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9,(2):10-17
在Twitter、Facebook、Reddit、QQ、微博等平台中,社交机器人生成的内容比比皆是,社交媒体正在变为"人+社交机器人"共生的生态。对社交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文献回顾发现:计算机学科主要关注社交机器人背后的技术问题;社会学科主要将社交机器人视为异类,从文化批判、人机关系、传播效果、政策法规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社交机器人含义的探讨,认为"人+社交机器人"正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于建立在"真人"研究基础上的传播学来说,亟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9):17-25
政治机器人是指在社交媒体空间执行政治传播任务的一类社交机器人,已经广泛参与到在线政治信息的讨论和扩散环节,成为影响政治传播效果的一个变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政治机器人的三类主要应用场景:政治选举、社会动员、政治干扰以及在全球的应用案例;其次,本文分析了政治机器人影响网络舆论的五种策略:营造虚假人气,推送大量政治消息,传播虚假或垃圾政治信息,制造烟雾遮蔽效应混淆公众视听,塑造高度人格化形象的虚拟意见领袖。最后,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应如何认识政治机器人对舆论的影响,提出需要引入跨学科的机器行为学新范式推动该领域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或译社会性媒体)是利用web2.0传播技术,在人群间分享信息、讨论问题,通过不断的交互从而达成传播、分享与交流的。2.0新闻业(Journalism 2.0)是指适应web2.0传播技术而构建的新闻业,是传统新闻业的延伸和新生。两者的核心都是web2.0在2004年Tim O’Reilly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出现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社交机器人在Twitter参与中美贸易谈判议题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社交机器人在Twitter空间参与中美贸易谈判议题的行为,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讨论最高峰期间相关数据共计211088条。研究发现:在有关中美贸易谈判议题讨论中,社交机器人占比13%,发布内容占比接近20%;社交机器人的粉丝数量与正在关注数量呈强相关关系;参与中美贸易谈判话题的社交机器人策略主要是消息推送,没有发现意见领袖等;从话题倾向性上看,社交机器人中反对贸易谈判的占了多数(55%),大部分内容跟美国农民有关。  相似文献   

5.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美国数字新闻业的发展带给报业新的问题,使得报业面临新的困惑:一、如何利用高流量带来广告的高营收.二、是倡导“内容为王”还是“科技为王”.三、如何利用和发展社交媒体.四、面对众多“付费”要求,怎么向受众收费.对于这些问题和困惑的解决,美国新闻业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以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陈露菡 《传媒》2023,(22):40-42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拥有远超前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创作能力与更接近于人类的交互能力。从数媒时代到智媒时代,以技术驱动为显著特征的新闻业,面临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更迭而带来的现实挑战,但也拥有了打破数媒时代传播格局的全新机遇。展望未来发展图景,新闻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自身转型升级,重塑新闻业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颖 《今传媒》2020,28(1):135-138
近几年社交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如何实现人与社交机器人的和谐相处也成为传播学的研究热点。正因为社交机器人的类人性与人机交互效果有关,而图灵测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测量机器类人性的方法,因此本文尝试从图灵测验入手来思考如何促进人机社交传播,并介绍了如何将图灵测验应用于人机社交传播领域,提出目前的图灵测验在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局限性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作机器人在美国新闻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 《青年记者》2016,(5):99-100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机器开始为美国新闻行业服务,美国在信息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也引发了新闻从业者对“自动化”技术威胁新闻职业和影响新闻生产的担忧.尽管质疑声不断,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发展却相当迅猛,新闻报道内容涉及美国诸多领域,包括地震警报、财经分析、体育赛事、企业业绩报告等方面.随着新闻写作机器人越来越多地为新闻机构所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写作机器正深刻影响着新闻行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技术不仅描绘着新的媒介图景,也在塑造着新的社会运行方式.社交机器人作为算法技术的一种呈现方式,已经渗透至社交媒介的内在机理之中,并干预着社会治理的走向.因此本文聚焦于这一新的算法行为体,从社交机器人行为机制出发探讨其与网络治理的关系,分析其在网络治理中扮演的双重角色,提出人机交互下的社交机器人网络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0.
朱贺 《青年记者》2021,(10):119-120
从情感的角度讨论社交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取向.本文从连接式、服务性、陪伴性、防御性和宣泄性五项人机交互的情感补偿机制入手,探讨社交机器人在道德衡量、人工情感、情感依赖、社交脱离和权利赋予方面存在的伦理风险,提出规避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虹  张文青 《新闻界》2023,(2):87-96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Twitter以其高达4.36亿的用户数量排在前列,其月度活跃用户达2.11亿,而这其中有4800万的账号是社交机器人。随着Twitter上社交机器人数量的增多,社交媒体中的交往主体和社会传染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那么社交媒体用户呈现出怎样的交往特征?社交机器人的传染策略是什么?社交机器人的社会传染机制是什么?这是当前社交机器人参与交往带来的三个问题。基于此,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利用Python对Twitter上相关推文进行爬取,通过对社交机器人账号和推文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社交机器人按照特定的目的,针对不同的传染类型建构动态社交网络结构,从而实现其信息扩散和社会传染。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是一个复杂的媒介系统,其中社交机器人、媒体、公众等传播主体混合交融形成了最终的社交媒体议程。本研究基于新冠疫情早期Twitter数据,综合运用图形观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交机器人、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和时间滞后。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和媒体都对公众议程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贡献度逐渐上升,而社交机器人的贡献度则呈现波动和整体下降趋势。其次,社交机器人引起公众响应的最佳时间滞后为1小时,影响持续时间是9小时;媒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设置公众议程,最佳时间滞后为12小时,影响持续时间也更长,为24小时。最后,针对不同性质次级议题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主要是在“具体的议题”引起其他议程响应,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均较短,而媒体主要是在“抽象的议题”产生议程设置,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3.
魏茹芳  田梦圆 《采.写.编》2023,(8):124-125+160
社交机器人被引入人类环境的同时也被嵌入到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机制网络中。社交机器人通过编程来模仿人类的社会行为,但他们的社会互动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进而扰乱甚至改变人类的社会结构,削弱作为人类合作基础的信任因素。应从设计者、使用者以及人工智能运行机制等多方面改善机器人行为,重塑人机交互时代社会信任结构。  相似文献   

14.
俄乌冲突爆发后,社交媒体成为推动对双方有利叙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Twitter平台上俄乌冲突的相关讨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干预舆论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首先,标签成为社交机器人行动中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通过推动标签活动来制造舆论影响力,另一方面会通过标签劫持来扭转舆论局势;其次,通过大量部署意见领袖型社交机器人来引导舆论,并通过打造新账号来建立意见领袖优势;第三,分属于不同阵营的社交机器人存在明显的叙事差异。本文认为在社交机器人的干预下,网络舆论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舆论,应反思民众如何从社交媒体获取真实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交机器人广泛活跃在网络之中,已经成为网络环境的一部分。201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71%提到美国股市趋势的推特用户,很可能是机器人[1];我国学者张洪忠等发现,在推特有关中美贸易谈判议题的讨论中,社交机器人占13%,发布内容占比接近20%。[2]社交机器人既让网络信息生态开始向“人机共生”转变,也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政治、危害公共健康等负面影响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关注健康传播领域,围绕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交机器人,在梳理社交机器人的定义、特征和对健康传播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任琦 《新闻实践》2012,(6):66-67
移动终端,新闻消费中的乐观信号 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手提或者桌面电脑,有44%的拥有智能手机,还有18%的人拥有平板电脑,更重要的是现在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27%)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的。面对这些数字,可能确实该认真考虑这些移动终端带来的新闻消费的新变化和新图景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细化社交机器人对网民情感的干预机制,同时从实践上为网络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提供建议参考.[方法/过程]以仁济医院赵晓菁事件为例,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计算微博情感倾向,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确定社交机器人、意见领袖与普通用户在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情感关...  相似文献   

18.
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中情绪表达的手段,数字情绪应然而生。数字情绪指的是互联网媒介环境中利用不同形态的符号以再现和模仿人的情绪的一种数字化情感表达。在社交媒体时代,无论是私域的社交语境,还是公域的社会参与语境,数字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浸入人们交流的多个场景。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数字情绪的形态、特征、运作机制以及传播与应用,指出数字情绪作为人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的延伸,为人们的社交和公共参与提供了补偿作用,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意义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数字情绪的蔓延正在消解人独立的情感价值,在技术空间中挑战着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基于交流互动的服务模式,能够赋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对于增加档案馆访问量、提高公民参与度、提升档案馆的影响力和服务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的先进经验,克服档案网站交互功能种类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和活力的弊端,将社交媒体工具引入到档案馆网站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