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建平 《大理文化》2009,(Z1):100-101
1956年11月22日,是每一个大理人不会忘却的大喜日子。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经人民代表们激烈的争议后达成共识:将白族自治州首府设在交通较为便利的下关市区。  相似文献   

2.
正大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民族民间歌舞的海洋。盛行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白族大本曲就是一种用汉文记录白族语言的原生态民间唱本。听说今年63岁的段凤清是一个大半辈子都沉迷于白族大本曲传承的宾川县民族民间音乐艺人,于是,在201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如约来到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浪村委会的杂石棚村,采访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民间音乐艺人段凤清。  相似文献   

3.
我曾品尝过大理白族的砂锅鱼、饵丝这两种闻名遐迩的美食,吃过后挥手惜别大理了,然而,总有一种寻找机会再度去品尝的奢望。其实,在我所品尝过的大理白族美食中,火烧猪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年多以前,我和几个好友一同到大理游玩。虽然多年前我曾几次游逛过大理,饱览了大理的旖旎风光,感受过大理的民族风情,品尝过大理的独特美味。而这次故地重游,还是不乏新鲜感。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位比我更懂得大理的朋友推荐下,我们一行相邀钻进地处大理古城闹市区的一家百年老店,慕名品尝了一回白族出名得让"老外"都赞不绝口的火烧猪肉。  相似文献   

4.
漂河灯习俗,各地有之,而云南大理白族的漂河灯会,就更有情趣.我家乡鹤庆的白族姑娘,凡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都要相互邀约,成群结伙地到村边的河溪中漂灯乞巧,人们戏称姑娘会.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晚,各村各寨的白族人家,又要倾巢出动,到河溪中漂灯,称之为漂灯会.  相似文献   

5.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演出的日子到来了,穿着白族服装的我,将要踏上舞台.  相似文献   

6.
李明璋(公元1936年一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海东名庄人,白族,是建国后自学成才的白族民间艺人,是广大白族人民公认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家,经过不断发掘和创新,他对白族大本曲唱腔、曲调研究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意.生前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反映新生活,为白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本曲唱段和本子,他常年深入广大白族农村演唱,汲取了大本曲南腔、北腔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对白族大本曲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誉为大本曲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先生作序,白族青年学者李晓岑先生撰写的白族科学技术史专著<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是迄今系统研究白族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第一部专著.著者李晓岑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自然科学史硕士学位,发表过自然科学史论文十余篇,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因受父亲的影响和对本民族的热爱,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白族科技史,终于写成了<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白族是一个人数不少的民族,白族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比较突出,白族文学亦有史可查。民间文学一直是白族文学的重头,但从唐代时的赵叔达,甚至汉代的张叔、盛览等人始,已出现史书记载的作家创作,并从此再未消泯且一直成长着,成为与白族民间文学共同发展的又一支文学道路。由于有着相对集中的生活和居住地,比较统一的文化习俗,比较相似的文学习惯(包括文学主题、题材、语言等多方面),还出现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民族作家如李元阳、赵藩等等,白族作家及其创作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和讨论。此前学者对白族文化已有众多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对白族文学的研究要少一些;在对白族文学的研究中,关于白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在对作家文学的研究中,对古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故乡剑川,也是白族情歌的故乡,电影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男主人公阿鹏就来自剑川,他善唱白族情歌,对爱情的追求矢志不渝。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传唱广泛、久远的白族情歌,它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男女青年执着追求爱情的感人故事,那些情歌、那些故事犹如汩汩流淌的泉流一直鲜活在我们的生命中。父辈唱的情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的父辈正值20岁到30岁的青春年华,是他们渴望爱情、追求爱情、咏唱情歌最鼎盛的阶段。然而,这个时候也是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统治中国最黑暗、最严酷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苇 《大理文化》2008,(2):21-22
现在,段甲成的散文诗歌集<童年>就摆在我的案头,我已经读过两遍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具有浓郁的白族文化气息而又富有现代人文关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以前,白族地区就出现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稻作文明.直到今天,白族社会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多元的白族文化也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形态存活于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它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含意.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物质的服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乡村草木     
正青刺果滇西北地区有一种非常普遍、却与白族人的生活很密切的植物——青刺果,白族语叫它“遭打其”。在我家乡,房前屋后,山坡荒野,随处能见它的踪影。它们枝密刺多,是人们喜欢种在田园边用作围栏的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与毕加索重逢于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重新回到法国。当时毕加索已经成为最受欢迎、最有名望的大画家了,因此每当我想去他家看望他或在社交场合招呼他时,总感  相似文献   

15.
白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白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由于受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不断吸收外来服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绚丽多彩且地域特点突出的白族服饰,其中剑川三河白族少女服就是一种融合了多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典型服饰.  相似文献   

16.
我对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认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好像就在我四岁或五岁的时候。给我传播共产党人风采的启蒙者,是一名没读过书,没出过门,汉话却说得十分流畅,口算速度远远胜过生产队会计珠算速度的白族普通  相似文献   

17.
一 古往今来,各民族都有大量的咏唱爱情的情歌.在白族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束特别耀眼的诱人花儿,那就是白族情歌.在传统的白族情歌中,主张自由婚恋,反对买卖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爱情忠贞不二,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反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主张男耕女织,诚实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等等,是反复咏唱的主要内容.白族情歌是白族民歌海洋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个79岁的白族乡村老头写出一本45万字的书稿来,初听说这样的事,我感到很讶异.  相似文献   

19.
林超民 《大理文化》2012,(2):110-112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从学会成立20年来在《白族学研究》和《白族文化研究》两个期刊上发表的近千篇文章中,评选出50篇获奖论文结集出版,可以说这是白族研究和白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菡芳 《大理文化》2001,(6):20-21
五年前的一天,我从喜洲搭车到下关.小客车正要启动,忽然听见车前有人用有些别扭但却很好听的白族话问:"我半路在大理下车,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