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娃  俞佶婷 《传媒》2023,(12):21-23
<正>2022年8月,中宣部宣布全国2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而自建客户端平台则被视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拳头产品”和“突破口”。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县级媒体客户端也逐渐从“建成建好”迈向“建强用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客户端如何更好地突出特色,精准定位,服务群众,成了绝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面临的“时代考题”。浙江省新昌县融媒体中心以科技赋能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部署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入驻湖南日报社“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的6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从机构重组、平台搭建、流程再造的基础构建,渐次转向内容破圈、服务拓展、产业转型的迭代升级,进入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作为呼应湖南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需求的融合引擎,“新湖南云”坚持以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锻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前沿阵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社会推进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而在媒介革新与平台盛行的环境下,卓越传媒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实践形式在“双创”理念引领中焕发新的思路。建构融媒体时代卓越传媒人才“双创”平台生态需要把握大学、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间关系,三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作用并生成了传媒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的四重维度,分别是:产学研一体的理论指导平台;跨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平台;技能实践的创新服务平台;双创成果的综合转化平台。不难发现,从课程教育模式到社会实践应用,“双创”平台的体系建构融通了理论与实践的互构导向,为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瓶颈、提高传媒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经验方法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梁昕怡 《中国记者》2023,(12):106-107
<正>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农圣贾思勰的故里。全市蔬菜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围绕宣传、推广和服务“寿光模式”,寿光融媒体中心创新整合平台资源,打造“以菜为媒”融媒体矩阵,搭建了线上线下、广播电视、纸媒新媒相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菜农大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地方融媒在服务“三农”和地方特色产业方面独特的路径和方法,获中宣部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建设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日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传播体系、技术平台、内容生产、采编流程等方面大力提升数字化水平,自主研发的“赣鄱云”融媒体智慧平台和“寻赣记”项目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版权云”成为江西省第一个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杭报集团从传播链底层入手,以“微融圈”为落点,立足社区乡镇街道,建立信息采编播社会化生产,实现全员媒体。设立县区频道、共织“一张网”的创新实践,是从“我”到“我们”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的是信息和需求的“双向奔赴”,既利用好双方的政府资源、宣传资源、人才资源等,也取得了市、区、镇、街多频共振、深度融合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迅速推进,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也迎来发展关键期。为什么要建设高校融媒体平台?建成什么样的高校融媒体平台?怎样建高校融媒体平台?本文围绕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对新闻宣传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的重塑再造,打造“六大平台——学校融合宣传服务平台、学校思政工作服务平台、学校舆情监测分析平台、学校媒资汇聚服务平台、学校教学实践服务平台、学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高校构建媒体融合“大宣传”格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图书出版社积极谋划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但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还任重道远.本文梳理出当前图书出版社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五个问题与不足,认为要以问题为导向,较好地处理融合发展过程中效益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机制优化与创新的关系.并为图书出版社融合发展提供了四条路径选择:以平台思维推进“出版+传媒”的跨媒体融合,以产品思维推进“出版+技术”的新技术融合,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出版+资本”的多维度融合,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出版+市场”的多元化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海宁市传媒中心为典型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深度考察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编辑部的融合转型实践,致力于从编辑部融合转型这一微观层面入手,探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全新融合路径。以关系理论为视角,本研究发现:为适应当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在角色定位上宜转型为联通内外的关系枢纽;在功能上应成为集复合编辑、平台运营、经营策划与执行为一体的多功能部门;在实现路径上则应以平台需求为核心重新调整人才架构,以效率为核心引入技术平台优化生产流程,以增强融媒体时代媒体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为核心进行制度创新,进而实现以编辑部为核心带动县级融媒体完成系统性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中究竟扮演怎样角色,是发展传播学的中心议题。我国正在推进的县级融媒建设,为该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县级融媒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同时定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基础平台,亦趋成为县级融媒建强用好自身的共识。技术逻辑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决定性影响因素,然而,县级融媒如何通过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助力其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平台,仍然不甚明了。本文主要借助“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情况调查问卷(2018-2020)”数据和结合相关调研案例材料,尝试对该问题加以回应。研究发现,县级融媒广泛使用技术赋能以新闻为主的内容生产和“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业务布局,媒体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既通过生产和传播信息发挥主体作用,也通过构建技术平台发挥客体作用,事实上兼具体用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2.
任鹏 《新闻战线》2023,(7):62-64
农村大众报发挥传统优势,深耕“三农”领域,积极拓展新赛道,以“打造面向全省的最强涉农融媒体”为目标,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媒体平台,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持续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融媒+‘三农’”之路。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布局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不断向平台化、移动化、智能化进军,全力推进内容、产业、技术、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四创四融”的“尤溪模式”和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媒体矩阵,为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夏露 《传媒》2021,(4):36-38
在媒体融合转向的大趋势下,省级融媒体云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推进器.本文以"云上贵州"为例,剖析了省级融媒体云平台实践与创新的五大路径.通过这五个路径的创新,有助于提升省级区域内媒体的资源整合力度,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同场竞技、同题答卷,突出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将全国两会报道作为传播重要思想、展示民主成果的平台,使出“十八般兵器”、用足“十八般武艺”,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打造体现融合创新成果的融媒体产品。本文通过梳理盘点2021-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主流媒体融媒体产品创新的亮点、特点,总结提炼了融媒体产品创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群积极推进自我改革与创新,不断突围,从刀刃向内革新组织架构,到提出“三级办视频”理念并落地实施,搭建“三平台一矩阵”,全力打造“992新视听”全媒平台,推动“老”品牌焕发“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属于“河北交广”特色的融媒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乔晓鹏  窦立敏 《传媒》2024,(4):36-37
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不断深化向纵深发展,“内容+技术”双轮驱动,技术引领更具前瞻性。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以新址建设为契机,运用技术革新带动宣传思想工作手段创新,促进内容生产提质增效,进一步挺进主战场,扩大主流价值观影响力。从2020年起,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政产学研用”推动融媒创新技术从孵化到应用落地,探索创新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历经培育种子项目、寻找场景土壤、适配内容生产、赋能产业未来四个阶段,探索以创新技术驱动融媒生态发展路径,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葛鸿 《出版广角》2019,(20):44-46
融媒体时代,党刊融媒体建设要发挥主流引导价值,顺应时代、适应潮流、完善平台建设,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舆论新阵地。《当代贵州》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实现新时期党刊融媒体发展“聚通用”的功能,为党刊融媒发展积累了经验。文章以《当代贵州》融媒体平台建设为例,讨论新时代党刊融媒体平台建设、流程再造、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台利用多频道、多平台媒体资源,全面展示了“安徽这十年”发展成就。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切入,紧扣融媒体特点,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相关报道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传播模式,以期为相关重大题材融媒体创新传播提供实践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业从本质上讲是内容产业,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是传统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法则,只是生产方式与呈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就内容创新而言,媒体融合同样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融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字是“快”,媒体竞争分秒必夺,优质内容必须以快取胜;另一个字是“融”,媒体融合发展不是当“新闻搬运工”,而是要加强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提高新闻产品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说,无论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到哪个阶段,内容生产的政治方向、正确导向不能变,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