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从冰醋酸中萃取醋酸为研究对象,采用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萃取醋酸,分别进行了一次萃取和三次萃取,通过实验及数据统计,在消耗等量的萃取剂时,三次萃取的萃取率较一次萃取有明显提高,实验数据表明: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醋酸的萃取率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继忠  童胜强  陈钢 《科技通报》2004,20(4):355-358
目的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时间90min、CO2动态流量4kg/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并用GC/MS确定了挥发油中的10种主要成分.结论 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8,(10):55
富集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方法不断发展,最常用的有液-液萃取(LLE)、索氏萃取(SOX)、超声波提取(USE)、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另外还有快速溶剂萃取(ASE)、半渗透膜被动式采样(SPMD)、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微波萃取(MWE)。  相似文献   

6.
成果简介:本发明以甲基三烷基铵的碳酸盐为萃取剂直接从含钨物料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钨,杂质磷、砷、硅等留在萃余液中而与钨分离,负钨有机相经洗涤剂洗涤后用碳酸氢铵和碳酸铵的混合溶液反萃取获得纯度较高的钨酸铵溶液,反萃取后的有机相采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再生,再生后的有机相返回萃取,萃取、反萃取操作均在离心萃取器中进行。本发明在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萃取法对合成革DMF(二甲基甲酰胺)废液精馏回收前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种类萃取剂、萃取溶剂比、萃取级数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在确定好萃取剂、萃取溶剂比、萃取级数的实验基础上用自制装置进行连续萃取实验,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测萃余相和萃取相中DMF含量。结果:实验表明,在各种萃取剂中,氯仿的萃取性能最好,分配系数达到1.03。萃取溶剂比R=2较适宜,萃取级数=5时,萃取率能达到97.5%。用氯仿连续逆流萃取DMF废液,DMF萃取效率达到了99.1%。结论:氯仿萃取+精馏工艺处理DMF废液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周晓  李杨华  甘歆 《大众科技》2007,(7):107-109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ASE快速溶剂萃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E方法可以完全取代人们所熟知的传统萃取方法:索氏提取、自动索氏提取、超声萃取,微波萃取等。与传统的萃取方式相比,ASE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时间短(仅用15分钟)、溶剂少(萃取10克样品仅用15毫升溶剂)、萃取效率高。由于ASE的特点显著,极大地提高了萃取的工作效率,在它推出的很短时间内就被美国国家环保局批准为EPA3545号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
ASE方法可以完全取代人们所熟知的传统萃取方法:索氏提取、自动索氏提取、超声萃取,微波萃取等。与传统的萃取方式相比,ASE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时间短(仅用15分钟)、溶剂少(萃取10克样品仅用15毫升溶剂)、萃取效率高。由于ASE的特点显著,极大地提高了萃取的工作效率,在它推出的很短时间内就被美国国家环保局批准为EPA3545号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中如何利用萃取法技术问题,利用了萃取法技术,对污水中的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进行了萃取法的实验测定.探讨了在萃取过程中对萃取剂的选取、络合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油水比对萃取率的影响、污水的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和混合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用于植物样品砷形态萃取的萃取剂为甲醇、水或者不同浓度的甲醇和水的混合物,配合搅拌、超声和微波加热等辅助方法对植物样品中的砷形态进行萃取。这些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龙虾、褐藻、海草、鱼及海洋贝类砷形态的萃取分析。然而海洋生物中的砷与陆生植物中的砷形态有较大不同,海洋生物中的砷以有机砷为主,而陆生植物体内,尤其是水稻样品内无机砷占主要部分。由于无机砷和有机砷的极性不同,采用的萃取剂也不尽相同,成功应用于海洋生物的砷形态萃取方法未必适用于陆生植物。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利用磷酸、三氯乙酸和氢氧化钠进行植物样品砷形态的萃取,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国新副研究员选择并优化了萃取剂、使用体积、样品重量、萃取时间及温度、微波萃取程序、离心时间与转速等影响微波辅助萃取效率的条件,建立了萃取稻米及其制品中砷形态的新方法,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绿藻、蓝细菌、四膜虫、人工胃液和雄黄酒的砷形态萃取分析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论证青霉素G间歇反萃取工艺的优点,对连续反萃取和间歇反萃取工艺原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和实践证明,间歇反萃取较连续反萃取能够更好的满足青霉素G结晶的质量要求,即pH值更稳定、杂质含量低、水份含量低,结晶时间明显缩短,选择反萃取工艺对这一过程的收率和产品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选择正丁醇作为湿法磷酸净化萃取剂,对正丁醇-磷酸-水体系做基础研究,使用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计算绘制正丁醇-磷酸-水体系三元相图,并根据相图,计算萃取平衡关系,绘制平衡曲线。利用膜分散萃取法在微萃取器中进行了磷酸的萃取实验,研究了萃取相比、总流量和磷酸浓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相比的增大,萃取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相比过高时上升趋势趋于平缓;而流量增加,萃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流量达到800mL/min时,萃取率达到最大值;同时,磷酸浓度的增加也会使萃取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在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比较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固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和沉析等。掌握和选择这些分离技术,就可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溴代正己烷、N-甲基咪唑为原料,使用一步法合成1-己基-3-甲基咪唑溴盐([Hmim]Br)离子液体。利用合成得到的[Hmim]Br离子液体对含噻吩模拟油进行萃取脱硫,考察不同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萃取脱硫温度为40℃下,萃取180 min可达到萃取平衡,单级萃取实验,脱硫率可达47.6%。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胆固醇的提取,以C18反相色谱柱(4.6 mm×150 mm,5μL);流动相:100%甲醇;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10μL,在前处理萃取操作中采用不同混合萃取溶剂(环己烷、石油醚、乙无乙醚、丙酮)分别对于蛋黄中的胆固醇进行萃取,检测和分析含量,分析不同萃取剂对检测胆固醇的含量的萃取效果。结果发现采用石油醚:丙酮(V/V)为6:1的萃取剂萃取效果最佳,胆固醇含量13.94 mg/g。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青霉素钾盐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以青霉素钾盐萃取收率为指标对萃取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分别从温度、pH值和破乳剂用量三个方面,优选出青霉素钾盐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A2、B2、C3,即温度在14-16℃,pH在1.7-2.0,破乳剂的量在3ml。通过实验证明的萃取的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三聚甲醛水溶液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PH在8.5~9.5,进入三聚甲醛萃取塔上部。萃取剂苯经过泵输送进入萃取塔下部,通过重力,塔的上、下两股物料逆流萃取。萃取工序是三聚甲醛生产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分析PH,温度,流量,萃取时间等对萃取的影响十分必要,而且氢氧化钠,苯等辅料都在此工序消耗,所以要制定好措施,控制消耗量,有利于实际生产中降低单耗。  相似文献   

20.
李霞 《内江科技》2007,28(3):131
本文简要叙述了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及其与其他萃取方法相比存在的优势,基于以上原理与优势,提出超临界萃取在中草药深加工应用方面具有深远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