。南宁市顺应自治区"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形势,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目标,以国际眼光和标准来打量自身。在此背景下,西大君武小学引进与整合国际教育资源,开发全球教育项目,丰富课程体系,以此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走上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邓小平语 ,1983年 ) ,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 ,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1983年),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全球性问题却层出不穷:环境污染、种族冲突、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意识形态的对立等。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当事双方固守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真理观,也就是说缺乏全球意识。因此,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合格世界公民,历史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下面就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理论依据1.哲学依据。正是世界的多样性,才使世界更加丰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要求“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世界视野”。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吸收了全球史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亚非拉等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篇幅,展现了人类文明多元共生、  相似文献   

11.
清王朝“天朝大国”、“华夏中央”的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念的反映,这造成了清王朝的蒙昧无知、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一股打破“天朝大国”、“华夏中央”旧观念和“睁眼看世界”的新潮流。魏源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他面向世界,研究世界,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他的这种世界意识,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非凡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王朝“天朝大国”、“华夏中央” 的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念的反映,这造成了清王朝的蒙昧无知、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一股打破“大朝大国”、“华夏中央” 旧观念和“睁眼看世界”的新潮流。魏源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他面向世界,研究世界,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他的这种世界意识,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非凡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新课题——就业意识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教学内容滞后,教育中偏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改革大潮,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4.
<正>公民意识是公民在公民社会中所形成的对于自身主体性、权利和义务、社会身份、政治地位等的理性自觉,是公民对于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念的自觉反映,包括公民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社会责任和社会基本规范的感知、情绪、信念、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主体意识教育。培育公民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心理意识,克服凡事靠等、靠要的依附意识,剔除落后的臣民意识、草民意识,并使公民获得与此相关的知识结构。公民主体意识的确立,意味着人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确立。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能够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进而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6.
赵自鹏 《考试周刊》2008,(1):114-115
通过大事年表整合、阶段特征整合、"点"的相关整合、共性比较整合等策略,整合中外历史知识,渗透世界意识教育.要注意整合视野的全球性、整合的联系比较、整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不仅在生存空间的层面为国人制造了"中心地理"的幻象认知,更囿限了古典中国的文化、文学的发展,使中国文学无法获得外来文学的滋养。自晚清民初以来,伴随着世界意识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世界文学观念得以在中国的文学场域建构起来,并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在世界文学观念的介入之下,中国文学由古典文学走向了现代文学的新阶段,而越出民族文学的世界性文学视野也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所谓"世界意识",是指以开阔理性的全球视野、人类视野,认识、对待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维方式。一、"社会的发展"1.从当今世界的历史进程看,经济全球化浪潮正裹挟着人类进入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大异于过去的新生活,它不仅带来了无可置疑的物质利益,也使整个人类站在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面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成过程和成熟形态的角度论证了毛泽东的以文化观为基础的世界美学意识。指出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审美形态的崇高化、文艺创作与接受的人民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世界无产阶级的文艺的普遍指导意义现实化、实践化、具体化,从而内在性地表征了毛泽东的世界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