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阳南临泾河、北通直道、东望关中、西挽山岭,是一个萌芽于传说时代,而鼎盛于秦汉时期的古城。这里在秦汉时期呈现出的几大特征,即直道端点、离宫所在、祭祀中心等,都与中原王朝的战略思想有关。本即就这几大特征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还原秦汉云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
论秦汉移民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时期的移民更具特色。若论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的官方移民,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则首推秦汉。秦汉移民.更以其政治性、军事性和经济性特点见称于世,成为秦汉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有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与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的生态与法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动物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对秦汉生态保护法令进行探研;第二部分论述秦汉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培植法令;最后在宏观上对秦汉生态法律的文化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秦汉时期,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墙子里村南正对姜女石礁石的渤海岸边一块高敞开阔的台地,这里山水交融、云雾缭绕,仿佛将岁月的痕迹紧紧地抱在怀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汉国家将官吏全年俸禄的概数(若干石)作为其俸禄的秩级,实际发放时,依秩按月支付钱谷。各级官吏享有俸禄权利不同,其等级差额颇大,下级官吏俸禄很低。封建帝王还时常根据国家财政的变动情况来增减俸额。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俸禄制度所呈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在秦汉社会大转型时期,在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与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在作为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角色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秦汉妇女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既不同于西周奴隶制社会中的妇女,也不同于封建社会后期在“三从四德”严酷压抑下的妇女,而是有着相对独立自主的人格地位和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晋国对秦汉制度的重大影响杜以坚,高梅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后代的许多社会制度都渊源于秦汉。如果说秦汉以后的封建历史是“流”,那秦汉时期的历史就是“源”。李斯等人曾赞美秦始皇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都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  相似文献   

10.
秦汉马图形是一种与世奋争、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面貌的展示。文章从不同层面解读了秦汉时期马图形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将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具有深层意义、源远流长的图形符号。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的民间信仰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十年来,虽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学术界从文化控制的视角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章对此时期秦汉民间信仰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此时期民间信仰文化控制功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首先,在研究内容上,要不断拓展民间信仰文化控制功能的挖掘;其次,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使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秦汉奴婢直接涉及到秦汉的社会性质。秦汉社会性质又是古史分期争论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秦汉时期,我国社会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主张魏晋封建论的学者却认为,秦汉时期我国尚处在奴隶社会;治世界史的学者也用东西对照的方法,认为秦汉与古代罗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马克尧:《罗马和汉代奴隶制比较研究》,载《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成长时期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移民对秦汉社会的发展无疑产生了一定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特点和移民产生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史前至秦汉的厨具设计循生产和生活方式、食物种类、饮食习惯、烹饪方式等的变化而逐步转化和改进,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生发期、商周至战国的发展期、秦汉的定型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文章学理论在唐代以前就初具规模。“言志明道”说明了社会生活乃至阶级属性对文章功能的干预作用,“缘情尚文”则显示了文章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纵观整个古代文论,“言志”与“缘情”、“明道”与“尚文”始终处于对峙发展之中。本文试以秦汉隋唐文论的状况分析为基础,找出文章理论双轨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秦汉社会性质奴隶说与封建说,都包含着真理,但在三个问题上都有所忽略,即把佃农与自耕农统称为农民,并以此与奴隶作对照;把奴隶制与地主制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此消彼长;仅争论奴隶占秦汉总人口中的多大比例。按马克思理论,一定的生产关系如能决定社会中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则能显示出社会性质。秦汉时期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和自耕农制三种经济长期并存,地主制与奴隶制实力相当,两者共同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共同决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这两者决定了社会性质,即:秦汉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秦汉之际(公元前209—202年)的纵横家们,犹如一颗颗灿烂明星闪耀在历史大舞台上。在这大战乱、大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他们凭借卓越见识和非凡辩才,纵横捭阖,游说天下,“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1]。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秦汉之际历史发展轨迹上明显地被打上了纵横家们的印记。所以,本文拟详据史料,对秦汉之际纵横家们试做简单探讨,不当之处,敬析赐正。纵横家最早萌芽于春秋时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言“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是基本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秦汉“徒”为奴隶说是五十年代主张两汉为奴隶社会论者提出的问题。近来,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东汉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又重新提了出来。他们认为“秦汉至王莽执政,法禁苛刻,因犯法而被罚为官奴婢的数量有显著增加。”“秦始皇帝把几十万农民变成奴隶为他去修骊山坟墓。”“秦汉时大的土木工程,多是使用奴隶。秦始皇用奴隶修筑长城和骊山坟,汉惠帝用奴隶修建长安城。”“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冶铁业、其他矿业,主要使用奴隶劳动。”总之,“犯罪被罚为奴”是当时奴隶来源之一;秦汉“徒”都是奴隶。过去,我对此说就颇为怀疑;近日,重读秦汉史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态重要侧面之一的官僚制度,无论在职官名称,还是官职职掌上都可以溯源至周代,周代国家若干重要的职官制度,也对秦汉产生过深远影响。探讨秦汉官僚制度与周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把握和研究秦汉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礼与法当如何配比以建构有效的政治文化模式,礼乐教化与刑杀,武功与威德当如何运用以调理民心,规范社会,巩固统一的问题上,秦汉统治者一直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这种摸索的过程就是礼与法从对立冲突逐渐走向融合协调的过程。从秦始皇开始,直到汉武帝才摸索出了一套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政治法律模式——“礼法结合”。在秦汉的历史长河中,礼制与法制两大社会控制系统处于动态发展的“混一”状态,这是我们认识秦汉礼制与法制真实状态的关键。“礼法结合”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法律模式,根本原因在于其适合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独特的内涵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