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用性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语言教学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研究、探讨与运用,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汉语言文学范围广、波及面积大,但在传统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习惯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而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应该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立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教学工作展开探讨。一是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通过稳固的基础知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框架,同时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的逐步改变和完善,使得汉语言文学也不断地发展。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言文学改变的前提,更是时代文学发展和利用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学逐步的繁荣兴盛,各种文学作品涌现而出,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研究我国传统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和现有词语、句法等相关语言常识的一门学科,是通过在教学中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认知来学习的,也是在学习和研究中追求各种文字美和词句美的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多数都是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和转变措施。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的主题性阅读是汉语言文学学习和教学的重头戏,汉语言文学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汉语言文学阅读用于接收信息,做出行为;工作中,阅读融入日常事务,开展交流;日常应用,阅读渗透于点点滴滴,联接动作行为的展开,重要性不容忽视。阅读量的大小,阅读能力的高低,关乎到知识基础的厚度,关乎到阅读技巧的运用,关乎到语感和思维的敏捷度,甚至可以产生语言预测和"第六感直觉",在"说话、理解、听力、处理、写作"等方面得到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6.
蒋黎欣 《科教文汇》2011,(31):88-89
新世纪教育观念的变革,带来了语文教学的重大变化。它使语文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胜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教师能力和素质必须重构。地市级开放大学为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提供了方便,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教育实现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接,就可以在构建中小学语文教师与现代语文教育相适应的能力与素质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崔章军 《科学中国人》2014,(1S):160-160
汉语言文学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从两个角度指导该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要不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的方法与依据是什么、如何转变,依然是理论上值得探讨的问题。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构成转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过强,实践性及应用性较为缺乏,如果长期如此,势必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诉求。对此,笔者认为极有必要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应用性,以期为该专业学生未来工作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是高校共同面;瞄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新的人才需求架构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进行改造是必然、明智的选择。本文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新的知识观为专业应用性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先进理念指导下为高校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指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从现代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策略、创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新模式三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与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从现代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策略、创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新模式三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与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指导思想,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困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从而培养具有坚实基本功和突出特长的专业人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最佳策略。实现这种最佳策略的基本途径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系统策划专业实践活动,具体深入的管理、指导与考核。  相似文献   

14.
华夏五千年,我们的祖国作为一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度。自古就有仓颉造字,在文学这一个层面我们的祖先有着超高的造诣,比如大篆、小篆、行书、草书、楷书等等,这足以证明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它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身份的象征,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根源之所在。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荣幸。而在近年来,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遭受到了挑战,它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陷入了窘境,遇到了难题--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这急需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集思广益,为自己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以解决当前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方面都有了极大地进步。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基础阶段的教育都高等院校的教育,语文这门学科都贯穿其中,可见其重要性。而仅仅是基础阶段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等教育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对语文教育的一次改进和升华,学生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从而构建一种全面的语文学教育。本文将针对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构建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良好对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重要基础学科,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教学意义.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爱国情怀.但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人文素质融合程度不高,在融合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缺乏对人文素质的重视、不能较好地完善学生品德、学科设置结构更新速度慢.本文...  相似文献   

17.
房莹 《科教文汇》2009,(36):97-97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师角色、教学艺术、课外活动三方面探讨美育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薛梅 《科教文汇》2010,(23):76-76,81
逐渐被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遗忘的背诵,其实有很多好处:它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其鉴赏能力;能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其写作能力。背诵是解决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写"不过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之一。当然,背诵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古代文学典籍。  相似文献   

19.
陈燕艺 《科教文汇》2014,(22):33-34
就目前而言,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信息技术的到来,更是促使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而言,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信息技术的到来,更是促使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