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科书评价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科书评价一直存在一种评用分离的非正常现象,教科书的真正使用者——教师在教科书的评价中则始终处于失语状态,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参与教科书的评价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通过有效参与教科书的评价、比较、分析、鉴别,可以发现教科书深层次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更好地设计、开发与改良教材,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促进反思型教师成长等。教师参与教科书评价是对教科书进行的适切性和诊断性评价,主要围绕教科书的内容属性、教学设计、课堂使用三个维度进行。随着教材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教师在教科书的评价方面的作用必将加强。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评价是提高教科书质量、加强教科书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教科书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教科书评价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推进发展和拓展深化3个阶段,在评价的内涵、类型、功能、内容指标、过程和方法 6个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如相关研究较为滞后、不够成熟等问题。为提高教科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应加强教科书评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研究,建立科学且具学科特色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推动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材评价是促进各国课程教材发展的关键。俄克拉荷马州教材评价体系是美国教材评价的典型代表,其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别于其他各州,并具有重视教材评价系统的完整性、十分关注教科书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及学生的学习等特点,其蕴含的教材评价理念对我国教材评价体系与行政的关系、人员构成、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多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提升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保障教科书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科书的用户才是教科书质量的真正评判者,提升教科书的质量,应该首先关注师生需要的满足程度。教师具有良好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意识是“用教材教的基本前提。从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质量意识出发保障教科书质量,可以通过分析教科书对师生需要的满足程度,研制合理、有效和便捷的教科书质量标准与内容分析方法,建立流畅的教科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等渠道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对英、美、日、菲、中五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述评的基础上,将其在内容分析和教学分析层面进行了异同对比,发现在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层面上各国都比较一致,但是在教学分析层面,我国有所欠缺.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具体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策略观、教学评价、教材思想、实验与探究、配套资源以及教材设计及品质为主的7个维度25个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材评价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材具有核心的地位和重要性质,关于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课程评价的其它部分,而且其理论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点思考,以引起人们对教材评价的关注和重视。一、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指教师教育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媒介,学生和老师之间以教材为媒介完成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教材既是一种教育资源,又是一种教育工具。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教材应该选择人类知识文化的精华,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应该选择符合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管理上对教材的分类、管理、编纂过程和不同类型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对教科书的使用与管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我国教材建设工作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评价主体的缺失是我国教科书评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评价主体的缺失导致了评价目的的狭窄化,致使教科书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与针对性无法得到保证,教科书评价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也难以实现。因此,为了保证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广泛性,笔者提供一种比较完整的教科书评价流程,试图通过该流程中三个阶段的评价来确保评价主体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大中小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需认清当前教材评价工作的三个关键问题:评价尚未能形成对"从教育目标到教材落实"的整体认识;评价偏重对教材内容的评价,忽略教材的教学特性评价;评价受限于微观的学科内容,评价视野有待拓展。建设基于学段主体差异的教材评价体系,并阐明该体系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基础:对学习理论的拓展性认识和对教材功能的认识转向。进而,在对各学段主体特点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教材评价要求和建议,以资进一步研究参考。最后,研究分析了建设基于学段主体差异的大中小学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14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教科书在课程标准一致性、内容选择与组织、情景与活动设计、安全因素、教材可读性等5个方面评价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通用技术教科书的认可态度是偏积极的,对教科书本身的理解以及评价在不同的教师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的理解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科书选用权的下放,教科书选用上“行政指令模式、经济驱动模式以及试图自主选用却不知如何选用的‘试错’模式”越来越凸显于教学实践。而“课程学界开展不多的教材评价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教材审查和使用这‘两头’”,特别是针对学校如何理解和实施教科书选用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拟对教科书选用的前提、目的、过程、关键和操作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立足我国中小学教科书评价的最新发展,分析中小学教科书评价发展(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趋势和问题,探讨中小学教科书评价的未来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评价的本质是对价值客体(教科书)的某些属性能否满足价值主体(学生与社会)发展的判断。按照教科书评价本质的显性表达,基于评价目的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基于评价主体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基于评价形态可分为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基于评价方法可分为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教科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教科书的编制、审定、选用、使用、修订提供服务,评价时应遵守目的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4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新课程鲁版语文教科书(必修)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鲁版语文教科书(必修)进行评价研究。教材具有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求发展的鲜明特点,具体体现在耳目一新的单元、活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教材编写力量上的有机整合等三个方面。在对这些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种视角对教材进行评价研究,同时也指出了本套教材美中不足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版本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科书实验本进行初步评价,可以从教材、教材所承载的教学活动及教师用书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比较了不同版本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优点;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教材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超  蔡敏 《内蒙古教育》2009,(22):50-52
对于中小学来说,教材通常是指师生共同使用的教科书。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学生则利用教材的安排来完成学习的过程,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促进智能与个性的共同发展。由于教材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对于教材的精心选择和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材的编写者、管理者以及使用者都应科学地开展教材评价,掌握教材评价的标准及方法,以致教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谈语文教科书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科书评价问题的研究,最终会落实在评价项目的设置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在设置评价项目、建立指标体系之前,应明确语文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功用。要明确语文教科书"课本"的功能,明确语文教科书"课程研制"的责任,明确语文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教学价值,明确语文教科书"供选择"的商品属性。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对象应该是成型的教科书;语文教科书评价应该确认评价的主体和效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校基础教育闽台合作先行先试的实施,海峡部台生班的创办,两岸基础教育的交流日见频繁。海峡两岸因地域文化、教学目标及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同,所编教科书结构、内容也有所不同。笔者选取中国内地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台湾龙腾文化出版社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作为蓝本,比较分析两岸高中地理教科书栏目设置的异同,以期寻求新课程理念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9.
罗爱珍 《文教资料》2020,(1):72-73,9
以前的教科书没有很好地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导致各方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不够重视和难以操作,课标要求的145万字阅读量难以落实。统编教材补了以往的不足,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作者进行了构建"阅读单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考试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分析,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教科书评价工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教科书评价研究在工具开发和框架设计方面带来的启示,并提出了关于我国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评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