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城市学院学业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对学籍变化学生和违纪处理学生进行访谈和统计分析,并对普通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出现过学籍处理、违纪处理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学业问题学生家庭、心理、行为等特点,为避免学业问题的发生制定学风巡查制度、考勤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对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籍处理答辩制度、处分解除制度和重点学生追踪制度,以促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使知识由外向内转移和传递,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其能力会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3.
周明根 《物理教师》2013,34(6):36-38
本文通过实例讨论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要求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教师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诱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做一做、想一想和理一理等方面探讨了开展建构主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学是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探究与合作精神,提升数学素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求知欲望的激发,往往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富有新意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一个具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往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动态,反馈学生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改变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现状,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41):2-3
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业成绩、生理、心理健康,严重的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因此正视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每一个中职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具体对策方面分析,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有效疏导,从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文章以“统计与概率”教学实践为例,对应用点阵笔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以改变课堂教学生态,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建伟 《天津教育》2023,(27):77-79
<正>问题情境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设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等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问题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应激问题、学习困难问题、"自我"定位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意识困扰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医专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说明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重性,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矫正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同样也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系统工作.学校应设置相关专门机构,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教育和相关的行为训练,以达到矫正学生人格障碍、疏导学生不良情绪、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核心素养强调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而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13.
李金伟 《成长》2021,(2):97-97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产生问题意识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以富有探究价值,触及学生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深度学习。一、创设情境,触发问题探究创设有价值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启发性,引导学生透过情境思考数学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学生为什么上自习乱说话?学生为什么厌学、逃学?学生为什么不肯讲真话?学生为什么总是和教师作对?学生为什么打架?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谈恋爱……新的问题、老的问题、意识到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曾经让许多教师和家长感觉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提出新的见解、发现新的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师问题化备课设计、学生问题化学习思考、师生问题化互动讨论和师生问题化总结整理四个步骤,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的,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克服"惰性知识"现象,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9.
培养“问题”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上海教育》2000,(2):50-5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乃是发是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创设主动探究的教学情景,训练学生思维一般来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铺路搭桥。我比  相似文献   

20.
数学问题解决是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再重组,是一个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善于感知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有激发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欲望与冲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发展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