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它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班学数前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使这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呢?本活动是通过郊游──进餐──分食物──收拾娃娃家这一线索,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分类的。 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能按物体名称进行归类。 (二)在游戏中理解“都是”“放在一起”词语。 (三)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过小桥)。 重点:能对一堆物体按名称进行分类。 难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影响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一)篮子三…  相似文献   

2.
小班第二学期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形式和建议lO把同名称物体找出来。 能在一堆物体中,找出名称相同的3一4种物体,为学习分类作准备。 供给幼儿一堆实物,如积木、小捧、扣子等,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实物的名移,再按要求把书称相同的物体选出放在一起。ll1l2①把同颜色物体找出来。②基本色(红、黄、绿)分类。 ①能从一堆实物中找出某一种颜色相同的物体。②能将物体 按红、黄、绿三种颜色分类。 ①提供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实物(如积木),引导幼儿说出其颜色,再按要求分别把红、黄、绿三色实物找出来。②通过游戏,让拿同颜色小旗的幼儿站在…  相似文献   

3.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1):50-53
幼儿的分类活动涉及多种类别,每一种分类活动各有其特点,因而其指导要点也不同。下面我们以一个针对初入小班的幼儿开展的数学活动“按物体的名称分类”为例,进行诊断,以期使大家更好地把握其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性质与用途分类。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为能力发展不足的幼儿准备若干动物图片(按走、跑、跳、飞四种行走方式)。 2、为水平中等的幼儿准备水果、蔬菜、服装图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分类活动中,交集分类的难度最大,它要求幼儿将属于两个集合相交部分的物体归放在一起,因而比较抽象。如果幼儿已多次感知过有关集合的知识,已能熟练地按照某个特征标记将一组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集合,那么,只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在大班末期)让幼儿感知交集分类的含义,顺利完成交集分类  相似文献   

6.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2):51-53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是指将相同数量的物体归并在一起,通常属于中班分类教育内容,一般安排在相应的基数教育后开展。下面我们以中班上学期初所开展的数学活动“按物体的数量分类”为例,进行问题诊断。以期大家更好地把握其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前,幼儿已多次感知了7以内的数量,在以前的分类活动中幼儿对肯定与否定的标记已有所认识。此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对一组物体进行多次分类,以培养其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并为大班阶段学习数的组成积累经验。目的:1.能按图上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每类物体的数量。2.会给6以内的物体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准备:1.教具。①帽子图一幅(如图一);铁制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目标(一)通过幼儿自己收集石头,观察石头,使幼儿感知石头的多样性,并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知结果.(二)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分类的能力.(三)丰富词汇:粗糙,花纹.二、活动准备(一)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二)把石头装在废饼干铁盒里,设计成漂亮的礼物.(三)实物投影仪,有关石头的种类、建筑图片、照片等等.(四)放大镜一人一个;颜料、棉签若干.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图一图二图三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请幼儿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分类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小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幼儿的分类操作需要建立在正确感知物体形状及颜色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近期在主题活动"图形乐"实施过程中,班上幼儿已通过配对游戏、沿着图形走等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也积累了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我利用"乐园游戏"这种幼儿乐于参与的户外游戏形式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分类,以  相似文献   

11.
活动名称:
  本节社会课活动的名称是《垃圾的分类与回收》,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的大班学生开展。
  教材分析: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是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环保意识而设计。大班幼儿已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对事物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行动,由此生成了本节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2.
儿童对数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依靠儿童本身的建构,即数概念是每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就显得相当重要。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成为当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从现…  相似文献   

13.
幼儿学习“倒着数”,在现行的幼儿园计算教育纲要中,是安排在大班初期的一项教学内容。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近几年来我们尝试把这部分的内容安排在中班下期教学。采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要点的方法,从每次尝试情况看,效果是好的。作这样的尝试,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可行性的: 一、中班下期的孩子已基本上掌握了数数(顺数)的方法,也知道数序排列(顺序),同时在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过程中,积累了按物体大小、长短、粗细等的差异进行排序(顺向、逆向)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一、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我们知道,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例1摇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原定目标:1郾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2郾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修改目标:1郾认识常见水果。2郾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  相似文献   

15.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意义重大,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引导幼儿“走”好这条路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是挖掘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材料。因为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它能使幼儿在操作和支配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本文拟就如何挖掘幼儿数学活动材料谈些看法。一、生活中处处有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中“科学”部分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强调…  相似文献   

16.
一、看谁挑得快、说得好 [活动目的]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挑一挑、说一说,进一步加深理解同类物体的含义,使他们知道物体是可以分类的,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从而渗透集合思想。 (一)按要求把同类物体圈在一起 1.小宁上学了,妈妈带他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请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分类活动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因此,教师须帮助幼儿分析各物品的有关特征,把物品特征与分类标准加以比较,而后断定该物  相似文献   

18.
物体分类教学 要让幼儿意识到分类操作的依据: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因此,意识到分类对象的共同特征,把握分类的依据,是分类操作的前提。我曾进行过幼儿分类操作的测查,其中有不少幼儿的分类依据都很模糊,有的操作后说不出分类的理由,有的操作结果与分类依据不相吻合,例如幼儿按两个特征,把一样颜色、一样形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辨和表现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 2.启发幼儿围绕郊游内容画出背景丰富的画面。 活动准备 背景范画一幅,记号笔、蜡笔、彩色水彩笔及长方形纸若干。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 1.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会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并计数。 3.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力,以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蘑菇房两间(白兔家和灰兔家)。 2.白兔妈妈、灰兔妈妈的图片各一张,小白兔和小灰兔图片若干。 3.画有不规则排列的长萝卜和圆萝卜的图纸若干,1—10的数卡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