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独特且较有影响的一位女作家。本文试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入手,对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艺术特色进行美学审视,分析其语言的氤氲之美、结构的蕴藉之美和意识流写作的荡逸之美。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短短的十四年中写下了八十八篇短篇小说,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主题大多涉及家庭事件和婚姻的不幸,而这些作品的主体--女性则体现出了似深谷幽兰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有名的英国小说家之一,非常擅长运用象征手法来丰富她的作品的意蕴,在她的作品里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暗示性。曼斯菲尔德在《莳萝泡菜》中通过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赋予了简单的场景、简短的对话以及微小的细节丰富的内涵,细致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敏感和男主人公的自私,从而展现了作品的主题、人物的心理和情绪。  相似文献   

4.
覃玖英 《海外英语》2022,(11):203-205
《莳萝泡菜》是曼斯菲尔德创作的短篇小说,在故事中融入她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音乐艺术素养。文章从语言表达、故事结构和叙事曲调等方面分析了本小说的音乐化特征。通过对作品中的音乐化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她的音乐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5.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雕刻性作用,凸显了男主人公自私、狭隘、冷漠无情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画面切换中起到了开关的作用,展现了一幅幅生活场景;在设置悬念和阐释悬念中,对读者产生了强大的情感冲击。  相似文献   

6.
《莳萝泡菜》是新西兰籍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作品,文章虽小,却有持久魅力并让读者久久回味,本论文主要根据法国叙述学大师热奈特和中国叙述学家申丹有关叙述者和叙述角度的相关研究和观点,具体从多层次的叙述者和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这两个方面来探析小说的叙事艺术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均为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她们因为对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创作风格的钟爱,从创作伊始风格的相似就存在,所以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实际上两位女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再见》和《莳萝泡菜》的比较中找出两位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貌似下面潜存的神不似。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莳萝泡菜尝起来酸,甜,苦,辣。在学习了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写的这篇文章之后,我对标题莳萝泡菜的象征意义印象深刻,我认为这和维拉以及男主人公有关,这反映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可是,我觉得作者对待男主公很不公平,因为维拉离开男主人公的理由很牵强。我会分析我对文章标题象征意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莳萝泡菜》是英国著名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现代大学英语》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大部分由对话构成,在字里行间中很难理解人物的性格。从语言学的会话分析理论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莳萝泡菜》中的人物性格。研究发现: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话轮长度、分布、内容、会话者在会话中的地位以及话题的转变,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杨红 《考试周刊》2007,(11):76-7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短篇小说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其作品《幸福》中她运用了精确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分析,来揭示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文章拟分析女主人公柏莎所深深陶醉的“幸福”,以及她“幸福”的幻灭,以展现其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1.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创作深受契诃夫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题材与情节、戏剧式结构和讽刺幽默的艺术风格。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创作经验的接受是创造性的,她将契诃夫创作经验与个人经历体验、审美情感和社会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名双性恋作家,她勇敢地充当了开路先锋和破除禁忌者,以双性气质活跃于英国文坛。在个人双性恋体验的基础上,曼斯菲尔德在创作中真实而细腻地记录了女性间的爱恋关系以及父权制婚姻对女性造成的伤害,为女性主义文学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雷艳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6):133-134,F0003
标点符号除了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修辞、表意等功能,可以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营造想象空间、拓展延伸文字内涵。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四部小说为例,指出标点符号在其小说中的独特而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使文字信息得到增值,还增强了其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并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4.
何丹丽 《海外英语》2011,(8):295-296,303
Although Katherine Mansfield never claimed that she was a radical feminist, she showed her concerns and pondered on females through her life of pursuing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her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and her short stories. She had her own feminism consciousness and viewpoints. She believed that man and woman were different and living in a different world, and it’s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 sex. Man dominated the society in the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areas in tradition that they had the speech right and ranked above woman. However, Mansfield saw the hope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inism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短篇小说领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她往往通过精心选择有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文章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在细节描写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细节描写艺术的成功是她小说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所称道。她的短篇小说《泡菜》中人物的对话与细节描写,蕴含着丰富的文体色彩,展现了作家细腻的笔触及其艺术手法上的高深造诣。  相似文献   

17.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派画家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哥特式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它有以下建筑特点:平面一般是十字架形;高耸的塔楼多为尖笋状;斜柱加固支撑较薄墙面,形成特殊的外墙结构;薄壳般的穹顶正中开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用五彩玻璃作镶嵌图案,多是圣经故事。哥特式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让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