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头脑,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走科研性、创造性发展之路;要以培养创造性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创新教育时,人们往往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相对忽视教师的价值取向。然而,教育的诸因素中,最基本的两个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任何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做法,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推进创新教育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发展教师;而且,从对人性的尊重角度出发,让教师感受的不应只是艰辛的付出,还有其中的乐趣、享受与生命意义。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造就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已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桎梏中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然而,即便是在倡导创新教育的现实背景下,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束缚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主观层面的教师自身因素,也有来自客观层面的评价因素,还有来自背景层面的文化因素。只有正确处理这些因素,才能促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论证,可谓不言而喻。而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复演科学家创新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科学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二,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千百年来,人类就是凭借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认识世界和利用世界,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才能创造宽松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面的教师,应为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追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具有注重智力开发、多样化、自主性等特征。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需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教师与学生平等、知识与身体活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当务之急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成为创造性人才。教师的天职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把教学过程作为创新活动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植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的基本意质,而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教师应具备新、博、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教育的课堂模式,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中,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能够创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论反思与创造性教师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有创造性教师作保证。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教师创造力的源泉,对促进创造性教师成长板具意义;反思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反思促进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新行为。教师要保证反思的科学性,增强创造能力,还需要许多条件作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创新素质培养与教育文化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发展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过去“满堂灌”的教师们现在却在总结着创新教育经验;黑板上条分缕析地陈列着“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学生们也从“创新课”上了解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步骤:“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发展被列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3.
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其管理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教育旨在强调学生在校生活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个性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管理行为,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营造创造性环境;正确处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新管理、学生创新与教师创新、创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开发学生个体自身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特征更为鲜明,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认清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加深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有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从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角度分类,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包括以下要素。1创造力。人的创造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每个学生创造发展水平又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就要求教师有很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已是当今教育改革研究和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方向。在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此,本人结合教学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仕兰 《中学教育》2003,(1):39-40,38
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通过创新 ,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要创新 ,关键要靠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和造就创造性的人才。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这无疑为我们化学教师在优化课堂设计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提供了先决条件。一、优化课堂设计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首先 ,教师要对当今新的教育理念有所认识 ,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必须明确 :知识的记忆不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格,发展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基本任务。教师不仅要当好园丁,更重要的是当好伯乐。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创造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精神为重点。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想就数学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隆昌  陶韬 《四川教育》2000,(9):11-11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个特殊的使命?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本身就应是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其素质要求如何呢?什么是创新型教师呢?有人认为,创新型教师应该是善于设计学生最近怎样发展,往后的一段时间又怎样发展的教师。有人认为,创新型教师是不僵化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