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偶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主流观点一般认为木偶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俑,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木偶戏起源,认为木偶起源于古代巫术中的偶人.  相似文献   

2.
木偶戏——文乐是与歌舞伎、能剧并列的日本三大古典舞台艺术形式之一。早在平安时期(794—1191),就有走街串巷的木偶戏表演者(傀儡子)浪迹日本。据说他们的技艺可能来自中亚。  相似文献   

3.
西西里岛的木偶戏,意大利人称为"普皮(Pupi)",是形成于19世纪初的一种牵线木偶戏,流行于西西里岛上的卡塔尼亚、阿科里埃列、锡拉库扎、利卡塔、阿尔卡莫、巴勒莫和帕拉蒂尼科等城镇。一直盛行至20世纪50年代。木偶用木头、铁和纺织品等材料制作,木偶高0.8~1.2米。制作木偶的最著名的工匠为加斯帕拉·卡尼诺(Gaspara Canino,19世纪)。  相似文献   

4.
越南有个国立水上木偶戏团。这种木偶戏起源于11世纪的湄公河三角洲,是在该地的沼泽或水池上演出的。这种戏的剧目几乎全取材于自古以来的水上生活。例如,《和平的村庄的故事》这出戏里,演的是水上人家种地打渔的日常生活和与敌人作战的情景,一个个吉祥物狮子和龙也都出场。那龙在锣鼓和笛子的伴奏之下,嘴里叼着火焰,在水上飞舞。表演蝶泳、自由泳以及仰泳等游泳技巧的木偶人的精采动作,引起观看演出的大人、孩子的一阵阵的鼓掌喝彩。这种木偶戏是比较大型的,木偶高约50—60厘米。人在帘子背后操纵起来很费力。剧团的成员包括女子,全都胸肩肌肉发达。到了热天,演员就钻到水下去操纵木偶。水越浑浊越好。演员们说:“湄公  相似文献   

5.
《寻根》2020,(5)
正七夕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被喻为"中国情人节"。《天仙配》中牛郎织女争取婚姻自主,盼望早日团聚,以及对夫妻恩爱、耕织自足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勇敢追求是七夕节的主题。还有就是"乞巧"了,它反映妇女们希望自己变得心灵手巧,能够适应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特别在旧社会处于无权和受  相似文献   

6.
福建圆楼早已闻名世界,它用人类最古老的夯土技术,建造起直径最长近百米,高约十七、八米的四、五层大土楼,令人惊讶不已.尤其是幢幢土圆楼犹如城堡,坐落在闽西南莽莽葱葱的山区与河谷平原上,好似仙山楼阁,格外迷人.中外建筑、历史、民俗学家称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建筑模式,可谓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3)
正漳州书院发展历程福建僻处东南一隅,漳州又位于闽之南陬,文化远较中原落后。不过在唐初陈元光开漳之后,中原文化在漳南迅速传播,书院亦随之产生,诞生了有"八闽第一书院"之称的松州书院;南宋大儒朱熹知漳一年,使漳州文教事业复兴,并对此后的漳州书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到了明代,漳州名儒迭出,书院多所创建,明末黄道周所创建的邺  相似文献   

8.
9.
张慧卿 《寻根》2008,(5):108-112
福建漳州张氏德远堂祖祠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祠堂前所竖23根高达10米的“石龙旗杆”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处石龙旗杆群。1991年3月,德远堂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11.
“木偶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漳州市木偶剧团以其独特的布袋木偶表演传统技艺、新颖的时代风格名闻遐迩,它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曾出访17个国家和地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受到了国外专家、学者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誉为“世界第一流艺术”.而作为该团的表演艺术家庄陈华,也以其精湛的丑角艺术,博得了国内外观众与专家的赞赏.  相似文献   

12.
暑假有机会台湾一游,在台北诚品敦南店发现“彰艺坊古典戏偶工作室”专卖店时,只能以“惊艳”二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以前印象中。有点儿“俗”的台湾布袋戏偶“头大身体小”而不成比例,且其做工也较粗糙,服装亮晶晶地很容易使人与布袋戏的口头禅“金光闪闪、瑞气千条”产生联想;但“彰艺坊”的古典布袋戏蛭仔高约30公分,适合手掌操弄,又称“掌中戏”,乃传统布袋戏偶的“原型”。其细腻的刻工加上精致的刺绣,无怪乎初次见到或久违重逢者都大感惊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