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士廷 《军事记者》2014,(10):25-26
微时代,传统媒体提高突发事件报道影响力,要利用新兴平台抢占报道先机,争取早发声、快发声、多发声。要遵循微时代新闻规律,创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要观点鲜明,爱憎分明,网上发声要有定力;要引导舆论,不要被舆论所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报道是正面报道的战场,也是各媒体着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报道领域之一。现在经济报道领域最常见的问题是:经济形势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甚至只讲成绩不见困难;经济政策解读常常慢半拍,权威性不强;面对经济热点,该有人出来说话的时候没人发声、该挑明了说的时候却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3.
刘敏 《中国记者》2014,(1):72-7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通讯社,更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阶段进行解读,好的策划是稿件成功的一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以来,新华社"新华视点"主要分三个阶段对全会进行深度报道,共播发稿件10篇,其中4篇稿件采用超过300家。一些读者来电说:"看了你们提纲挈领的报道,即便没有时间通读整个公报全文,也对党中央的精神有了清晰地  相似文献   

4.
刘新 《军事记者》2014,(8):34-34
反恐维稳报道政治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相关报道的采写者,既要坚持把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又要勇于发声、先声夺人,把控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5.
社会责任与担当是媒体的公信力之所在,媒体应该始终把责任放到重要地位。然而,在今天网络信息时代,虚假新闻、失实报道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听风是雨、谣言四起,甚至有的为达到某种利益,刻意炒作,误导受众。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党报,在泥沙俱下、真假参半的网络传播环境中,应主动发声、正确发声,避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相似文献   

6.
近期,随着我国有关重大会议的召开,经济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经济结构改革、财经金融政策等都成为聚焦内容。由于我国加强了对涉华经济议题的舆论引导,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人加大了对经济议题的主动发声与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外界的关切与质疑,加之近期我国公布的部分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中国经济走向平稳,有效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我国经济政策与前景表示乐观的声音增多,舆论环境出现向好迹象。本文对境外主流媒体的报道基调进行了分析研判,探究了境外媒体对我国经济舆情积极报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构建女性话语体系,意味着女性通过发声呈现自身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图式。本文以《环球时报》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报道议题等方面,对女性话语权的建构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为女性话语权的媒体构建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后勤报道做深做活,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后勤》杂志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具体做法是:精心策划,做有分量的报道;聚焦前沿,做有深度的报道;专家发声,做有权威的报道;改进文风,做有趣味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蔚钰 《大观周刊》2012,(16):49-49
本文从歌唱发声与播音语言发声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歌唱发声与播音语言发声的异同。通过了解其各自的发声特点,借鉴其长处,从歌唱发声在播音发声中的运用,更清晰的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各自发声原理及发声特点,才能更好的将歌唱发音运用到播音主持。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指导经济服务企业的舆论阵地——《安徽经济报》,创刊30年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紧紧围绕焦点、热点与难点话题,及时"发声"、主动"亮剑",坚持与时代主旋律同频,与读者心声共振,为激发江淮儿女团结奋进、全面奔小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尤其近几年,先后开展的一些重大战役性系列报道,多次得到省委宣传部、省经信委、省网宣办的高度评价与表扬,不断彰显其经济报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在政策报道中需改进报道模式,以适时发声优化舆情态势,以权威解读排除受众困惑,以百姓视角满足受众"获得感",实现对"政策"舆情的最优化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使公众真正参与政治并受惠于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主题报道是否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否紧扣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是否贴近民生为人民发声,都是地方新闻网站主题报道工作中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新闻网站如何做好主题报道.希望与所有媒体人共同努力,为完善地方新闻网站的主题报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际传播能力提供舆论支持,一个国家不仅难以和平崛起,甚至维护正当利益都会非常艰难。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国际传播能力不足,将会丧失新闻话语权,导致虚假新闻横飞、国家形象受损,甚至影响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大大增强从"不敢发声"到"积极发声"的转变媒体要报道的国际新闻不仅仅包括国外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无疑是中国最重大的媒体事件。这184天里,电视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世博会作为重点报道对象,进行了多元化、全方位、长时段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也是党和政府发声的主要渠道,其报道的重点新闻,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日渐临近,由各新闻媒体共同发声的“赞颂新成就”大合唱.声音更加动听嘹亮。这一现象启示我们:成就性报道已成为媒体对外展示形象.对内凝神聚气的一个重要报道样式。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就如何进一步增强其吸引力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声音的安放位置为标准来划分播音发声方法,可分为向上式、向下式、上下各半式和中部式几种。这些播音发声方法及其不同的声音位置安放各有利弊。我们研究播音发声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充分地看到各种播音发声方法的长处与短处,看到各种播音发声方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定不能强调普遍性就否定特殊性,况且特殊性中还体现着普遍性。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播音发声的发声位置,许多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想发声,人们更关注观点,而不是事实本身,使得一个新闻事件更加复杂。而红星新闻在此次武汉火车站的恶性突发事件中所做的一系列报道,都体现了新闻记者们在突发性事件中应该承担的奔赴现场、贴近事实、报道事实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全媒体新闻表达视角,对2022年西藏媒体“非凡十年”专题下的生态文明报道展开分析,从新闻主角发声、注重数据和案例、注重画面美以及传播体系共同发力四个角度对记者视角、编辑思路进行分析,阐述西藏新闻媒体在生态文明报道中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王祖明先生的文章《对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辩证认识》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只能是根据表达需要在人中至头顶的区间移动;播音发声通过声挂硬腭和声束在硬腭的前后位移来解决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声音位置”的简称应该使用“声位”而不是“音位”;播音发声与歌唱发声是两种不同的发声方法,不同意“歌唱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的观点.播音发声训练和研究可以借鉴歌唱发声的某些方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