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介词有“赋格”的作用。介词“用”所标记的格关系主要有工具格、材料格、方式格三种。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运用变换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对后跟体词性成分NP的介词“用”所标记的三种格关系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
论“格”     
《考试周刊》2015,(57):90-91
格是个语法范畴,在传统语法里,格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的关系。英语里现存两种格:名词属格和代词的主、宾格。C.J.Fillmore的格语法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深层语法,揭示了语义和句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语属于典型分析性语言,句子中各种句法成分缺乏必要的格形态标记,介词就成为标记句子中部分句法语义成分必要的外在形态。不同类型的语言,介词与它所介引间接题元的句法位置不尽相同。皖北中原官话介词和普通话介词一样都是在古代汉语介词、近代汉语介词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在介词系统上同大于异,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为了更全面认识皖北中原官话介词系统,探讨其类型学蕴含,需要追根溯源,了解汉语介词演变的历时轨迹,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比较,才能把汉语方言介词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蒙语是形态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和蒙语的人称代词在意义、类型、句法功能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格”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典型地反映了汉蒙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特点。蒙古语作为粘着语,用“格变”作为名词和人称代词词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变格体系。蒙古语通过主格、属格、宾格、向位格、从比格、和同格等格变表示语法意义。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没有“格”范畴,汉语主要通过词序或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词是一种不能在句子中独立充当成分的虚词。虽然为数不多,但搭配能力很强,很活跃。它们可以和动词,形容词,名词等搭配,构成短语,在句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介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尤其是有些介词可以省略,句子原意不变。而有些介词虽省略后,句意不变,但语法功能却有所改变。下面就中学英语教材中所出现的介词省略问题略表己见。  相似文献   

6.
从动词特性看英汉介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引言 词可以分为两类:词汇词语(lexical words)和语法词语(grammatical words)。词汇词语指的是有语义内容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很多副词。语法词语指的是有语法功能的词,除了以上提到的包括在词汇词语中的词类,其他都属于语法词语,其中包括介词。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或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英语及汉语中的介词,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介词有相对独立的含义,尤其,介词可以表达某些动作概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介词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7.
彝语纳苏话与汉语同为分析性语言,在以描写受事性状和结果为认知基础的被动句中存在差异。SVO 型语序是汉语被动标记词具有介词功能的主要因素,在句子结构中施事的降级和无标记被动句介宾结构的省略现象都是语序在发挥作用。纳苏话因藏缅语普遍的SOV型语序不能产生介词,在有标记的被动句中结构助词就成为区别施受关系的主要手段,进而导致施事所处的层级与汉语不同。语序是实词语法化的主要限制条件,语序类型的差异造成这两种语言形成不同类别的标记词,进而影响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比两种语言之前,必须找到所对应的平面。汉语和维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中,语法成分很少能够简单地对应,只有对汉语和维语作细致的比较,找出彼此的异同,明确语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做好翻译和教学工作。本文着重探讨汉维“比喻”和“比较”句型利用介词结构进行对比,论证了汉语介词和维语的格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关系只是句子表层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要重视施事、受事、受益、时间和处所等概念所表示的句法语义关系。深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可表现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但与表层结构的句法关系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格语法认为,句子的深层结构由情态和命题组成。以动词为中心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格关系的格语法克服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重视不足的缺陷,表明表层结构的主语并不一定是深层结构的施事格,句子深层结构的成分排列不是以句序为顺序,而是以各成分的语义及其与动词的关系为顺序,排列成用业显示其深层结构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有大量人体隐喻词。其中,部分人体名词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引申到了表空间关系的语法范畴,产生了语法化现象。分析英汉语语料后,发现两者都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人体域到物体域的隐喻阶段;(2)成为表示方位的名词;(3)最后语法化为表示空间关系的语法标记。产生此语法化现象的内部语义条件在于该人体名词的空间意义得到突显,其外部条件在于人们的语用需求。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中人体名词其相应的空间关系主要由副词和介词来体现;而汉语中,则主要集中在方位词。  相似文献   

13.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英语中做时间状语的短语通常由in,on,at,for等介词引起,但有些情况下做时间状语的短语前面不用介词。同时,语言运用不仅要求正确、通顺,而且要力求简明,因此就常常需要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再联系诸多介词的使用场景,就使介词的应用情况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语“与格”是在语言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格”,对其运用规律,有必要进行研究.所谓“格”是一种语法范畴,即“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名词、代词等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的种种关系.”本文试图对哈萨克语“与格”在语言结构中与哪些词有关及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董爽 《考试周刊》2013,(23):17-18
介词在语法里是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英汉这两种语言都有介词这一词类,亦称前置词,都属于虚词,用在名词、代词、名词性词语之前,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或;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词语之间在时间、方式、条件、对象等方面的诸多关系。它们的主要功能都是表示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或者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从特性到用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这些相似和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挖掘隐藏在句子表面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规律,也能为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践中汉英翻译问题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它们常用在名词、代词等之前,表示该词与句子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后的名词、代词都称为介词宾语.  相似文献   

17.
引言在满语中专门用来表示“格”这一语法概念的词称作助词。它包括:i、ni、de、be、ci、deri六个词,表示:主格、属格、与格、对格、造格、从格六个格。助词所接续的对象是:名词、形容词、代名词、数词和动名词,还有一部分后置词也可以后接助词。这种助词在句子中表示词与词或词与词组之间的种种语法关系,从而决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以tacikū(学校)一词为例,观察一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与其他句子成份的关系及其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不同词类在句子中的标记作用是不同的,介词可以成为汉语句式语义成分的标记,主要介引受事、施事、比较对象、条件、范围等.介词成为汉语句式标记是有成因的,一方面介词成为句式标记与其本身的原始义有关,汉语介词几乎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虚化为介词后,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动词的语义遗迹.另一方面介词标记的使用与句式义表达需求有关系,为了使句式内部各要素之间实现和谐,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说话者常常使用介词标记.介词标记在构句时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而且与句式语境密切相关.介词标记随着语言演变而发展变化,研究介词标记,既要进行静态考察,也要进行动态分析;既要进行历时考察,也要进行共时研究.  相似文献   

19.
1.引言一般的传统语法书认为,“to”这个词身兼两职,既可作介词,与“in”,“at”等相区别,表示一定的目的性,又可作为不定式标记,与其后的成分一起构成非限定形式。对于“to”的这两种职能,传统语法作了明确的区分,如章振邦(1989:319)在谈到不定式标记“to”与介词“to”的辨别问题时指出:“既是介词to,其后就应跟着名词/代词,如果其后为动词,则应采用ing分词形式。”也就是说,如果“to”后面是名词、代词或分词(如tohim,todoingsomething等),就作介词用;如果其后是动词原形(如todosomet…  相似文献   

20.
介词具有较强的搭配能力,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放在一起构成各种搭配,形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一个语法成分,一般在句中用作定语或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