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蒋春亮 《新闻窗》2013,(2):55-56
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自2011年8月推出“记者走基层”专栏至今,已先后推出报道一百多篇,所有报道均以记者体验生活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最本色的生产、劳动一线,通过记者的镜头与笔、反映最鲜活的抢抓机遇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并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深化“走转改”报道内涵。春节期间,在原有“记者走基层”的基础上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以记者深入采访的所见所闻,全面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9天在新闻频道推出“迎十八大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节目“你幸福吗?”.节目集萃了147个基层群众的回答,在《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黄金时段重点播出,《新闻联播》也以头条、提要的方式挂标播出8集,并为每集节目配发编后评论.该节目在网络上、媒体同行间引起强烈共鸣,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幸福观”的大讨论.央视走基层节目精心预设的议题,成功引领了大众舆论,在丰富、活跃了国庆报道的同时,更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纪实类节目的兴起过程中,摄像记者运用“镜头”打破了“电视只能机械式再现生活”的局限性,其中有“段落镜头”之称的长镜头可以说功不可没,它的特有的“写实”和“写意”功能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电视“百闻不如一见”的优势,以实的形式表现出虚的思想和精神,造就了电视画面的丰富信息和独特神韵。  相似文献   

5.
自从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青岛城阳广电中心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新闻工作者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基层、深人群众,真正将笔触放在基层,把镜头瞄准群众,推动了“走转改”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地开展. 周密部署,走得深入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  相似文献   

6.
李贞 《新闻世界》2013,(6):12-13
本文通过对河南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回顾总结,分析了活动过程中节目的特点,揭示了“走转改”活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征 《视听界》2006,(1):96-97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界的一个新鲜名词。在“出镜记者”出现以前,媒体发布新闻主要是以“编者”的身份,通过演播室主持人的口播、编前、编后以及记者做成的节目来完成的。随着新闻报道渐渐回归新闻的本体,主持人平民化倾向的出现,一批记者手持话筒站到了镜头前,一批主持人走  相似文献   

8.
制作一部电视专题片,拍摄哪些镜头素材固然重要,而拍摄多少镜头素材也相当重要.也就是说,电视镜头素材的摄取时,存在着一个“片比”问题.所谓“片比”,就是完成的电视节B长度与使用的镜头素材长度的比例.这个比例,直接与节目经费核算有关,与经费的使用有关,与前期的拍摄周期有关,与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有关,从而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这里所说的“镜头素材”,指的是两个部分,即前期拍摄的镜头素材和有关的镜头资料.本文所谈的主要是前一种,前期拍摄的镜头素材.“片比”有一个“度”.什么样的专题节目采用什么样的度才算…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而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走进基层,一线采编人员方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彩的故事在基层,在田间地头,在产业第一线,在街头巷尾,在市民百姓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喜怒哀乐里.新年伊始,厦门的广播电视记者深入探访行业企业,走进村庄社区,融入春运大潮,把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记录普通人的欢乐忧愁,倾听老百姓的获得感,触摸城市乡村的变迁脉动,也深刻体会到了“走基层”更要“在基层”.  相似文献   

11.
蔚莉 《新闻采编》2015,(2):26-27
自2011年8月下旬“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全国的新闻战线都刮起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太原新闻界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基层蹲点调研、采写一线新闻,广大编辑记者踊跃到基层一线去寻找新闻的“活鱼”,特别是太原广播电视台在  相似文献   

12.
高雅 《新闻世界》2013,(8):64-65
2012年国庆节前期,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策划的“喜迎十八大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你幸福吗?”,可以说是近年来央视的新闻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该节目连续播出9天,突破了传统报道和表达方式的刻板与僵硬。本文通过对该节目的分析探究“你幸福吗”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彪 《军事记者》2012,(11):15-15
“走基层”既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的客观要求,又是新闻记者忠实记录时代、反映时代深刻变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真实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离开“走基层”是万万办不到的。走到基层去。走入火热的生活中,走在时代的旋律里,应成为记者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4.
当下,国内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好新闻、好作品层出不穷。记者放低身段,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将镜头对准普通的劳动者、社会基层群众,反映他们的苦与乐、喜与忧,表现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境界,给新闻界吹来一阵清风。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出版的《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一书,通过对美国电视新闻历史的考察和对大量电视新闻节目实例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关于美国电视新闻整体状况的草图。作者不仅从新闻学、传播学的角度对美国电视新闻进行了分析,还涉及到了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管理和制作中运用的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虽然书中所讲的内容并不是目前我国新闻传播界争论的热点,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新闻体制不同,但是我们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是自渐不如。有的觉得“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有的感到“俺这些‘上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因为,基层通讯员长期泡在基层,有的甚至终生就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生活、工作。基层,就是他们的“一方土地”,地界熟,历史清、现状明。即使埋得再深的“金刚石”,他们也有机会把它挖出来,探准确“地灯戏”大有“唱”头。那么,基层通讯员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地方戏”“唱”成“拿手戏”呢?笔者认为,除了“拍好”“常规镜头”外,还要重点“拍”好如下“镜头”: “瞬间镜头”。对基层的突发事件,报社记者往往鞭长莫及。即使闻讯起来,也可能要时过境迁,晚了三春而基层通讯员则很有可能首先听到、看到、甚至还能亲身经历到。因此,他们就可捷足先登,现场拍下那些“瞬  相似文献   

17.
从横向剖面上来看,首先,是全景式展示中国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我们目前看到的央视“走基层”系列节目中,既有反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作品,又有在中国城市的不同基层地点的蹲点日记。这种选题方式拓展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基层概念,同时也更加全面地收录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现状。长期以来,新闻工作都是点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部电视片是由许多段落组成的,一个段落是由许多镜头组成的,一个镜头和另一个镜头的连接就是画面剪辑中的剪接点。凡是搞过剪接的人都知道,剪接点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只差几帧就会觉得很不同。艺术的感觉往往就在"微妙"之中,稍微多一点少一点,左一点右一点都会  相似文献   

19.
袁玲 《新闻前哨》2003,(5):30-31
“脱口秀”即“TALKSHOW”。它一出现在屏幕上,似乎就走了一条背离电视规律的道路,因为电视习惯以声画见长,“脱口秀”恰恰不能发挥画面的特点。但是“脱口秀”谈话节目又是所有电视节目特色的大汇集:有新闻的真实、电视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情感命运,有文艺节目的娱乐、政论专题片的恩辨等等。 比如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讲究幽默风趣,现场强调观众的参与,重视个体的心理感受和社会定位,谈话视角追求平民化。但是它对镜头、音乐、解说的讲究远远比不上专题、纪录片,全片除了“TALKING”还是“TALKING”。因此一期好的谈话节目除去选题、嘉宾等多种元素外,我们更多地会把目光集中在“统领”全片、控制全场、走上串下的主持人身上:他时而是语言  相似文献   

20.
高方 《传媒》2016,(5):30-33
2011年1月开始,在每年春节期间,由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开展的全国性基层采访活动——“新春走基层”,至今已连续开展了6年,备受瞩目. 让群众做主角,将镜头对准民生.早在2013年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在哪儿,我们的重点就在哪儿.”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再次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淀多少深情.开展“新春走基层”以来,各媒体争相报道许多鲜活的形象,基层的普通百姓、一线的干部职工、边疆各族人民等,成为镜头前最亮丽的风景线;锻炼出一大批中国好记者,举家团圆之际,他们走边疆、入老区、访农家、进灾区、下厂矿、到牧区……田间地头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2016年是“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展的第6个年头,本刊记者观察到,此次活动开展面更广、联动性更强、走基层更加深入,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推新,采写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