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凭实绩用干部,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要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任政绩与前任基础、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关系。凭实绩用干部,在用人导向上,就应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对那些勤政为民、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加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从而在全党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2.
“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 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 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  相似文献   

3.
对构建高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考核是高校干部工作的基础。自中共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干部考核工作的改革与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不够科学;考核方法单一,趋向模式化;过分依赖定量测评,使考核走向数字化;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内容、方法相同,使干部考核缺少针对性等问题。要做好干部考核工作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要解决政绩观存在的问题,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改造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明确转型政府的职能,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的行为定好位;要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在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2006,(11):4-5
广东重视教育动真格,为官一任合不合格.“教育政绩”说了算,个别领导干部把重视教育停在嘴巴上的做法该改一改了。广东2005、2006两年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将接受教育工作实绩考核,考核内容重点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教育经费投入等.这是继绿色GDP作为广东考核干部业绩的主要标准后,广东为建设和谐社会、完善干部考核标准的又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必须跳出年龄、学历、职业、物质等传统认识上的误区。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认识上有较大提高。通过明确干部不胜任现职工作的标准.建立健全岗位目标为核心的实绩指标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行为公开、政绩公开制度.制定出“下”的标准。对于下来的干部要坚持调整前谈话制度,把好“人格关”,实施实绩考核.增强监督意识,制定相应政策.才能保证干部“下”的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7.
浅谈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造福民众的前提,也是克服不良政绩观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就是要解决为谁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政绩,以及如何考评政绩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的科学内涵;这既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更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成才与自身的努力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一个单位干部的发展与领导的培养密切相关,优秀的领导干部,不仅要使用干部,更要合理地培养干部,使下属不断地在工作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事业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一、要坚持政绩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一是科学发展观对考核标准统一性的新要求。因此,干部的政绩应当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的政绩,想事情、干工作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干部的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政绩才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绩,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政绩。  相似文献   

10.
对领导干部任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秋月 《天中学刊》2003,18(1):120-120
一、领导干部任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1. 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最大限度地消除一些地方、部门、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不顾一切盲目上项目,铺张浪费,弄虚作假,虚报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 2. 有利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依据审计结论,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可以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干部的实绩。不仅使上去的干部理直,而且可以使下去的干部服气,还可以树立靠实干求进步、凭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促进广大领导干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想发展、干事业、争创一流业绩上来,树立正确的干部考核、使…  相似文献   

11.
某省委书记在调研时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把"十年后的政绩"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注重发展"潜绩"这种评价导向,能促使领导干部愿意干长远见效的事,干打基础的事,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伊始;刚刚结束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各级档案馆的建设,增强各级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但是,目前社会档案意识仍较淡薄,尤其是一些单位和干部,对档案知识、法规缺乏了解,对档案工作的性质、意义不甚清楚。因此,教育各级干部,启迪和增强档案意识,使之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提高依法治档的能力,促进档案工作乃至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考核指标、考核目的、考核方法、考核主体、考核结果的运用等问题联系非常密切,系统研究,大胆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政绩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政绩”的认识存在误区,“政绩”的本质特征被扭曲,“政绩”异化成为某些人获取政治资本或经济利益的工具,必须予以正本清源。文章主要从正确界定领导干部政绩的内涵、建立科学评价领导政绩的体系、落实人民群众评价领导政绩的工作体系、建立科学使用领导政绩的体系、优化科学选拔领导干部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对科学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必须跳出年龄、学历、职业、物质等传统认识上的误区,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认识上有较大提高.通过明确干部不胜任现职工作的标准,建立健全岗位目标为核心的实绩指标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行为公开、政绩公开制度,制定出"下"的标准.对于下来的干部要坚持调整前谈话制度,把好"人格关",实施实绩考核,增强监督意识,制定相应政策,才能保证干部"下"的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6.
实绩考核是反映领导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劳动成果,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物化表现,也是干部使用的基本依据。对领导干部进行实绩考核具有必要性。设计实绩考核指标应坚持客观性、区别性、导向性、制度性原则。考核工作中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认真核准干部实绩,实行上、中、下相结合,坚持上级认可、同级认同和下级公认,实行考核结果与考核过程动态结合,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强化职业道德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队伍建设紧密衔接,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己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利,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  相似文献   

18.
去年九月,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调研时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云南省委就是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基础工作,往往在任期内完成不了,或者在任期内可能见不到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强化五个意识为发展聚集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队伍建设,人事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聚集人才的保证。为适应电大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事干部必须不断强化五个意识,即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环境意识、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20.
“政绩”变“政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政绩,给当地留下沉重的债务,使“政绩”变成了“政债”。“政绩”变“政债”一般有三种表现:急功近利,透支开发使“政绩”成“政债”;贪大求洋,“花瓶工程”使“政绩”成“政债”;邀功心切,“献礼工程”使“政绩”成“政债”。其形成因主要有:用人导向有偏差;政绩考核不合理;政绩观不正确;决策过程不科学;政绩成本意识不强。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准确评价鉴别干部的政绩;讲究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