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材中采用酒精灯作为热源,用大烧杯作为水浴来给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并从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数据,最后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比较他们的特点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熔化·熔点     
在探究实验中,我们研究了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并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相似文献   

4.
蔡启仙 《物理教师》2007,28(10):31-32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7年级上册的第4章第1节“熔化和凝固”中,编者试图通过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晶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总结出晶体熔化的规律,教材中的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如图1所示.采用水浴加热海波,其目的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但是用该实验装置测定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时,却难以观察到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从实验的异常现象入手,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特征”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试管内靠近外壁的海波过早熔化,学生在此时看到试管内海波温度仍在上升;第二,试管内中间部分海波熔化时。观测到温度不变过程时间较短,数据较少。根据反复实验数据时比,我们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8.
现行物理教材“熔化和凝固”一节的演示实验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一、实验现象不明显教材中考虑到萘有毒,对身体有害,改用海波代替萘来做晶体熔化实验,用以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并且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用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因为海波温度升到40℃时就开始变潮湿,温度继续升高,海波由粉末状变为粘稠状,此时温度计示数会在某一点停止2-3分钟(很多参考书都说明海波的熔点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9.
热学实验探究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象描述规律等. 一、固体熔化实验 例1(2014年东营市中考题)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相似文献   

10.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11.
图像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科学现象和科学过程,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变化、内在联系及本质。在物态变化中,涉及到很多图像,比如晶体(或非晶体)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识别、分析图像,根据图像中的特殊点、线确定物质在某段时间所处的状态,分析物质发生熔化、凝固或沸腾的时间等,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探究——熔化与凝固”一节教材中,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且相等是教材的重点。但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①晶体在固液两相转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问短且效果不明显。②晶体的熔化温度和结晶温度不相等,其原因课本也未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熔化与凝固》一课中的晶体熔化实验是为研究晶体的熔化过程而设计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此实验装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本着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我以本节实验课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课(以冰的熔化为例)。在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几点要求:1.仔细观察实验(观察是创新的前提)。2.作好实验记录,并根据记录做出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束后得到如下结果:1.实验记录:2.T—t图像:如图2所示。从图像上我们看到实验没有达…  相似文献   

14.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用冰盐水制冰探究冰的凝固和熔化过程,采用温度传感器结合数据采集器来精确实时呈现冰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熔化和凝固》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涉及的主要知识是:识别晶体和非晶体,利用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规律判断、认识一些常见的.热现象,会分析晶体熔化图像。因此熔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7.
“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特征”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试管内靠近外壁的海波过早熔化,学生在此时看到试管内海波温度仍在上升;第二,试管内中间部分海波熔化时,观测到温度不变过程时间较短,数据较少。根据反复实验数据对比,我们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物理现象或过程以及物理规律。多可用图像来描述.图像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相关象限内相关的点连成的一直线或曲线。例如,图1(甲)、(乙)是海波(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的图像;图2(甲)、(乙),是松香(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图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 0度 .图 1中 ,温度计的示数是℃ .(1 99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2 如图 2体温计的示数是℃ . (2 0 0 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3 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虽然大量吸热 ,但温度. (2 0 0 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 )4 如图 3所示是一种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像 ,由图可知 ,该晶体的熔点是℃ ;图中AB段表示物体处于态 ,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时间间隔为min.(2 0 0 0年四川省中考题 )5 如图 4所示为晶体萘的凝固图像 ,由图可知 ,萘…  相似文献   

20.
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p.40[实验与思考]关于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的熔化实验,其目的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揭示晶体的熔化规律.该实验是必做的演示实验.但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演示该实验时,常常以失败告终,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多次实验后,发现海波的熔化实验还是可以做成功的. 海波的熔化规律是:熔点为48℃;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而实际操作时观察到海波往往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