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桑哲(以下简称桑):谢先生,您是如何认识和评价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谢冕(以下简称谢):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从学会说话,用文字来表达,然后交流和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都是得益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如果没有工具,任何事情都谈不上,你只有识了字、会写字,才谈得上交流和工作,所以,工具性是很重要的;但仅仅工具是不行的,语文教育是培养人的,人要用工具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人文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语文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具有比较好的人类高尚情操、或者关心民众的一种素质,这是通过…  相似文献   

2.
略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对语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科学界定。“语”学科的“”,既不是“学”,也不是“字”,它的含义是“书面语言”;“语”是“口头语言”和“局面语言”的合称,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语言的功能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人类化。语言和思维,思想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根据语言的性质和功能确定的;小学语是一门工具性,人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教学体现人性,既要突出以人为本,又要体现化性。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既要体现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又要贯彻寓教于。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27日生,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人。1953年毕业于连域第一中学初中,同年考入龙岩师范学校就读,1955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师范学校,保送考大学。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并留校任助教:1963—1965年,任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1967—1970年,任阿尔巴尼亚国立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1978—1983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4.
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偏重工具性、人文与审美思维欠缺、美文讲授不美等现象作系列分析;提出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审美性相统一,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学科的性质问题,是语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似乎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学科定性的:“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看上去讲得明明白白,似乎使“工具论”和“人论”的长期争论有了一个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谈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后,我对“语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专题讨论情况进行回顾,现将天津曹媛、内蒙古丛智芳、海南吴春娆、甘肃李建萍、杨昱婷等专家和代表的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桑哲(以下简称桑):钱先生,您既搞理论研究也从事教学实践,您认为咱们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钱理群(以下简称钱):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为老师教学能力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可能会决定中国教育以后发展的前途.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主动性还没有更进一步地发挥.新的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普遍感到突破了一些旧的框框而新的束缚又在产生,他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主动性的发挥,涉及到不只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体制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进一步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怎么样呢?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张清华,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山东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担任助教。199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1991年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先后被评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特聘教授,为山东省省级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并担任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一等奖(个人),另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个人)。2000年10月于南京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籍教授。从2005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功能既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也应着眼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健全人格。文学是更高级阶段的语文,它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的技能,更有利于开启心智,启迪思想,慰藉情感和滋养心灵,因此符合语文育人的目的和规律。语文本不应该拒绝文学,然而现实中文学却日渐远离语文。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当今青少年语文基本功下滑的实际,以及不严肃的文学作品的出现等。因此,我们呼唤文学回归语文。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作教学的工具性.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所谓作教学的人性,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去写”。这三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现二的有机统一呢?下面将着重谈谈有关统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桑哲(以下简称桑):您从事语文教育、教学事业这么多年来,您是如何理解"语文"这个概念的呢? 朱德发教授(以下简称朱):作为语文,特殊的学科的概念和一般的语文概念应该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改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技能,但它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的关系,对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亚婷 《文教资料》2007,(36):126-12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落实两者的统一,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在预设目标中体现;其次教学时在语言训练和激情感悟中渗透;再者通过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革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8.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待。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基础知识教学、听说读写训练、作文教学四大方面,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饶杰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1937年生干广东潮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语文教育学研究室主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二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