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多元化质量标准的构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量的扩张,质的问题更加突出。其中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由此提出构塑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的质量标准,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循着良性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也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的必然选择;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不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大众化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主要的要有质的变化,结构调整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是由局部逐步过渡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高等教育的自身利益需要通过国际化来加强,人类正面临的一些共同难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间合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日趋广泛和深入,其竞争和合作的趋向也日益突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也进行了新的调整。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定位及提高竞争力的应对策略是:教育法制建设;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名牌、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扩大国际间合作。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市场,二是人才培养,三是人才流动,四是远程教育等。针对以上挑战,作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是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观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四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特别是发展网络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五是转变高等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等。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辽宁教育》2002,(10):16-17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  相似文献   

6.
论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多维的、多样化的概念。在高等教育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的对立统一中,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以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另外,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提高质量比发展数量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结构优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行政决策和干预,调整高校的布局结构,能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能促进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适应我国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优化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能促进非普通高等教育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高等教育区别于精英式高等教育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是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与多元化教育需求相适应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层次和教育模式、方法的多样性;我国高等教育要从指导思想、结构布局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等诸方面突破精英教育模式的局限,从根本上建立起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办学格局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远程开放高等教育中单一开放大学、双重模式大学和中介、平台三种办学模式并存,与境外远程开放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相比较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我国远程开放高等教育三种办学模式并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级结构和部门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要走结构多样化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要调整与优化结构,使高等教育全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为"外适性"的,以满足高等教育外部需要、"生产合格产品"为质量标准,高等教育增长主要是一种量的增长而非质的增长.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发展应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并以追求卓越为质量取向,而大学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短短的20年间,全国的成人高校发展到上千所;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有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夜大;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学历层次从原来的大专发展到本科,近几年还发展了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十年“文革”造成的高学历人才紧缺局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成人高等教育文凭和普通高等教育文凭的“含金量”相差甚远。经常…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服务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启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服务意识的要求;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发展速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拓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过程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客观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开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在办学自主权、校企合作教育、教育管理效益、远距离教育、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及双语教学等方面自成体系,很有特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如政府部分进一步转变职能;尽快构建高等教育机构立交桥;大力推进高校的联合办学,挖掘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拓展境外生源市场;提高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层次高等教育质量要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人们开始强调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质量标准,因此必须对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提出不同质量要求,全方位地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本文在此提出了本科教育;以量求质;硕干教育:以严求质;博士教育;以精求质三项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高等教育作为产业具有生产性、基础性、可持续性、广泛性、专业性、高回报性、间接性和多效性等特点。产业化是今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终选择。为此,应该从创造必要的产业环境和条件,引进产业经营机制以及强化高校内部的产业化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最终使“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历史性地回顾了教育评价的起源和发展走向,总结出发展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主流,也是各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价值追求的结论,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的凝固性,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模式的封闭性及价值取向的收敛性等问题,提出以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从观念上,评价主体方面,活动上及机制上变革与调整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性、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教育本身的局限性、人力资源的本质性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不仅存在可行性和必然性,而且高等教育产业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及相关疑点,也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业化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运行机制,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高等教育办得更好,更能发挥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美国是世界头号科技强国,分析研究其高等教育特征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在本科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投入程度等多方面的异同,思考我国本科教育的进步空间,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