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赵超 《体育科技》2013,(1):86-89
运用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幼儿体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出生时体重,然后是出生时胎龄,最后是出生时身长;之后是否参加特长班重要性最大,其次是食用油炸食品,最后是睡眠时间。父母对幼儿体质的影响中,母亲身高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母亲生育年龄,再次是父亲生育年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20-59岁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调查问卷中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χ2检验、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湖北省20-59岁人群BMI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类型、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结论超重肥胖现象在湖北省城乡居民中广为流行,在20-59岁人群中超重肥胖流行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城镇男性居民;以BMI正常组作为参照组,分析BMI过轻组和BMI超重肥胖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3.
胎龄、喂养方式因素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3~6岁幼儿(10989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幼儿出生时胎龄、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情况,结合幼儿体质测试结果,分析胎龄、喂养方式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系,以期为指导科学育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胎龄、不同喂养方式的幼儿中,部分身体形态、素质指标测试值存在差异;未发现胎龄、喂养方式因素对幼儿安静时心率指标存在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出生时胎龄因素与出生时身高、出生时体重、网球掷远、走平衡木方式指标高度相关(P〈0.01);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因素与走平衡木方式、10m折返跑、两脚连续跳时间测试结果以及本次体质状况总体评价结果存在高度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湘西州城区3~6岁幼儿体质的健康现状,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依据《2019年湖南省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中湘西州3~6岁城区幼儿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湘西州城区3~6岁幼儿(以每一岁为一组,男女共分8个组,总样本量为673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大类体质指标的分析结果探析湘西州城区3~6岁幼儿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3~6岁幼儿的体质健康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上海市3~6岁幼儿体质综合评级情况较好,结合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了解上海3~6岁幼儿体质状况,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对及时发现体质健康问题并加以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3~6岁幼儿体质数据。结果:控制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后,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上海市男性幼儿体质指标成绩除坐位体前屈外整体上较女性幼儿更好(P<0.05);运动兴趣班与文艺兴趣班都参加的幼儿体质指标结果整体上优于只参加运动兴趣班、只参加文艺兴趣班或两者均不参加的幼儿(P<0.05);运动兴趣班与文艺兴趣班在多个体质指标上存在交互效应(P<0.05);居住地附近有专供幼儿使用的户外游乐设施的幼儿在部分体质指标结果上表现更优异(P<0.05)。结论:园外活动对3~6岁幼儿体质指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居住地周边的户外幼儿设施对3~6岁幼儿体质指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未来幼儿园外活动与体质指标结果的量效关系等命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育娜 《体育学刊》2000,(1):125-126
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二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练的习惯,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老师们要充分认识和挖掘体育活动的多种活动模式,合理地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更好地发挥体育活动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0年湖南省各地级市3-5岁城镇幼儿体质调研的基本数据和近三年的湖南省各市GDP总值排名,对经济发达城市长沙、经济一般城市湘潭、经济欠发达城市湘西自治州三地幼儿体质现在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3-5岁城镇幼儿身体形态与经济发展不同程度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大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的调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当前宁波市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 :宁波市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与全国同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宁波市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的时段以清晨为主 ,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 ,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浙江省汉族19~22岁800人男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19~22岁大学男生、城市男生体质健康因子结构由身体围度、呼吸、身体素质、视力、血压、柔韧等6个因子组成,乡村男生体质健康因子结构略有差异;对大学生呼吸机能比较与评价应注意身高影响因素;人体能量吸收与消耗的动态不平衡,易引起身体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10.
出生体重与3~6岁幼儿身体形态特征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出生体重与3~6岁幼儿身体形态特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出生体重与3~6岁幼儿身体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度,不同出生体重幼儿身体形态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重与轻两组幼儿。出生体重重的幼儿身体形态发育处于领先,出生体重轻的幼儿身体形态发育低于其他幼儿;不同出生体重幼儿身体形态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身高、坐高、克托莱指数、胸围,增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影响3~6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及其路径。结果表明,影响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分为有6个主因子:幼儿家长体育活动因子、体育活动环境因子、体育认知因子、体育实施条件因子、体育活动物质保障因子、幼儿个体因子;有5条显著路径影响家庭幼儿体育活动量。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近几年,我国幼儿体育的组织形式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在普通幼儿园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外,还设置了进行早期体育训练的体育幼儿园(班)。这些幼儿除了参加正常的幼儿园学习活动之余,还定时参加某项有组识、有计划,并有专人负责的体育基础训练(这类幼儿,下文均称“早训幼儿”)。本文就早训对幼儿智力构成因素的影响、早训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早训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观察分析、不同组织形式的早训幼儿在智力发展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了解和掌握武汉市3-6岁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和变化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分别从性别、年龄、城乡三个方面对武汉市948名幼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4项身体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女幼儿,而且男女幼儿的4项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性增加;乡村幼儿的坐高显著高于城镇幼儿的坐高;在身体机能指标安静心率上,3岁幼儿的安静心率显著高于4-6岁幼儿,乡村幼儿的安静心率要显著低于城镇幼儿;在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m折返跑、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和双脚连续跳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5项指标均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不存在城乡上的差异,其余4项指标均存在城乡上的差异,且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龄和城乡幼儿的体质现状存在显著性差异,3-6岁幼儿的体质发展存在关键期。  相似文献   

14.
试析大学生体质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高校男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较多,身体质量消耗较大,营养不足将会影响身体健康;女生因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较少,身体热量消耗不大,对体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省幼儿体质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浩  李森 《体育与科学》2008,29(1):73-75
本文利用2005年江苏省幼儿体质监测的体质测试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逻辑回 归分析法在江苏省幼儿体质总体状况和问卷调查所涉及的主要询问指标间建立统计学联系,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幼儿体质的影响作用.研究对象:参加2005年江苏幼儿体质监测的3-6岁幼儿8628名,其中男孩4318人,女孩4310人.研究方法与研究层次:二项逻辑回归分析法.第一步,分别对各自变量因素下的分类等级的迭标状况进行X2检验,检验其显著性效果.第二步,选用X2检验p值小于0.05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纳入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运用向后逐步剔除方法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结论:较为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背景、幼儿家庭的城乡身份差异仍然是决定幼儿体质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婴儿期的体格基础、幼儿的自主锻炼和娱乐因素也相当重要,相对来说,父母亲的体育态度虽然对幼儿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作用是间接和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5年福建省三城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取得的20-59岁成年人资料,按是否锻炼者、是否体育人口、坚持锻炼时间等标准将其分为多种类别,对影响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特征、阶层、行为特征、体质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初步探索。发现成年国民是否锻炼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和城乡种类等10个变量有关;成年有锻炼习惯的国民是否属于体育人口与步行时间和工作时间等行为方式等8个变量有关;随着坚持锻炼时间的延长,所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在比较坚持锻炼3-5年与5年以上的锻炼者两种类别概率时,只剩下年龄和体质总评分数因素有较显著的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喻毅 《体育科技》2007,28(1):71-73
通过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普通教师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多在1~2次,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min,选择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足篮排三大球、游泳等。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充分时间;对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认识不足;体育知识欠缺,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没有体育活动空间;高校不重视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考,体育考试内容为3项,即总成绩100分=体育课成绩(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成绩)60分+体质健康测试20分+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知识20分。体质健康测试主要有3类内容:第一类为身体形态测试,即身高、标准体重;第二类为身体机能测试,即台阶实  相似文献   

19.
喻志文  徐欣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6):42-43,46
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从身体形态和素质两个方面对江西省3-6岁幼儿进行体质测试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江西省幼儿体育存在幼儿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充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园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高江西省幼儿体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1,(1):63-64
<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跳跃类动作锻炼时,常出现上肢摆臂不充分不协调、蹬地时下肢力量不足、身体前倾或后仰造成落地不稳或摔跤等情况。因此,对幼儿科学开展跳跃类的动作练习、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能力已成为各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常见项目。对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开展以跳跃类动作为主的体育活动,从而发展幼儿耐力与爆发力,进而为幼教从业人员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