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在确定民办教育重要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对中美两国民办(私立)中小学教育起源、演进和发展的历史分期考察,对中美两国民办(私立)中小学教育的产生动因、发展历程及互动关系作了纵向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利益格局之间的博弈操纵着民办教育发展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基础对民办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性进行研究,有利于破解政策变迁脉络中造成旧制度强化和重制作用的影响因素,认清我国民办教育制度变迁并非人们印象中"问题-策略"的帕累托改进模式,而是受到历史发展历程中内外因的相互影响的结果。只有加快民办教育改革,开辟新的发展出路,才能实现民办教育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国家,营利性高校正在迅速发展,营利性高校已经成为私立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这种新兴的营利性高校与传统的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本文以美国为例,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私立高校的使命界定、产权制度、组织结构、教师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研究生教育中起较大作用的美国非营利性组织与它的业务、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印度教育之比较:以比较历史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同属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因此从比较历史法的视角看待两国的教育,会让我们从历史角度对两国的教育有新的认识,了解两国的历史与现行教育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公益性)和私利属性(产业性)是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首先是公益性事业,但也是一种准公共产业,却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借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而提出并高校系统特殊性相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一个动态概念。  相似文献   

9.
英才教育制度是俄罗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俄罗斯英才教育制度演进的机制与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我国英才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规避其教训,也有助于把握俄罗斯英才教育制度的演进趋势.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研究发现:俄罗斯英才教育制度近60年的发展演进受到国家政治议程、经济起落、意识形态以及观念变迁...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学法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历史复习中,运用纵横比较法对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前后贯通、中外交错地复习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纵横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校理事会从诞生以来的信托实体至今逐步演化为民办学校的内设机构,从世界范围民办高校发展史看,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未区分非营利民办高校财产权的情况下,将理事会规定为民办高校的中枢决策主体,此种制度设计造成该法与《民法典》设置的法人类型不能完全对应,给非营利民办高校理事会治理造成了困难。在现实中,非营利民办高校理事会存在权力过于集中、校长治理权无法保障、缺乏监督机制等诸多问题。在未来改革中,应当以办学财产的归属和来源是否是捐赠作为区分非营利民办高校法人性质的标准,形成以理事会为核心、校长独立治校、教职工和党委共同监督的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2.
《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第7条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这不仅与《民法典》等上位立法发生冲突,存在操作障碍,而且背离事业单位改革趋势。产生该规定的根源在于未能科学认识我国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对此,应回到基本法层面,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予以体系化重释。一方面,坚持事业单位法人的国有属性,将其从民办学校法人类型体系中去除;另一方面,摈弃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统一定性为捐助法人的解释范式,承认社团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一类型。同时,配套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形成社团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财团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并存的“新二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办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学学科发展中重要的研究议题。1997-2002年,推动民办教育立法是 学者的共同呼声。2003-2010年,学者们对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合理回报”与“分类管理”、民办学校监管 与治理进行了学理探讨。2011-2019年,“分类管理”何以可能成为学界的关注焦点。已有研究对民办教育 法治进程具有推动作用。未来的民办教育法律规范研究应置于民办学校发展的复杂情境,吸收借鉴法学学 科的研究方法,合理确定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民法典》,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被定位为非营利法人下的捐助法人。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定位为非营利法人具有合法性,但将所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定位为捐助法人值得商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捐助法人的定位不符合大多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捐助举办的实情和捐助法人的基本特征,有违财团法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常识。借鉴国际经验、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理论,遵循中国非营利法人公法管制传统,我们可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别定位为捐助法人和社会服务机构法人,同时应对《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修订,明确法人的内部治理架构,完善政府的外在监管,既保护“非捐助”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又确保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营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分类管理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坚持共同治理的原则,建立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以确保政府的优惠和扶持真正用于办学,恪守教育的公益性。本研究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领导制度、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的现实瓶颈,提出党组织和监事会应作为新的治理主体加入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中,与董(理)事会和校长团队共同构建“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的四维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校的良性发展和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6.
现有教育税收优惠规定是在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前出台的,针对的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营 利性民办学校虽然登记为企业法人,但企业减税降费的利好政策对其影响甚微。此外,还存在非营利性民 办学校同等税收优惠落实不到位、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不系统、现有民办学校转设税收政策不明确等 问题。建议切实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税收政策系统设计,同时 参照企业重组、改制的经验制定现有民办学校转设企业法人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旺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1):76-80
本文着重讨论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外部微观制度环境,即由政府、市场和非营利中介机构所构成的自由与控制相倚、控制与制衡相随、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调研分析了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时机、理由、适用的教育领域以及推行分类管理后学校的选择、学校资产归属等问题,提出应结合我国民办教育实际,将民办学校划分为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非营利性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三种,并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容时,相当多的地区将视线放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区分上,希望以此来推进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借鉴理论成果与实践的经验,本文认为应遵循稳步推进、尊重选择、既往不咎、鼓励公益、坚持改革、和谐发展等原则来进行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一形势对于法学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法学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民办高校法学教育正面临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盲目照搬公办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僵化,师资力量偏弱,教学质量不高等困境。民办高校法律院系应相应地采取细化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