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11年,“网络春晚”喷涌式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集体亮相.这一方面是电视传媒在观众对传统“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之后为了争夺收视率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互通、共融的结果.本文从“网络春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雪姣 《传媒》2023,(13):38-40
为拉近主流媒体与青年人之间的距离,中央电视台于2011兔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十二年过去,总台在2023兔年春节期间再次发力,以“一起开新,共造未来”为主题打造了一档高质量的小年晚会。从2011年到2023年,网络春晚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想要拉近观众距离的诚意,以及通过“思想+艺术+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决心。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总台网络春晚的具体节目及相关技术应用,探析总台2023网络春晚如何将思想、艺术和技术进行完美的创新融合。  相似文献   

3.
闫英明 《新闻世界》2013,(5):153-154
由央视网举办的第三届CCTV网络春晚以"中国梦:我爱中国的N个理由"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CN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公交电视等终端播出,依靠新媒体技术创造了广泛的影响力。媒介事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事件的重要性和媒体对事件的持续报道,网络春晚作为一次议题式的媒介事件,它的有效传播与新媒体环境赋予其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在2011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了网络春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直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首届央视网络春晚共制作了六场,每场120分钟,首场于大年初一晚黄金时段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之后的五场在初二至初六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络、手机、IPTV  相似文献   

5.
夏冰  韩笑 《新闻世界》2010,(8):179-180
2010年中国迎来了"三网融合"元年。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思索自身未来发展之道,北京台网络互动春晚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在节目整合、节目形态、与受众互动等方面都显示了对传统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这次有益的尝试启发了我们对未来电视娱乐节目图景的设想,即以创新为基石、以互动传播为动力、以多元节目营销与推广为助力的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璇  陈琳 《新闻战线》2022,(4):48-51
虎年除夕,各大卫视的“春晚档”竞争火热。要在大咖加持、流量霸屏、精品爆款迭出的春晚阵营中脱颖而出,必须寻求“破圈”之道。广东广播电视台以“创新”为旗帜,立足湾区特色,打造“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充满家味、粤味、年味、青春味的粤港澳台青年春晚,充分体现粤港澳台青年精神风貌,为讲好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搭建闪亮舞台。  相似文献   

7.
冷凇 《声屏世界》2010,(6):47-48
春晚不能承受之重 央视春晚曾在电视独霸天下的时代创造了文化奇迹和收视神话。如果从春节联欢晚会最初的定性出发,无非是在除夕夜这个特殊的时刻以文艺形式举行的一次联欢活动而已。  相似文献   

8.
"春晚"已经成为了一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盛事,并升级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代表。然而,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领域具有独特价值的节目品类也有其动态变化的一面。进入21世纪,随着  相似文献   

9.
2019年8月23日,在长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东北亚是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共建“一带一路”为拓展和深化地区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可见,东北亚的区域优势日益显现,媒体在这里如何发挥好对外传播职能,讲好“中国故事”“吉林故事”,让东北亚区域的民众逐渐认识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闻媒体的政治任务,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的品牌危机传播“意见领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现点,对"意见领袖"在品牌危机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委网信办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的在身边网络传播系列活动,品牌建设跳脱传统的宣传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微观事例体现,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在身边传播的是在每个人身边每时每刻所发生的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只要做个有心人,人人都可以制作,人人都可以上传,人人都可以参与。这项全民活动,符合互联网社交媒体人人参与的特点,充分凸显网络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活动形式,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与宣传效果,成为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紧紧围绕"四全媒体"的要求,强化全媒体采编能力,创新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通过举办多场"云招聘"等多个主题的系列网络直播活动,有效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周宇 《今传媒》2012,(3):72-74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放与发展,明确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在数字化胚胎中孵化并在媒体融合及三网融合浪潮中诞生的新媒体"安徽网络电视台"如何借力国家政策引导,在自身成长中通过完善品牌传播建设,打造视频门户特色品牌,树立新媒体文化品牌成为数字文化品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借文化发展之势为背景,以安徽网络电视台为例,紧扣网络电视新媒体文化品牌传播的主题,通过阐述品牌传播的原因,品牌传播的过程以及品牌传播的管理,为推动新媒体文化品牌健康和谐的成长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心通桥”网络行政,是使用网络这一载体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依托中原网打造的全媒体网络行政平台。形象地讲,也是一个拥有4000名“网络公务员”的“网络政府”,每天在正常工作时间,通过网络接收并处置来自网友的各种意见、建议和民生诉求。自2011年10月27日至2013年6月17日,“心通桥”上线以来共接到网友各类建议和投诉52323条。其中,被相关职能部门回应和受理的有449131条,回复受理率达93.9%,已办结数量为42036条,办结率为80.34%。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第31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的14组获奖作品为主要对象,与以往四年全部融合创新获奖作品展开对比分析,力图探究新媒体在内容表达、技术应用以及渠道整合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寻找融合创新作品的发展趋势与进路特点。主要从获奖作品的内容选择、可视化表达、叙事手法以及叙事呈现渠道四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出融合策略和创新之道的基本规律:融合创新作品借助视听元素与时空安排等艺术叙事手法再现深度内容,H5的沉浸式作用与媒体矩阵实现了作品的多元传播。  相似文献   

16.
请看以下两组来自互联网的数据: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目前国内3370万上网用户中,经常在网上浏览新闻的占74%,上网主要目的为查阅新闻消息占84.38%。 ②一项来自网络受众的调查发现,尽管网上信息量大大多于传统媒体,然而,网民对信息的不满足感大大高于非网民,为其2倍,满足感则大大低于非网民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新闻战线》2020,(16):64-66
通过打好"机制创活、技术创新、内容创优、产业创效"的"四创四融"组合拳,融合技术平台,再造生产流程,融通传播渠道,聚合社会资源,实现了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之间有效整合;通过做好新闻报道,做特电视栏目,做精影视作品,做优服务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变革电商平台,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努力闯出一条县级媒体融合改革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用经济学的“乘数效应”概念,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指出网络传播具有“乘数效应”,揭示出“乘数效应”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正反作用。提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媒体传播体系视角,本文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度”进行探讨,从量化角度构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指数体系。首先,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完善;然后,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实现指数体系的精准化,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依据赋权结果进行指标重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指标的模糊性量化为数值,并据此对出版融合发展程度做出判定,最终得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度划分标准:融合失调、浅度融合、中度融合、良好融合和深度融合。这一判定标准有助于揭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间的关联及互动机制,对出版融合发展“深度”的测评具有原始启发性价值,对出版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琼 《今传媒》2010,18(9):92-93
对国内四种新闻传播核心期刊上网络传播效果论文的内容分析发现:研究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者整体水平较高,但研究的合作度、连续性和深入性有待加强;偏重于对已有理论的运用和测试,追踪热点及时而理论创新不足。目前我国网络传播效果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