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以系统的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网络认同机制、网络扩散机制、网络动员机制和网络疏导机制.研究指出这些机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决定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刺激性公共事件、网民共同经验、活跃的关键人物、大众传播媒介和相对隔离的网络空间五个方面.它们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和发展,并且简要分析各要素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要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分析了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和作用,并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分类、特点、原因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之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网络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这就加大了网络社会冲突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生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预防、及时化解、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调控难度加大和参与主体广泛、事件疏导费时费力等方面阐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网络舆情的监测敏感度欠缺、法律与道德对网民群体行为约束力较弱、网络协商机制缺失等方面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强调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应遵循速度原则、明确态度原则和协商共赢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时监测和引导网络舆论;创新网络法律规范,倡导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搭建网络协商对话平台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挖掘了群体性事件在互联网上所体现的舆情演变规律,构建了事态扩散、民众关注、内容直观、主题敏感、态度倾向5个维度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态势评估。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征,构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控制、引导和干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中国社会白皮书中的2007-2008年度最受网民关注的13个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事件过程的角度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讨论事件的特征、内涵以及网民在其中的诉求。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大部分网民关注焦点已经从现实世界群体性事件的维权等利益之争拓展到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的公平问题,体现了网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也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更需要以客观、务实、宽容的态度来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唐斌  赵国洪 《情报杂志》2012,31(5):46-49,8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主体在我国十余年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总体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传播主体中心城市聚集,年龄结构青年化并呈现出青少年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社会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网络传播主体特征和我国日益显现、集中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关联,从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期间传播主体的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炜  殷聪 《情报探索》2012,(5):30-33
介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为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斌 《科教文汇》2012,(29):184-184,197
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事件的诱因来自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从群体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同侧面看,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事件表现出利益性更明显、爆发性更强、自由性更大、联动性更广泛的不同特点。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阶段考察,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准确掌握网路暴力事件的演化路径,并及时预测潜在的网络暴力事件,为相关部门治理舆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了网络暴力舆情事件的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及演化路径;从舆情本体、舆情传播、舆情反应三个方面抽取网络暴力事件的相关特性。面向不平衡数据子集,基于多层感知机提出一种融合集成噪声识别与SMOTE算法的网络暴力预测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达88.7%,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暴露隐私信息是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急剧转型而次生的社会风险日益加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型危机不断地敲击传统的治理模式与结构。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归结定性。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本身也出现了新的一些变化,如敏感群体倾向、网络群体意识兴起、监督功能放大、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等。这些变化需要政府管理在治理思维与治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如树立危机公关的意识、主动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完善网络民意的研判机制和协调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宋道青  葛腾飞 《情报杂志》2021,40(2):116-122
[目的/意义]科学分析国家面临的网络冲突类型样式和变化趋势,是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发展规划与战略规划,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将国家网络分为以信息存储、处理和交互为目的的通用信息系统和对物质或能量进行操纵和运输为目的的专用控制系统,对国家间网络冲突领域进行细分。[结果/结论]以通用信息系统为目标的网络冲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非对称进攻优势,但是这种进攻优势会随时间出现周期性变化,尤其是在跨越网络空间边界时将发生质变,专用控制系统由于有限的信息化,网络防御仍占据优势。我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应根据不同领域的独有特性而有所区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避免陷入网络军备竞赛之中。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促进城市创新发展,需要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之处。而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首要工作就是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统计调查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层级、指标数以及分类维度等方面的规律。研究表明:以往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2或3个层级居多,分类维度可以归为7大类、3大分类模式,上层指标数比底层指标数更具有统计规律。在上述研究结论基础上,得出城市创新能力的本质内涵,将广州城市创新能力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提出由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以及创新环境支撑4位一体的分类维度设计构想,并据此提出了一套广州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给广州乃至其他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参考指标,同时也给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冉从敬  何梦婷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0(2):95-101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凸显,网络空间成为国家角力的“第五疆域”,网络空间的主权博弈和冲突进一步加剧,我国网络主权战略体系建设态势愈发急迫。[方法/过程]通过对当前网络空间绝对优势国家——美国的战略体系与实施机制分析与梳理,挖掘其战略模块与实施范式,同时与我国当前的战略体系进行对比,思考我国战略体系发展路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美国战略体系从内容上可分为对内基础建设性战略模块、对内协调防御性战略模块、对外进攻性战略模块、对外防御性战略模块4个主要模块,并已形成物理层、应用层、核心层以及国际视角实施、企业/公民视角实施共5种主要实施范式。基于中美对比,提出如加快立法进程、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共建等我国相关发展建议,为我国网络主权战略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非商业性的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在考虑经济效益评价相对弱化情况下,着重于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性能等方面开展系统评价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实例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突发事件随之频发,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弄清其机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出一般的普适性的规律来指导应急处置过程就越来越有必要。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对机理进行概述,然后详细介绍了原则性、原理性、流程性、操作性机理以及这些机理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它们作为一套元机理体系可对实际工作起到更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彪 《软科学》2007,21(4):134-137
通过回顾企业集团的不同分类方法,指出以管理控制模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更能揭示企业集团类型对业绩管理系统的影响。区别了不同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企业集团业绩管理系统在构建方式、控制手段和监控周期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靳喜军 《科教文汇》2021,(13):162-163
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但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有必要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