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纲常伦理为重要内容的中国封建文化,一直具有强烈的男权色彩.这种传统观念,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转换现代女性观念,促使中国女性的角色面貌达到新的境界,使其在人类大家庭中与男性平等地工作与生活,既有利于女性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高校中女性能否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同时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与高校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有直接关系.高校对女性群体必须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使之在工作业绩、精神风貌上都成为女性中的楷模.而高校女性只有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意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平等参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知识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了解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对预测他们的发展走向、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415名处于不同工作寻访阶段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维度的价值要素较为冷漠;同时也更重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实现,显示出急功近利的特征;(2)男性在社会促进和社交活动这两项职业价值观上得分高于女性,但女性在身心安全、社会贡献、薪酬待遇、稳定舒适、社会关系职业价值观上得分高于男性,性别差异显著;文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比工科、理科和艺术类毕业生更认同人情世故的价值观,且差异显著;(3)处于求职波动期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有一定的盲目性;(4)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着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卡罗尔.希尔兹的《斯通家史札记》采用自传形式描述了女主人公黛西与孤独命运不懈抗争的一生。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分析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小说揭露了二者作为"他者"在男性至上的父权社会受到压制的本质,表达了作者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以实现男性与女性及自然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5.
冯祥斌 《教师》2008,(22):3-5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大学毕业生尤其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女性就业面临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女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就业人群,她们对自身今后的职业规划还缺乏严格的职业指导,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模糊状态。因此,对女性职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青年女性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重要生力军;青年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从叙事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这个群体的职业发展,可以更好地呈现她们真实的人生轨迹,从而找寻经验的价值。由于性别差异,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面临诸多障碍:为人师的教学与科研压力,为人妻/母/女的多重社会角色的生活压力。在谋求个人职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大学公共青年女性教师应积极寻求共同体发展,因为个体发展与共同体发展与密不可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两个性格、命运决然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与伯莎.梅森。简.爱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最终被男权中心话语所控制,成为了"家里的天使"。伯莎.梅森勇于挑战男权中心话语,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女性自我,却没逃脱被男权所迫害的命运,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简.爱与伯莎.梅森的抗争与无奈是女性同胞所共同承受的命运,她们都脱离不了不平等与男性的"他者"境况。  相似文献   

8.
尽管近年来缩小性别差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学科教学、学业成就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优秀者,将引领全社会女性的性别观,并对男性性别观的树立产生重大影响。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意义,制定长远规划,构建实施体系,促进两性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就业工作,完成"民生大计"的就业任务采用了多种干预行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口号的提出和推行便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当就业工作口号被不断泛化乃至被推向极端时,就可能导致广大毕业生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因此,理性认识"就业口号",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才能保证就业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都不及男性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明显,就业缺乏保障。除了社会偏见的客观存在、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社会客观原因外,还存在女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的差别、自身就业观念的偏差与“自主创业”意识的欠缺及对女性家庭角色的自我认同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鑫 《英语辅导》2014,(4):218-22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为数不多反映女性意识、从女性视角来写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基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对女主人公寻猫、求猫和得到猫这三个场景进行分析,表达了女性想要冲破性别束缚,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同时揭示出在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中,女性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所做出的反抗处处受到压制,使她们刚刚复苏的女性意识瞬间破灭;女性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道路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就大众化就业环境下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某校123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与自信程度的调查研究发现:男生的自信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就业情况与生源、与家庭月收入之间显著相关,而学生的自信程度与他们的就业情况之间却没有明显相关。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认为越自信的学生越容易找到工作。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对于自信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具有哪些特征的毕业生会选择教师职业、什么动机促使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性别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概率显著低于女性;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和女性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薪酬和就业选择方面,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起薪低于选择其他职业的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概率更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职业收入差距在男性毕业生群体中更加显著。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注重职业符合兴趣爱好、职业稳定性以及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也更容易对所选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满意。给定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吴汶洛 《师道》2022,(11):4-5
<正>她被西文媒体誉为“一位典型的中国进步女性”“当世最古老帝国中的新女性”“当今世界杰出的女性之一”。她就是金雅妹(Dr.Yamei Kin),又译为金雅梅、金韵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留学生。《浙江通史》清代卷中,是这样介绍金雅妹的:浙江省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同时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中国最早的女西医,教育家、科学家,为中国西医学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扩招似乎使所有家庭的子女都能受益而进入高校学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似乎使每一个毕业生在工作找寻过程中都面临坎坷和曲折的假象提醒我们注意:绝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有高等教育机会和享受同等层次和质量的高等教育,也绝不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都会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所谓大学生就业环节中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它损害的情况。换言之,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其实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丧失了平等择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的理论对大学毕业生心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有序的生命需要理论主要表现为自信,自由选择,乐观的解释风格,做应该做的事,确定生活原则与目标.这些理论对当代大学毕业生自信与自负,深思与忧虑,抉择与紧迫等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运用马斯洛有序的生命需要理论,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信心,克服恐慌心理;树立目标,克服迷茫心理;树立终身学习观,克服愧疚心理;树立竞争意识,克服失望、忌妒心理;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观念,克服惧怕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描绘了男性视角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中往往缺席,在物化的状态中存在着,更可悲的是有的女性人格变异,自我丧失,走向异化。作很少有平等的目光关注女性,体现了男权化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许晓琳 《海外英语》2012,(5):223+243
《黄色墙纸》是十九世纪末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通过女主人公从患有轻度精神病到被接受"休息治疗法"之后彻底崩溃的故事揭示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的压制和不平等,从而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渴望和自信。但男主人公约翰是位心底善良,真爱妻子的男性,由于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意识,对妻子的爱显得过于自私和压迫,因此使得原本应该是美好幸福的生活演变成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