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示范高中建设是传统重点中学向时代优质学校的转型。传统的重点中学是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的中学,反映的是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重点体现政府的需求,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干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是近几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知名学校经常提及的话题。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一批以重点中学和实验小学为主体的品牌学校得到快速扩大。或在原来学校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或异地新建,现在  相似文献   

3.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是近几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知名学校经常提及的话题,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一批以重点中学和实验小学为主体的品牌学校得到快速扩张。他们或在原来学校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或异地新建。现在,上百个班级、五六千人的中学,三四千人的小学已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4.
曾建胜 《教书育人》2008,(10):20-21
近几年,随着政府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进,教育资源的适度超前规划等措施的落实,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缓解,学校教育也渐渐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与此同时,优质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就会发生变化,教育消费者不仅要看学校是否具备优质的教育硬资源,更要看学校是否具备优质的教育软资源.虽然依靠政府资金投入可以改善办学条件,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优质教育硬资源的形成,但决定教育资源品质的优质教育软资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  相似文献   

5.
内循环只是教育资源的内部调剂,内部周转,内部挖潜,内循环没有真正产生资源增加。教育均衡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政策,让优质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政府和名校致力实现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1994年中国基础教育诞生了第一个集团学校——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用优质的建平教育资源带动更多的薄弱学校,改变局面,赢得发展。成功之后,在浦东新区全面推广。20年过去,国内许多地方都采用了这样一种模式,或兼并薄弱学校,或创建新的分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  相似文献   

6.
王湖滨  黄忠敬 《中学教育》2011,8(2):46-50,24
教育委托管理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政府职能转型,从教育管理向公共治理的转变,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中介优质服务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其优点是改善政府治理结构,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主要问题体现为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于璇 《教育与经济》2021,37(3):59-69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实证考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升,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俱乐部趋同,且变动多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空间因素对资源配置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当务之急必须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建立区域均衡导向的教育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扩大深度贫困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高中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这是近几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知名学校经常提及的话题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使得一批以重点中学和实验学校为主体的品牌学校得到快速扩张。有的在原来学校的基础上大兴土木 ,或异地新建。现在 ,上百个班级、七八千人的中学、五六千人的小学已为数不少。适当地扩大品牌学校的办学规模 ,发挥这些学校的品牌效应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 ,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 ,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此举确实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然而 ,有些学校在较短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开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局面,晋城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一要进一步落实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政府责任。通过政府统筹、政策推动,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营造环境,创造机遇,促进学校自主加快发展。二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数量,逐年加大经费投入,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三要积极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以示范高中和优质高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超大规模学校在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并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管理问题及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高中学校的规模,认为通过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可以解决这些学校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而对普通高中适度规模的研究和重新规划,有助于超大规模学校乃至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村普通高中存在着办学经费短缺、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生源萎缩、办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合理布局,规划农村普通高中的发展,加强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质量差距,同时学校自身要做好发展规划,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印度自独立以来高中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要普及高中教育却还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质量低劣;高中入学率太低;考试制度改革不成功;印度语言的多样性;高中学校设施简陋、师资缺乏和高中教育分流的不成功。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实现高中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投入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农村中学实验装备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农村生源向城镇大量流动,造成政府花大力气新配置的农村实验教学资源的空置浪费和城镇实验教学资源的相对紧缺,引发新的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建立区域内实验教学共享中心,能够避免政府对低水平实验装备重复投入,实现教育实验资源的集中投入、最大优化。区域内各学校充分利用共享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使有限的政府教育投入效益达到最大化,有利于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晔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11-1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数量的变化,主要与高校扩招、普通高中扩张、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及国家政策导向直接相关。制约中等职教扩招的主要因素在于,现有学校数量、规模变化、师资不足及普通高中的发展。为保证2010年高中阶段的普职规模相当,应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成人学校的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民办学校,抓好薄弱地区、学校招生工作。从政策角度,应做好初中毕业生分流工作,制定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促进地区、校际合作,深化职教体制、机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高中阶段的社会分层和教育机会获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对10个城市40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了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分层的状况:城市和中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重点中学,而农村和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多在非重点中学。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较量。显示城乡二元、重点非重点二元的学校制度,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分层制度,重点学校制度存在一种复制和扩大社会阶层差距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乡土音乐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实施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实现农村学生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到地方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也应是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俞建中 《成才之路》2021,(11):140-14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可引入协同育人的德育理念,将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使政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探讨高中政治校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改变学校组织形态。美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可能的组织形态,虚拟高中是其中一种,近几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虚拟高中倡导个性化、自主性、便利性的学习,并采取弹性的注册入学制度、分类的学分制管理、开放的课程设置,以确保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重视资格认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支持与辅导、重视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以及便利的信息技术支持是虚拟高中办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是立足于中小学校本研修、立足于干部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教育教学全面质量提高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作为承上启下,介于区教育行政、政府督导与基层学校之间的业务指导机构,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中应该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的设定,导致了在同学年入学的儿童中,不同出生日期儿童的实际入学年龄不同。本研究利用上海市中小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小学入学年龄对儿童学校表现的影响,探讨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对年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相对年龄效应显著,直到初中后这一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入学年龄对夏季生儿童的学校表现影响将从小学持续到初中;相对年龄效应对男女儿童的学习成绩均具显著影响,对女童的社会交往也具有显著影响;家庭资源对相对年龄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