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旦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诗歌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其作品中历史意识的呈现、对现代心灵的求索、丰富与丰富的痛苦等艺术内涵,展现的是穆旦诗歌突破传统的精神世界走入现代性的视野的探索过程;其作品戏剧张力的构造、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对传统诗意的背弃等创作艺术的追求,则不仅表现了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自觉性与探索精神,而且强化了穆旦诗歌创作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穆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不多。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穆旦的译诗不仅受其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在"理解"和"诠释"原文文本方面做到了恰如其分,在译文表达上也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对疾病的体认深刻,其诗歌中的疾病种类多样;除涉及各种生理疾病外,也有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隐喻。疾病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诗人的创作心态及其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白诗中的疾病隐喻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社会思想。白氏大量写作疾病诗有自身多病、注重养生、关心民疾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冯至与穆旦都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优秀的现代派诗人,他们有意识的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方法进行诗歌创作,但冯至并没有与中国古典诗歌彻底决裂,在抒情方式的表达,诗歌意象的选取方面都与古代诗歌保持了某种内在联系,其诗作中处处闪烁着中国古代文论智慧的光芒。而穆旦则选择完全背弃古代诗歌传统,他拒绝在诗中借用文言辞句,致力于从现代口语中提炼诗句,避免或融进西方语言的理性和逻辑成分。这也是穆旦的智性抒情诗要比冯至的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及文学翻译家,孙大雨先生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认为每首诗歌都由形式和内容这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构成,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统一。本文对孙大雨早期的英诗汉译进行探究,重在分析他在翻译中对诗歌形式的处理,指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孙大雨更倾向于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对原诗形式进行充分迻译。  相似文献   

6.
形式的等值是诗歌翻译中整体等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诗歌形式是文体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诗歌翻译中注重文体风格的等值就不能忽视诗歌形式的翻译再生。《红色手推车》以语相为突出特点,本文将通过比较此诗的三种汉语译文理解诗歌翻译中通过语言语相再生实现文体风格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写作主体的时空观念,在诗歌作品中的存在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状的。而且,它不是恒量而是变量,贯穿于整个诗歌创作的历史长河之中。从时空的角度观照诗歌的创作和研究,并以此渗入到创作主体的情感深处和审美思考的底蕴当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以为诗歌增添神秘的色彩。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诗歌意境的翻译更是不好把握。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的翻译为例,对诗词中意境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师出苏门,却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黄庭坚大量创作六言绝句,仿效王安石六言绝句的形式,讲究精工对偶,注重夺胎换骨法。无论是王安石的品性学识,还是诗歌创作技巧,都对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叶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以反对复古、提倡革新为诗歌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体现在诗歌发展观和诗歌创作论中。在发展观中,叶燮围绕“创”论证了只有创造才能推动诗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创作论中,诗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更是诗歌创作的必然前提与条件,主要体现在他的“才、胆、识、力”的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杜运燮与穆旦、郑敏并称为联大三星,他们的创作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代表。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幽默与智性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解析生命的处境及意义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样的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轻松诗创作中。他的轻松诗是对以奥登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继承,是注入了中国现实与诗人个性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12.
“安史之乱”使盛唐诗人及创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李杜虽在政治上惨败,诗歌创作却成就蜚然。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政治上功成名就,诗歌成就逊色不少。山水诗派的王维与储光羲失身为俘,政治与诗歌创作都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本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诗歌的意义和意思是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内容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的,诗歌的形式往往最能体现诗人的个性与独特性,它表现了作者选择的仅属于自己反映内容的组织构造。诗歌创作有习俗性规则,为了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诗歌创作更应具有设定性规则。  相似文献   

14.
外国诗歌翻译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许多译文与原文差距很大.美国现代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代表作<晨歌>的多个汉译本,也无一例外.细读和比较<晨歌>的两个汉译本可见,如何在意义、意象、意蕴等不同的层面理解并传达原作的语意,是诗歌翻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乐府诗中有超过半数的与“春”相关的诗歌创作,这类诗歌是他创作中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对具体诗篇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春天有着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这也体现他诗歌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诗歌翻译与译语文化间的冲突,常常造成内容与形式,表层与内在的多种选择矛盾。而补偿理论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翻译理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翻译中,诗歌中采取这种补偿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旨在从翻译补偿理论出发,分析在古典诗歌元稹《行宫》几个英文译本中,体现在词汇层面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诗话的形式探索诗歌创作,是宋代以来形成的长短均宜、轻松自然的评论方式。利庆伟的《绿水源诗话》作为现代诗话,涉及了诗歌创作的数十个问题,其中的部分篇章,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易经》哲理与诗歌创作表现手法的对应关系。本文拟从拓展了观察事物的角度、活跃了诗歌结构的思维、丰富了诗歌表现的手法、创新了诗歌评论的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其中相关部分内容在诗歌评论角度拓展上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歌的翻译一向争议颇多,这里涉及到诗歌是否可译的问题.应当说,诗歌有可翻译的部分,也有不可翻译的部分.一般说来,诗歌的内容是可译的,诗歌的形式一般是不可译的.通过翻译实践,并结合墨西哥诗人帕斯翻译的中国诗词,可进一步阐明我们对诗歌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也是诗歌翻译和创作领域的先锋泰斗。他不仅开译诗浪漫主义之先河,更创造性地提出"风韵译"和译者主观感情投入等诗歌翻译策略。从诗歌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对郭沫若翻译选材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