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美苏冷战对抗的兴起,具有特殊地缘战略价值的冲绳,成为了战后美国太平洋安全战略调整及其东亚西太平洋冷战遏制链条的核心枢纽。美国军方认为,冲绳应该成为美国的重要驻军基地并对其实施单独战略托管,以此达到对冲绳的永久驻军永久控制。美国国务院基于对外政治和自身国际形象及赢得日本民意的考虑,主张将冲绳归还日本。美对日占领政策的逆转和政策规划署对冲绳地缘战略价值的重评,国务院调整了在冲绳问题上的立场,并与军方在长期驻军冲绳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随着NSC13号系列文件的制定修正和通过,战后美对冲绳长期驻军最终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美日结盟文本的初拟、谈判、修改和定稿,既是美国军方、国务院和麦克阿瑟通力合作的过程,更是美日两国政府就结盟文本规制驻日美军功能和职责相互博弈的过程。美国军方积极采用国务院的意见,使结盟文本中包含了较多外交技巧和政治考虑的辞令,在满足了日本政府的外交尊严及结盟真实诉求的同时,淡化了深藏于美日同盟背后的美军长期驻日的真实目的。无论是美国国务院出于怎样的政治考虑,还是军方对国务院在结盟本文议定中做出何种让步,其真实目的都是在通过美军长期驻日来维护美国在东亚西太平洋战略利益。美日同盟只不过是掩饰媾和后美对日长期驻军的遮羞布和合法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日媾和是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东亚冷战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对日媾和政策决策过程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战败以后被停止行使国家主权的日本来说,尽快实现媾和结束占领,恢复行使国家主权,重返国际社会是战后初期最重要的外交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以对己最有利的方式实现媾和成为日本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一般来说何时媾和,把何种问题纳入媾和议题等均由掌握媾和主导权的战胜国来决定。二战后美苏矛盾不断激化,东西冷战的乌云迅速蔓延东亚的形势下,掌握对日占领主导权的美国,为使日本尽快成为"东亚防共防波堤",高唱对日"宽大的媾和",致使日本置喙媾和问题的机会陡然增加。在东西冷战迅速蔓延的形势下,安全保障问题和与之相联系的日本周边岛屿的处置问题,成了日本能否谋求同盟国尽早实现媾和的关键。最终日本吉田茂政府接受美军继续驻扎日本本土;牺牲冲绳人民的利益,同意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托管琉球(冲绳),日本只保留"潜在主权(或‘残存主权’)"的有限恢复主权的方式实现了同西方阵营的"多数媾和"——即事实上的"片面媾和"。  相似文献   

5.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日索赔未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但由于盟国间在日本赔偿问题上迟迟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日本利用中国不统一的局面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以及国民党出于反共考虑等因素,终使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索赔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战后改造。随着日本战败,美军...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美苏矛盾不断激化,东西冷战的乌云迅速蔓延东亚的形势下,掌握对日占领主导权的美国,为使日本尽快成为"东亚防共防波堤",高唱对日"宽大的媾和",致使日本置喙媾和问题的机会陡然增加。在东西冷战迅速蔓延的形势下,安全保障问题和与之相联系的日本周边岛屿的处置问题,成了日本能否谋求与同盟国尽早实现媾和的关键。最终日本吉田茂政府接受美军继续驻扎日本本土;牺牲冲绳人民的利益,同意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托管琉球(冲绳),日本只保留"潜在主权(或‘残存主权’)"的有限恢复主权的方式实现了同西方阵营的"多数媾和"——即事实上的"片面媾和"。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武装干涉。在干涉朝鲜战争的战略目标方面,美国总统杜鲁门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之间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政策方面,他们之间又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徐斐 《历史学习》2000,(7):28-2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不久,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表明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对日政策是非军国主义化和民主化,并陆续采取了诸如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剥夺军国主义头目和职业军人的公职、整肃一批极右政界人物、恢复日本共产党合法地位、鳃散财阀、实行土地改革、制定新宪法,推进民主化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文彬 《天中学刊》2012,27(5):15-18
二战后,美国的最初目标是使日本解体,由美国占领日本本土,但亚洲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使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1952年在美国的授意下吉田茂政府完成了《日台和平条约》的签字,彻底断绝了中日间的官方往来渠道。然而,日本并没有放弃与中国接触的思想,并形成了"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影响着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发展。虽然在最终目标的达成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在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维持中日关系不被美国的禁运政策束缚而中断方面,两国政府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二战期间,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日本引向不归路,惨败的日本战后在保守派首相吉田茂的率领下,自主选择了“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战略,在亚太经济政策上主张:追随和依靠美国,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复兴日本经济;以“战争赔偿”重新进入东南亚市场;服从美国冷战战略,对中国实行“政经分离”原则,维持以贸易为主的事实上的关系。吉田茂的亚太经济政策为日本经济在战后十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不得不面对“半独立”、“半媾和”等日美关系问题,也延缓了对苏、中、东南亚政策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军事占领,使日本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日本吉田茂政府借助于美国的军事保护,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复兴与发展,成为冷战的最大受益者。日本选择台湾作为媾和对象,既有追随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面,也有向美国增加讨价还价砝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天然的地缘关系决定了朝鲜半岛对日本有着亘古亘今不变的战略意义。但是,深刻的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的冲突,使日朝关系长期处于复杂、敏感和脆弱的状态之下。因此,"对朝政策"成为了战后日本每一届政府"亚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将把日朝关系置于东北亚政治框架中进行探讨,并对日本民主党政权的朝鲜政策进行梳理及分析,阐明其政策基调及风格,进而提出符合我国战略利益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政府在战后结束中日战争状态,实施对日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当时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政策制定理循美国意志;具体实施随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而逐渐由减绥到停止;最后在法律上放弃对日处置的一切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美国的压力。美国给中日战争终结处理造成严重恶果,应负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三、日本的民主改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至9月6日,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统帅的身份率领46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从此,日本便处于美国单独的军事占领之下,直至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美国对日政策的出发点是要使这个长期以来同它争夺亚洲太平洋霸权的主要对手俯首听命,并适应美国的需要。为此,必须对日本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45年8月29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这是1951年以前美国对日政策的  相似文献   

19.
三、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投降后,不是由盟国分区占领,而是被美国单独占领。美国早在1944年就提出了单独占领日本的“赫尔备忘录”。苏联对日宣战后,于1945年8月11日向美国提出由苏美各派一人担任对日占领军的最高统帅,被美国断然拒绝。经过协商,中英苏各派一名将领参加盟军统帅部,但最高统帅只能由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独自担任。8月13日,美国把准备给日本的“总命令第一号”通知各盟国。其中规定日本本土由美军受降,苏军受降地区仅限于库页岛、中国东北和朝鲜“三·八”线以北。苏联要求北海道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是比较特殊的,它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严格限制其商品进口,持续对日本维持了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并促进其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工业不被冲击,并鲜少受到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是澳大利亚调整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但这没有改变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事实。澳大利亚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做法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