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初,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以空政文工团获得团体一等奖最终落下帷幕。对于青歌赛最令观众熟知的莫过于监审席间那位讲起话底气十足、掷地有声的老者,他就是已经连续11届坐镇青歌赛、来自空政文工团的阎肃。青歌赛自1984年首次举办至今,阎肃亲眼见证了它的所有改革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冯亚 《青年记者》2012,(17):8-9
青歌赛的特点 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电视文艺栏目中独树一帜,后两年一度,至2010年已经举办了14届.回顾其成长历程,能够清晰地总结出青歌赛的突出特征: 1.引入体育比赛的机制(如现场打分,淘汰办法等)增加大赛的权威性、精彩性,使参赛者、评委、观众三方面对面,增加了大赛的观赏性、真实性 这些特点在传统的声乐比赛中是无法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青歌赛不拘泥于传统声乐比赛的规则约柬,结合电视传媒的特点,对赛制不断更新升级,吸引大众收视.  相似文献   

3.
青歌赛曾开创了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先声。如今,随着公众审美旨趣的改变以及涌现出更多元化的节目形态,青歌赛似乎到了改变的时候"当听说要延迟或者不办了,我心里跟刀割一样。"邹友开坐在一个茶馆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他提到的是"青歌赛"。1965年大学毕业后,邹友开就到中央电视台工作,青歌赛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节目。本来,"七一"前后的这段时间应该是青歌赛颁奖的日子。但今年的比赛取消了。今年4月中旬,央视宣布,第十五届青歌赛暂缓或将推迟至明年。  相似文献   

4.
那天打开电视机,"青歌赛"正在播出。我知道这是央视的名牌节目,推出过彭丽媛、宋祖英、关牧村、韦唯、毛阿敏、谭晶等一批歌星,自然期待着一饱耳福。谁知道等了半天,只有王立群教授在滔滔不绝地点评。平心而论,王教授的知识是渊博的,但我有点不太耐烦,就像鲁迅童年时看社戏,一心盼着铁头武生登台,受不了老生的慢条斯理。前几天报上有篇关于"青歌赛"的报道,题目是《观众想听歌,教授爱讲课》,可谓与我的感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犁航 《声屏世界》2013,(6):71-71
自4月1日开赛以来,“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十五届青歌赛便异常火爆。有评论家说,看青歌赛.不仅可以享受视听盛宴.还能激荡励志情怀。纵观历届青歌赛,不少选手多次参加比赛,意志愈战弥坚.如参加过四届比赛的张斌、刘和刚和姚贝娜.以及参加过五届比赛的曹芙嘉等。在本届比赛,教过曾轶可和江映蓉的“北漂老师”周鹏,“中国声乐金钟奖”金奖得主王庆爽,参加过五次青歌赛,  相似文献   

6.
<正>用电视荧屏呈现比赛的种类有很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舞蹈比赛、厨艺大赛、相声小品大赛等等。但是最能吸引观众眼球,最大量的引发观众参与性的莫过于歌唱比赛。从建国之初的文艺节目调演,到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两年一届的青歌赛,再到歌唱比赛的最高奖项——金钟奖。在这些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往往能够一夜成名成为歌唱舞台的佼佼者,很多人都把这个比赛场当成了走进艺术殿堂的练兵场,当今歌唱界的大腕如宋祖英、阎维  相似文献   

7.
始于1984年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从1998年开始设置了"综合素质考核"(以下简称"综考")环节,考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和时事等方面.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自2004年第11届起连续担任三届该环节的评委,和"综考"一起,备受观众的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8.
刘玮 《新闻窗》2006,(6):15-15
历时一年的贵州省“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创下贵州历史上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纪录。而另一项直接受益于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比赛。则让贵州人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扬眉吐气。2006年8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完全由观众投票的青歌赛“观众最喜爱歌手”奖项的争夺激烈地进行着,当获得原生态唱法银奖的“蝉之歌”组合的13位姑娘终于获得这一最珍贵的奖项时,和许多贵州观众一样,记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紧接着“花溪之夏”艺术节、“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在遵义拉开帷幕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各项活动接踵而至……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后的人们开始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
禾刀 《声屏世界》2013,(7):72-72
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落幕不久,央视《青歌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安徽卫视的《我为歌狂》又在激情"唱响"。歌唱类节目扎堆,数量太多,并且存在"节目形式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田雅丽 《新闻世界》2012,(9):185-186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一项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全国歌唱比赛,从1984年开办至今已举办了14届,按照惯例,今年应该举办第15届大赛。然而年初央视发布消息:青歌赛延期一年。官方解释主要是人才储备不足。笔者认为青歌赛赛事制度与评判方式尤其是"唱法"的划分限制了歌手的演唱,阻碍了歌手的发展,这是造成人才储备不足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青歌赛24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进而从公益传播的角度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茜 《今传媒》2013,(10):97-98
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掀起的收视狂潮,到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发的火爆荧屏,再到2013年5月8日,《快乐男声》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潮一直持续不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中央电视台早在1984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是我国诞生最早的本土原创性质的声乐比赛。2013年全新改版后的青歌赛一经播出便引起观众热议,期间不免存在着质疑声,那么它究竟是在向"选秀"靠拢还是坚持本真,它还能否再创辉煌?本文试分析它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茜 《报刊之友》2013,(10):97-98
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掀起的收视狂潮,到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发的火爆荧屏,再到2013年5月8日,《快乐男声》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潮一直持续不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中央电视台早在1984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是我国诞生最早的本土原创性质的声乐比赛。2013年全新改版后的青歌赛一经播出便引起观众热议,期间不免存在着质疑声,那么它究竟是在向“选秀“靠拢还是坚持本真,它还能否再创辉煌?本文试分析它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4.
4月10日.经央视文艺部导演王宪生证实,今年的青歌赛确认将停办,但并不表示这个比赛将取消.目前央视内部正在开研讨会讨论节目改革方案。对于停办的原因,王宪生表示是内部机制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央视"青歌赛"上获得原生态唱法唯一金奖的歌手原来就是土家族的 我一直在上海长阳路1441号的海运大厦工作,有十多年,却从来没有考证过这"长阳"是中国哪方的地名。  相似文献   

16.
周百战 《大观周刊》2012,(32):35-35
规则公平。评判公正,操作透明,这能比较客观的选出相对优秀的歌手。但十三届.二十六年了,大赛规则在每届都有些调整,但还不够与时俱进,还不能大胆创新。青歌赛要逐步走向世界级的高水准大赛就必须规则革新。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讲解中的提问互动,在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兴趣、引起观众思考、加深观众对展览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课堂教学研究常用的提问框架分析了两位自然博物馆教育人员讲解过程中的提问类型、观众回答情况和教育人员的反馈方式。发现教育人员有比较强烈的提问互动意识,能够围绕展品和讲解主题提问,但还存在问题层次性不明显、对观众认知水平分析不够、各类问题比例不均衡、候答时间过短、提问反馈中有效追问和鼓励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基于观众认知水平控制问题难度、增加问题多样性、适时调控候答时间、在提问反馈中追问并增加评价性语言等方法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欧美博物馆观众人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何留住核心观众成为西方博物馆界的当务之急。而我国博物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观众结构问题的隐忧。“经常性观众”成为探讨这些问题的重要基础性概念。为此,我们在界定“经常性观众”概念和爬梳其研究传承的基础上,针对南京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钱学森图书馆的来馆观众开展定量研究,围绕经常性观众的构成情况、影响变量以及变量与经常性观众的关系进行频次和交叉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博物馆绝大多数观众是非经常性观众,据此提出针对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观众的不同策略;主张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将非经常性观众变成经常性观众,并以此作为长期目标,促使参观博物馆渐成日常。否则一旦“博物馆热潮”消退,将会不断失去观众,从而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造成灾难性打击。  相似文献   

19.
冯小刚以《私人订制》重归喜剧类型,但他一贯擅长的喜剧却遭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批评。文章基于叙事学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尝试从观众参与、观众批评以及意识形态的隔阂方面来分析影片遭遇批判的原因,着重讨论观众对电影的接受机制以及创作者和观众认识上的差异问题,证明了"理想观众"的虚幻性以及本片不被观众喜欢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