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突发事件可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播便捷、全面、立体等特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微博具有不同的传播功能。在潜伏期,微博主要发挥危机教育与危机预警、防范风险的功能;在爆发期,微博通过及时传播信息满足公众了解事态的信息渴求;在延续期,微博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动态追踪,全面报道;在解决期,微博提供情感交流渠道和灾后重建的舆论监督平台。  相似文献   

2.
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巧家爆炸案"微博信息传播呈现出突发期、扩散期、消退期、回现期和长尾期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不同特征与效应,对于认识突发事件与微博传播的本质性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挖掘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各阶段的特征,从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的视角,探索突发事件在微博平台中的传播规律及价值功能,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何晓闽  王立 《新闻世界》2011,(12):114-115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迅速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本文从突发事件的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和消退期这四个阶段来阐释微博在各个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晓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104-111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探索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舆情研判方法,并进一步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实操方法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危机传播的基本要点,对信息发布效果和舆情实时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在应用处理层面,以新浪微博中“天津爆炸”事件相关信息为例,爬取新浪微博全量数据,基于危机传播领域知识和信息发布文本构建领域词表,并结合危机传播阶段特征,对全量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结果/结论] “后微博”时代,微博用户量下降,但其仍旧是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扩散的主要阵地。探求突发事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研判、应对网络舆情,为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光辉 《今传媒》2016,(7):50-51
如今,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过相关的研究却有所不均衡.众多的研究者从危机事件的角度将研究重点放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如何应对上.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期刊论文,从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在信息传播与角色、应对与舆情引导、功能与效果等三个层面梳理过去六年相关的研究,透视我国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发展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艺 《新闻界》2012,(1):6-9
微博舆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日益呈现出舆论场的特征,其舆论生成和传播流程很难用传统的媒体技术参数和研判系数来衡量.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传播为分析样本,从“新媒介场”、“心理场”、“社会场”三个维度解构微博舆论场的内涵,总结微博舆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属性、情感立场和舆情结构.  相似文献   

8.
微博出现后,在历次突发事件传播中一再证明其威力。无论是传播速度、广度还是议题设置能力、舆论影响等都超越了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从传播过程、舆论影响、局限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9.
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形成自身独特的突发事件传播机制。本文通过对微博、微信的传播进行分析,比较微博和微信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特点异同,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群体极化过程经历了酝酿期、徘徊期、爆发期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极化反应的迅速性、极化过程的激烈性以及极化方向的不确定性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群体极化主要是由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失范"、"特定群体"的本质属性以及个体的"危机迷情"和"无意识"心理等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面对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贯穿于整个危机的始终.分别存在于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四个阶段,“根据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危机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频发,一些突发事件通过多种媒介曝光在大众视野下。微博,以报道的及时性、传播的广泛性和交流的互动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力量。在微博中,公众发表意见、关心社会重大事件,形成了微博对突发事件独特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13.
姜诚 《新闻世界》2011,(8):312-313
本文尝试以斯蒂芬·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即按照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政府危机传播模式,以期对政府相关部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博危机传播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新闻世界》2011,(9):123-124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类危机事件频发。传统的危机应对采取的是隐瞒不报、封锁消息等方式,但是自从微博等自媒体诞生以来,封锁信息、禁止传播的做法已经失效,如何应对微博的危机传播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微博的危机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洁  任景华 《今传媒》2016,(1):62-63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不仅是政府了解事件进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在公众心中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新媒体时代,微博日益成为公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微博热议话题或事件引起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相反,微博也能成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引导舆论的工具.本文笔者将探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为政府更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与生俱来的特性,契合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需要。在“新媒体时代”,微博、手机已经成为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借助于这些新兴媒介,突发事件的传播渠道实现了个体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融合。面对新媒体,党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作为呢?  相似文献   

17.
微博客因其发布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编辑的便捷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成为天然的优秀突发事件报道者,在事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采取了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两方面对黄金救援72小时内的微博内容样本进行了分析,从微博的特征优势出发看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从微博媒介本身存在的不足谈相应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余秀才 《现代传播》2016,(4):134-141
经过多年发展,微博渐趋成熟与稳定,其依然是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本文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内容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新特征、新规律和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对当前微博舆论的传播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手段,在提高图书馆与读者双方交流便利性的同时,其碎片化传播、情绪主导表达、围观性及管理缺失的特点,也容易催化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图书馆可以在危机信息传播的潜在期进行安全预警,规避防范危机信息的产生;发生期认真对待,及时有效化解危机;解决恢复期加强舆论引导,分散危机信息.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