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柳词的评论,是词学史上争议最多的案例之一。由宋代形成的对柳词“雅”、“俗”二重文化品格的矛盾性评价,一直延伸至清末。柳词论案的造成不仅是由于历史提出建立曲子词的文化品格的要求,也与文人词出现之初即存在词学价值观的内在矛盾有关。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8):101-106
柳词在宋代正统文人中所引发的系列争议肇始于柳永因词获罪于君王。在宋词"雅郑之争"的实质作用下,柳永及其词作遭到宋代文学主流的非议。加之柳永位卑名高引人不满,且好作艳词等个人原因,柳词在宋代正统文人话语中被进一步边缘化。柳词开词体风气之先,在整个词学史上意义重大,对后来秦观、曹组、晁端礼等词人的创作产生颇为深远的影响。因此,重审宋代柳词之争于柳词北宋接受史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在《古今小说》中曾说过:"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唐人小说,作意好奇,深受文人的爱好;而宋代小说,通俗易懂,普通群众非常欢迎。冯梦龙通过唐宋两代小说的不同特点及其所吸引的不同读者群的分析,明确地指出了小说创作要依靠和凭借多数人能够接受的道理.小说创作要适俗,其它的文学样式同样如此.柳永词之所以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它的"适俗"。  相似文献   

5.
柳词在语言上一改以往诗词高贵典雅的风格,大量吸收民间文学的养分,并以民间口语入词,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词的娱乐功能、柳永的生活经历、柳词的情爱主题是柳词俗化的主要原因。柳词语言的俗化解放了文人的思路,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也为词的普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3):70-72
古代文人常把诗文之关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知心良友喻为"兰客",足见古人对兰花的评价之高。在瓯北七小,兰花的元素无处不在,兰花的故事随处可见。带着敏锐的视角,和记者一起走进瓯北七小,进行一次微观察吧。  相似文献   

7.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词风通俗晓畅,有别于在此之前作为主流的文人词的典雅内敛,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词作中的绝大多数有变"雅"为"俗"的趋势和特点。这些有代表性的俗词就成为了柳词的创新之处。柳永的俗词对宋词发展的开创之功不容忽视,其中运用大量民间俗语和俚语,并以此来表现俗情。  相似文献   

9.
如时下里许多街头巷尾被传唱的流行歌曲一样,大约一千年前,柳永词也是广负盛名,大江南北,市井禁苑,“天下咏之”。时过境迁,在北宋以降的诸多文人笔下,柳词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这一热点也延续到了二十世纪的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前人对柳词的题材、音乐性、美学特点多有论述,而对这些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其文人与市民的双重社会身份,即所谓之"准市民"身份。也正是这种身份使其在创作上表现出题材多样、雅俗并存、应歌言志双兼的面貌;在批评上表现出的褒贬不一的状况;在接受上呈现为广泛性与多层次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