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2”发行于1957年9月20日,全套4种,面值为16分、28分、35分、52分,分别适用于1956年9月1日至1976年12月31日国内航空明信片、国内航空挂号信、国际航空邮简和国际航空平信的基本资费。 “航2”是1套专印的航空邮票,偶尔也在非航空信件中使用。现介绍4种面值的“航2”票,分另贴用于国际航空信件中的封片简。 图一,国际航空邮简,贴“航2”16分票和特29第4  相似文献   

2.
1955年3月1日我国币制改革后,邮电部于同年7月16日发行的、全套9种面值的普8邮票,为新人民币面值首套普通邮票。根据(55)邮票字第207号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文件汇编》第2号第2页),我们知道:在普8邮票中,国内平信贴用之“面值八分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及‘上海市印刷一厂’承印。”上海市EP.80一厂承印的普8之8分面值邮票,即后来被称为普8甲票,共印制了5亿枚,于1955年9月初悉数交上海供应处仓库。  相似文献   

3.
张丁 《上海集邮》2014,(7):46-46
1955年,新中国邮票改用人民币新币值后,曾发行了普8、普9两套邮票,但在邮政业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还缺少当时寄发本埠印刷品的1.5分票、寄发国内印刷品的3分票、寄发国内航空印刷品使用的5分票。故于1958年9月25日,由邮电部发行普10《花卉图》邮票。全套三枚,1.牡丹图案,颜色玫瑰红,面值1.5分;2.荷花图案,颜色为蓝绿色,面值3分;3.菊花图案,颜色桔红色,面值5分。  相似文献   

4.
普22《祖国风光》(影写版)全套有面值3分、4分、8分、10分、20分共5种,齿度11.5。其中4分票发行于1982年9月10日,8分票发行于1981年9月1日。这两种面值邮票符合1990年7月31日前国内本、外埠平信邮资。其印刷量极大,不可能一次印就,在多次印刷中,势必会发生一些差异。 《上海集邮》1987年第一期曾报导4分票除齿度11.5者外,并有齿度11.5×11者存在”。在此报导后,  相似文献   

5.
英国皇家邮局宣布自2002年7月4日起调整邮资,为此发行了4枚新面值普票,即将40p调至42p;45p调至47p;65p调至68p。原来售价为37p的“E”字无面值邮票现以新发行的37p邮票取代。(图1:37p用于国内平信和明信片;42p用于航空明信片;其余两枚用于国际航空信件)。与此同时,地区也发行了68p新票,以取代65p普票。同时,还发行了新的梅钦自粘小本票。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议论英国普  相似文献   

6.
陈国成 《集邮博览》2014,(11):14-20
正新中国编序普通邮票的第九组,简称"普9"。全套5枚(图1),面值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是新中国第二套高面值普票,也是人民币币制改革后的第一套高面值普票。主图案为天安门,但为了与旧币高面值的"普5"区别,普9改为横长方形,图案改为从左边透视角度的天安门,仍由孙传哲先生设计,由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雕刻版印刷。普9于1955年9月20日发行。邮局全张100枚(10×10),线式齿,齿度14度,发现有齿孔漏打、齿孔移位及折白变体票。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上所印的邮资图与普通邮票第9组相同,只是面值改为当时国内平信邮资8分,习称“普9图美术邮资信封”,此套邮资封配画精美(其中不乏当代名画家的佳作),深得使用者的喜爱。但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存世日稀;而近年以来,随  相似文献   

8.
该实寄封于1949年由安徽省安庆挂号寄芜湖,封背面贴有安庆加盖“改作伍拾元”五连票,其右上部为一组对倒票,五连票的下方另贴有江淮邮政面值为5元的朱德像直双连两对,9枚邮票面值共计270元,符合华东解放区第五号国内各类邮件资费表(1949年8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期间执行)中单挂号邮件的资费规定。邮票以8月11  相似文献   

9.
1993年11月24日,新加坡发行第1套无面值邮票,单枚成套,主图为棕榈树,自底色,无边框(图1),售价和效用都同国内平信基本资费,当时为新加坡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国内平信基本资费用票的需要,去年出现了新版上海民居普票(细齿)。新版邮票为“暗窗”(墨绿色),除印刷清晰、油墨均匀、没有校正线外,有以下3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周杰 《集邮博览》2003,(5):20-21
从F普票开始,美国邮政在调资时还另发行调资补充邮资普票。这种补充邮资普票也没有面值,其售价和实际面值为本次一类邮件邮资调升的金额。补充邮资普票与调资前的旧邮资邮票合用(1枚补充邮资普票+1枚调资前一类邮件邮资邮票=1枚调资后一类邮件邮资邮票),方便了用户继续使用原来的旧邮资邮票。如F普票代表的调资中,一类邮件邮资是从25c调为29c,F补充邮资普票的实际面值就是4c,可与任何一枚面值25c的邮票合用,符合新的29c邮资。  相似文献   

12.
赵岳 《上海集邮》2011,(12):34-34
为配合1955年3月1日开始的人民币币制改革,邮电部陆续发行各种新币面值的邮资票品。5月5日,第一枚新币面值邮资明信片发行,邮资图为面值4分的陆军战士图。同年7月16日开始发行普8的4分面值票图案同样为陆军战士图。  相似文献   

13.
关于普一和改一的提前实寄封媒体上多有报道。仅《集邮》增刊第3期上发表的山东李秋实先生《用实寄封探究“普1”的发行》一文,即举证出销有1950年2月8日收发戳的普一800元票提前实寄封5枚,品种包括本埠平信、本埠挂号信、外埠平信、国际航空信四类。至于改一的提前实寄封,仅笔者的藏  相似文献   

14.
梁铁旦 《上海集邮》2011,(10):30-31
翻阅《集邮》(增刊)第16期,看到其中一篇《从一枚混贴实寄封来探讨普1面值10000元邮票的发行时间》,此文通过论述一枚1950年2月17日从上海寄往法国的实寄封上贴有普1 10000元票,得出结论:普110000元票的发行日期应不迟于该日期。这可是"重要的发现",而且与原先认为1950年2月仅发行普1800元票的结论不一致。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5.
从1955年6月到1956年3月,我国的旧币与新币面值邮票可以同时使用,因此留下了一些混贴实寄封。这里介绍一种混贴非常用面值普票的实寄封。此封自河南郑州寄本省淅川,贴“普7”250元3枚(横双连加一单枚)外,又贴“普8”0.5  相似文献   

16.
整理旧箧,无意中发现普30邮票之面值1.50元票,继60分票、80分票2种后,也有不同的全张版式,特作图、列表供参考。此票子模特征在白色面值"1.50元"之"元"字第三笔末端,踢脚特长,  相似文献   

17.
普7版式研究     
正编序为普7的普票是最后一版旧币面值的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共有8种面值,其面值和颜色分别是:①五十元玫瑰颜色②一百元孔雀蓝色③二百元绿色④二百五十元淡蓝色⑤四百元灰绿色⑥八百元桔红色⑦一千六百元灰色⑧二千元橄榄绿色,由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先生设计,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承印,平凹版单色印刷,齿孔为14度,无背胶。笔者先前已对这最后一套旧币面值普票的发行背景及其在新中国普票发行史上的历史意义作出研究(详见《集邮报》2009年11月7日版)。本文着重探讨普7的不同版式的问题,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传统集邮研究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1“改1”邮票最早使用日期至今未有定论,这里介绍一个贴“改1”200元邮票的较早实寄封。此封系1950年3月9日上海航空寄南非开普敦,封上贴华北区票4枚,面值共20000元;华东区票12枚,面值共23000元;“改1”200元2枚,全部合计43400元。查当时国际邮资表,寄往亚洲地区以外国家的航空资费每10克12700元,按所贴邮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夏季,国币(法币)价值崩溃,随着物价的飞涨,平信邮资已由1940年9月的8分涨到了1948年7月的15000元,民国政府于1948年8月20日宣布国家通用货币改为金圆券,金圆券一圆折合纯金0.22217克,换算国币(法币)三百万元。原使用的国家通用货币一国币(法币)也于当年11月底停止流通和使用。邮政总局也随即决定把邮政资费改为金圆,一方面把旧有的国币面值的邮票、印花税票、以及包裹印纸等加盖成金圆邮票作为邮票使用,另一方面又筹印以新金圆为面值的邮票。各种加字改值金圆邮票于1948年10月1日以后,陆续发行使用。直到1948年11月16日,邮政总局才正式公布以金圆为本位的邮政资费,信函邮资国内平信起始重量20克为金圆券一角。但是,币值并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9日.新加坡开始发行生肖邮票,成为生肖系列邮票发行国之一,至今已发行了鼠、牛、虎、兔和龙年等5种生肖邮票。每年发行的生肖邮票都是2种1套,且几年来邮票的面值一直未改变。一枚是无面值限本地使用的低值票.按20克重以内平信邮资的规定,售价是22分新币。另一枚邮票的面值是国内或国际信函、印刷品等各种邮件之统一挂号费2元新币,属高面值邮票。这两种邮票虽然都是常用面值的邮票,但从该国邮政部门已公布的发行量数字来看,平信用的无面值邮票之发行量是高面值邮票的5-8.7倍。近5年来生肖邮票的发行情况可见附表,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