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从人治向法治社会转型,法治作为完善的社会管理模式,为人类所追求,而法治之法要有伦理底蕴,法律才能成为善良公民的大宪章。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的确定,确有有利于弘扬社会正义,惩恶扬善,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面,但是它还存在着不少伦理缺憾,应从立法和司法二个方面进行完善,才能体现关爱生命、合乎人情,给人温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对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传统孝道的内容特点入手,保留传统孝道孝养老人、敬养老人的优秀传统,摒弃传统孝道中父子尊卑主从、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以及传统的祭祀观,并结合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员减少、亲子冲突严重、子代依赖性强、代际关系失衡、人情淡化等特点,重新从“养亲”“谏亲”“显亲”等几个方面构建传统孝道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价值,使得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和后新时期的文学运动中,刘心武以其深沉的笔触,塑造出许多值得深思,值得警醒的众多人物形象。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历史性,深刻的思想透视和直面人生的勇气,正是这样,刘心武成为一个新时期和后新时期贯穿型的作家。这位始终引人注目的作家似乎可以接续上某一历史十分久远的传统——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文人入世之心,为国为民之忧,愤懑不平之气,以及对弱者下民的天然亲近之情。以他犀利的笔,大胆揭示社会的重大问题,暴露黑暗,讴歌光明;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丰沛的人情,探索复杂的人性。刘心武的创作,可谓有着清醒的政治意识,强烈的社会感应,饱满的道德热情,透彻的人生体味乃至于细腻的人性解剖。这些,决定着刘心武必然地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4.
调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无讼思想,其生命力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以小农经济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基本社会关系的结构、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对传统调解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培养无讼、贱讼的意识,在司法制度上限制民众的诉权,在审理案件时司法官首选调处息讼的策略以及支持和鼓励民间调解等对调解的盛行不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政权性质、体制,以及司法构造、吏治状况等造成的中国古代司法的黑暗,使调解成为当事人趋利避害的必然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情冷漠现象不仅加剧了人们之间的隔阂与猜忌,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大力推进合理的社会流动是改善民生,民情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的未来会怎样?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乡村的历史以及由悠久的历史所形塑的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李铁强所著《改造传统农业:一个学说史的梳理与分析》(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乡村社会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传统农业生产以较低的土地生产率与劳动效率为特点。它依靠传统的资本进行生产,经济增长主要靠密集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性善论、性恶论以道德为评判标准,对人性的解释过于单纯;性私论以价值取向为标准,其解释则显得更为合理。人性“自我论”的意义在于,它是颠覆人情社会、创建法治社会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变化发展的时代,网络科技使信息的交互传递演变出无数种可能的渠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过去所熟悉的生产方式以及环境资源,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传统需要以新的形式重新构建,才得以重生。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更是肩负重任。如何让河南的农业在新环境的冲击下持续发展?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已经成为了发展农业维护根基不得不提出的问题。而在服务型政府的视角下,政府应该如何给出有效答案,都需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的人际往来中,礼物流动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符号具有社会意义。《礼物的流动》一书详细论述了礼物在中国关系本位社会中的流动,人情、面子和权力作为礼物流动的所传达的符号化意义,建立、巩固和延展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网。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健康的一个群体。但不可否认,在这一群体中,社会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社会人情淡漠等现象也正日益凸显。文章围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主题,分析了其现状、成因及其重要性,提出了若干基本原则和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