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唱发声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科学的发声过程,也有不科学的发声过程。科学的发声过程所对应的是一种科学的发声状态,科学的发声状态下所发出的声音所对应的声音形状相对来说是比较规整的,有形的;相反,不科学的发声过程所对应的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声状态,不科学的发声状态下所发出的声音所对应的声音形状是不太规整的,是多样化的。在上一篇论文中我论述了科学发声状态下所发出的声音对应所产生的声音形状,所以今天我主要来阐述一下不科学发声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对应所产生的声音形状。  相似文献   

2.
现代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有一个很大不同点,即注重声乐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众多的声乐理论中,首先应该研究的是,歌唱的声音是由哪几部分混合组成的,如何指导训练。一、混声的理论1.从声带角度看混声。歌唱的发声不是由单一性的发声形式决定的。它是由声带和共鸣腔联合发声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的声音。声带是歌唱的发声源,在歌唱训练中,会出现在发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环甲肌群和披裂肌群两组肌肉的用力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形。这时,声带张力相对减少,且“质地”也已“缩短”“变薄”了,这样发出的声音既不像真声又不像假声,它既具…  相似文献   

3.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的现象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练习,学生们发出的音色、力度会更加不统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的会大声地喊唱,有的喜欢压着嗓子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不仅破坏了歌曲意境,而且对嗓子造成了伤害,变得声音沙哑,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声音训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自身声音条件的发挥、演唱水平的高低、艺术表现力的强弱、歌唱寿命的长短。歌唱发声的三大要素:呼吸、开喉、共鸣。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呼吸方法,它在发声中占有主导地位。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声带如不受肺中呼出空气的冲击,它就不可能引起振动而发声。歌唱呼吸的意义和作用与拉小提琴的弓、管风琴风箱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小提琴发音纯净、稳定和均匀,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弓的马尾毛应当拉紧到足够的程  相似文献   

6.
吴华领 《学苑教育》2012,(16):13-13
歌唱的基本要求包括正确的呼吸、通畅的发声、恰当的共鸣和精确的语言。学习歌唱就是为了发出美妙的歌声,而美妙的歌声需要歌唱发声时各要素保持正确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是一门声音情感艺术,是用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的歌声,去表现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本文从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吐字咬字对声乐演唱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歌唱的科学发声是歌唱学习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握住发声训练的关键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明白正确发声的要点,也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声音问题。本文即浅析歌唱发声需要注意的三个关键点:气息的支持、咽腔的状态、声音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一门艺术,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出美好的声音,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每一个演唱者来说,梦寐以求的是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去打动听众,引起共鸣。那么,要获得这样的声音效果应当使用真假混合声音进行演唱。混声演唱法有真声的结实、明亮、甜美的特点,又有假声的圆润、通畅,柔和和高位置特点,只有用混声才能取得声区的统一,增强音量、扩展音域和取得洪亮的高音威力,如果不掌握此种特殊声音的方法,声乐的高难技巧就不可能完成,也就谈不上有美的声音效果去打动听众。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即歌唱艺术。它的艺术魅力就是用歌唱的语言表现人性美,抒发人性美的直接艺术。所谓直接艺术就是不借助外界任何的乐器发声,不借助外界任何物质发声,而是通过人体这件最完美的乐器表现出来(试想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得过人体的完美)。既然那最为美妙的声音就是人体这件最完美的乐器中发出来,那么声乐就是最能直接地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艺术,也是最有艺术魅力的艺术。本文仅就声乐的声腔美和形体动作美谈谈声乐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笑”在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作用南宁市第四职业高中刘宁在歌唱的发声训练中,笑能克服一些不良现象。由于初学者心理状态紧张,对自己要求不明确,单纯追求嗓音的技巧,对气流、声门、腔体只是机械的配合,因此发出来的声音缺乏感人的魅力,而且还会出现下巴突出、舌头乱动...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利用人这个特殊的乐器发声的.学好声乐不仅靠天生的嗓子,还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歌唱乐器的各部分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教师的一切手段。要求及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即经过学生的感知、想象与思维等反复的认知过程,又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指导下进行生理器官机能运动的反复练习,最后发出的声音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并形成心理定势,才能获得歌唱发声方法或者发声技巧。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发声,是一个从心理到生理再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心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很多不良的心理反映。其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盲目自信,有的则盲目自卑,有的急于求成,有的见异…  相似文献   

14.
合唱训练中,发声练习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合唱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掌握“打哈欠”歌唱状态对于发声练习尤为重要。阐述了“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打哈欠”歌唱状态在合唱发声练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打哈欠”歌唱状态的运用方法,对合唱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文教资料》2010,(26):130-131
合唱训练中,发声练习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合唱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掌握“打哈欠”歌唱状态对于发声练习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打哈欠”歌唱状态在合唱发声练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打哈欠”歌唱状态的运用方法.对合唱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 ,声带是歌唱时唯一的发声体 ,在声乐中称为声源器官。它位于人体颈前部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喉结中 ,人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骨与肌肉来控制声带的伸缩及开闭。同时喉结状态如何 ,决定音域的宽窄和音质力度的强弱 ,所以我们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正确把握喉结的状态才能使歌唱得动听悦耳 ,否则就会犯上提或下卡的毛病。而上提或下卡 ,又是一切毛病的根源 ,它直接导致呼吸不能自如 ,声音不能通畅 ,上下不能谐和 ,吐字不清 ,声音不明亮。特别是唱高音时不能字正腔圆。因此 ,保持喉结状态正确是解决发声基本功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必须着…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通过声音来体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何才能取得最佳的声音,这就有赖于科学的原理及发声方法.作为声乐教师,其基本职责就是把这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初始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歌唱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今后  相似文献   

18.
在唱歌教学中,气息控制是否流畅,嗓音音质如何,声音产生共鸣的好坏都是影响声音发挥的因素。由于学生发声方法不科学,往往出现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发声毛病。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学生的自然声得到科学的训练和发展,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歌唱发声练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歌唱水平的基本条件。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歌唱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误区及问题,借鉴相关专家对歌唱发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结合本人对歌唱教学研究与演唱实践,从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等技巧练习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解决了学生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是通过人体自身(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所形成的音啁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必须是身体、声音以及神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和谐美好的歌唱效果,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