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学生相处两年了,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数是电话联系,或是开家长会时的碰面.家访似乎也只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特殊学生的特别关注.此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受导学生的家里家访,让我们走进学生、感受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给了一个让我们真正开展"家访"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家访,即教师根据学生某段时期内的表现,有目的地去学生家庭里看学生、看家长并跟他们谈话、交流,以期问题得到改进或经验得到强化。尽管时代飞速发展,打电话、发短信、家校通、QQ聊天等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但其教育实效仍无法比拟传统意义上的"家访"。遗憾的是,如今教师很少家访,甚至有些教师的家访,还是受某些集体因素或行政因素的强制性影响而产生的行为,比如学校组织的教师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山市教育局开展了"走进家庭,同育新人"活动.这一举措,给学校德育带来了生机,一时间,全市中小学家访活动蔚然成风.家访,确实拉近了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距离,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一、家访的形式1:串门式家访。经常与家长作礼节性交谈,顺便谈一下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增加彼此间的感情。2.祝贺式家访。当学生取得进步或成绩时,前往学生家中报喜,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这时借机指出学生进步中的不足、成绩中的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议,成效会大不一样。3.援助性家访。给经济困难的学生送去师生们的钱物, 给精神受到打击的学生送去一份安慰,给他们及其家庭送去一份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电话、网络已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手段,家访逐渐地被遗忘.而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任何现代化的工具无法替代.家访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给家庭教育适当的指导;能让教师多角度去理解、认同学生.多发现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2009年9月.我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家里,走近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家访三位学生,且完成1500字以上的家访随笔.老师们用"春天的脚步"走出一条教育和谐之路,坚信:学生长大后,或许难以清晰记得一节课,但家访的情境定会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但由于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又比较忙,给老师的家访带来诸多不便。班里召开家长会,越是差生,其家长越不参加。而家长会大多数都是要针对差生解决或说明一些问题的,往往形成“拉锯战”,老师越找家长越不来,家长越不来而老师越要上门找,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由“家访”变为“校访”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老师要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状,所以对家访总是抱着疑惧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样的家访,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或压力,老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明显。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家访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8.
聚焦家访     
家访,是一个值得长期回味、思考与不断探索、更新的话题.面对家访,学生如何看待?有何期望?教师又有何想法或遇到哪些问题?究竟怎样的家访才能赋予教育生命力,达到教育目的呢?请走进"聚焦家访".  相似文献   

9.
方强 《班主任》2007,(9):25-26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分析研究孩子的状况,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欲使家访取得最佳效果,家访也要注意方法,在此,笔者试用"轻重缓急"几个词概括家访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解析几何的定点问题是热点之一.这类问题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他们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求解这类问题一定要在"变"中寻求"不变".本文就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探究,分别从"定点,定直线,定圆"中各选取一例,给学生提供两种常用有效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总结如下.一、合并参数项  相似文献   

11.
<正>"图形的轴对称"是"图形的变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知道,对图形进行"折叠"操作,能得到轴对称图形中的一系列定理和性质.因此,"折叠问题"往往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类问题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给学生解题带来一些灵感.例1(2009年南京中考题)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  相似文献   

12.
新学年的开始常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一定的焦虑。特别是对新入学的学生来说,这种焦虑尤其突出。因而在开学前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对每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都是非  相似文献   

13.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就应充分地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而CAI课件的应用能解决这类问题,而如何去设计构思、制作CAI课件,如何应用于教学则是每位教师所要考虑之事.成功的CAI课件必将给教学手段带来无穷的魅力,同时要注意其"辅助"的地位,注意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5.
"大家访"活动开展以来,岚皋县教育系统广大教师积极为困难学生解民忧、办实事,促进了家校近距离联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该县教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一是制定了"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活动要求.二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带头进行家访;教师分片或包村进走入学生家庭、田间地头,与家长直面探讨交流,了解掌握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情况,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政策,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子女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也越来越薄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厌学、早恋、沉迷于网络、拉帮结派及打群架、偷盗、抢劫和强占他人财物等现象越来越多。对这类"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转化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一、"问题学生"的定义及分类"问题学生"是指具有反复、持续的攻击性、反社会性、对立、违抗行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一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教师仍然习惯将提问看成是知识传授过程,将问题作为促使学生定向读书以寻找教师所期待答案的方式。这样,学生只需到教材中寻找答案,而不需要思考。教师也心安理得地认为,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习得答案的过程,"能够读出,就说明他们已经知道了"。这类用提问引导学生看书的方式,只是为了配合教师教学,而忽视提问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体验与享受,因而其价值极低。例如,即使学生读出了教材中关于"仲裁"的表述,也未必真正理解"仲裁"的内在特点和要求,更不要说何时或怎样  相似文献   

18.
家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和人文气氛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家访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访率下降。其一是教师收入偏低,有些老师为了尽早让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忙于为学生补课。无暇顾及家访;其二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提高业务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上,无时间进行家访;其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加之家务劳动的繁重,对于家访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家访形式发生变化。家访本应是老师上门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但现今家访形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老师主动上门变为了老师电访和家长校访、拜访。三、家访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家访次数减少,只有当学生出现大的违纪问题或屡教不改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此种应急性家访一般又有其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于是家访内容有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由了解转变为告状。  相似文献   

19.
教师长假家访,这项举措也不是毫无道理.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众说纷纭.笔者猜想正是在传统家访渐渐淡出视野的背景下,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了班主任必须在国庆假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通知,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通知中的"必须"改为"建议"或"倡议",并请学校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报教育局备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0.
家访时机的选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到家。”一些学生常这样哼唱着,以表达老师家访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其实,教师家访是很必要的,学生们也不反对所有教师的家访,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时候去家访,家访时都向家长谈些什么。我们的体会是,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防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