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扬声器根据原理不同分成很多种类,动圈式(也叫电动式)扬声器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基本的结构是把一个线圈(音圈)放在磁铁的磁场中,当有音频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与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使线圈产生振动。线圈与扬声器的纸盆是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带动纸盆一起振动,纸盆又使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这就产生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动圈式扬声器的原理和结构并不复杂,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以加深对它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兆军 《物理教师》2010,31(1):41-41
在八年级下册电与磁,扬声器一节教学中的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装置.书中是将扬声器分解图展示给学生看.但由于受平面图形所限学生弄不清楚线圈如何在磁场中振动,永磁体在什么地方形成匀强磁场,线圈在磁场中如何受力,受力方向如何,以及动圈式话筒怎样工作的.本装置能够直接演示扬声器和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整个装置可分拆讲解,组合演示有很好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3.
一、耳麦机的种类 `耳麦机依据驱动器的结构可分为动圈式和电容式两类.这两种耳麦机的结构不同、工作原理不同、适用的范围也不一样. 1.动圈式耳麦机.动圈式耳麦机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耳麦机,它的驱动元件是1只小型的电动线圈扬声器,由处于永久磁场中的音圈驱动与之相连的振膜振动,完成声能与电磁能量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法在半消音室环境里对平面扬声器和动圈式扬声器的灵敏度进行测试,在音频范围内按1/3倍频点选择测试点。搭架数字信号采集系统并调节功率放大器以保证扬声器的输入功率恒定1 W,记录离扬声器轴向1 m处声压计的读数。选取力学参数相差较大的玻璃板、五夹板和ABS塑料板为振动薄板,同时每种材质都有大小相同的两种尺寸。测试结果表明:动圈式扬声器在高频区输出响应下降趋势比平面扬声器明显,平面扬声器的高频响应较好,带宽较宽;灵敏度与振动薄板的材质与面积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声速较高的材料灵敏度相对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则低频响应相对强。  相似文献   

5.
对超磁致伸缩平面扬声器的阻抗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等效电路分析,通过恒流法测试其阻抗特性。结果表明:超磁致伸缩平面扬声器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变化趋势类似于高损耗电感,不存在动圈式扬声器阻抗特性的低频谐振峰。还讨论了与之相配接的功率放大器的幅频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声器通常称之话筒,音译为麦克风[Mi-cmphone]。它是将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声音信号经传声器转变为电信号,通过音频放大器放大,由扬声器播放出放大了的声音。常用的有动圈式(也称电动式)话筒、驻极体电容话筒和电容话筒。有电缆和话筒相连的叫有线话简,采用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的称之为无线话筒。话筒还有手持式、领夹式、卡拉 OK 话筒和会议话筒之分。学校电教常用的话筒有动圈式和驻极体电容话筒两种。其区别在于动圈式话筒一般不需要安装干电池(设置放大电路的除外),而驻极体电容话筒需要干电池给作为阻抗变换  相似文献   

7.
有关动圈式话筒和动圈式喇叭的工作原理,在现行的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均有介绍.我们用塑料碗制作的动圈式话筒和动圈式喇叭,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1实验器材 适量长度的漆包线(直径0.1 mm)2根,钕铁硼超强磁铁(规格为5 cm×5 cm×1 cm)2块,多功能车用扩音机(MP3A60,自带MP3播放器,配有U盘,电子市场有售)1台,示波器1台,LED2个,干电池4节,铁片、导线和螺丝等.  相似文献   

8.
一、系统组成 整个音响系统的组成由计算机、调音台、功放机、扬声器、传声器及电声乐器等设备组成.VCD、CD、录音带、录像带中的声音信号,经软件处理变成数字声音信号(音频或视频文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中播放这些音视频文件时,声音信号经声卡输出到调音台中.传声器可以直接拾取人声以及打击、吹奏、弹奏等各种乐器的声音,并输送到调音台中.不论是乐器独奏,还是乐队伴奏,只要合理布置传声器的位置,都可取得较好的声音效果.电声乐器可以通过信号线直接与调音台连接,以避免信号损失.输入调音台的多路声音信号经调音台汇合处理后,输送到功放机进行功率放大,进而输送到扬声器,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9.
笔者指导学生用一次性纸杯、不干胶、吸管、纸等身边常见用品自制了扬声器,学生用该自制的扬声器接上mp3播放器就能听音乐,这对学生而言真是太有趣了。为此,笔者将自制的一次性纸杯扬声器介绍如下,请批评指正。一、制作特点及用途1.特点:取材于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品,制作过程简单易行,学生能在30min内完成。用3.5mm插头将其连接到mp3播放器或计算机上就  相似文献   

10.
<正> 立体声(Stereophonic Sound),简称(Stereo)系指采用多传声器和多扬声器的录音传输系统。各传声器拾取到的信号馈送到按相应的传声器排列组合的扬声器组中去。这样就使听者可以在这些扬声器所占据的整个空间范围内觉察到印像声源,既可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智力如何,取决于大脑。那么,人的智力体现在哪里呢? 这台双声道收录机正在放音乐,可我们什么也听不到。哦!原来是作为负载的扬声器的接线断路了。好,现在我把扬声器接上。听,多么优美的音乐啊!可以这样说,这美妙旋律的信息储存在磁带里,而旋律之花却通过收录机开在扬声器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相继开设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开设活动课程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活动课的内容多种多样 ,电子制作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 .这项活动注重实践 ,让学生手脑并用 ,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 ,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助于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用扬声器制作有线话筒 ,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 ,成功率高 ,适合开展活动课 .扬声器是一种能把电能转变为声能 ,并将其辐射到空气 (介质 )中去的电声换能器件 ,俗称喇叭 .按结构可分为舌簧式、压电式、直接辐射式 (又称电动式或动…  相似文献   

13.
收录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化教学设备,它在外语、语文等学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收录机在理科中也是否可以被利用呢?本文对收录机在初中物理声学演示实验中的应用作些尝试性的探讨。1 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一根细线栓住一乒乓球,并将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紧贴乒乓球固定放置一个扬声器(如图1所示);再用杆头将扬声器与收录机相连(即插头插入收录机的耳机孔中)。此时打开收录机,扬声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观察到乒乓球在来回的摆动;关闭收录机,扬声器的声音消失,乒乓球的振动停止。由此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相似文献   

14.
谢恩·科文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扬声器,它可以使失聪者用指尖感觉到音乐。这种扬声器是怎样工作的?扬声器和五个不同的指套连接在一起。当音乐奏响的时候,它可以将不同的振动传递给每个指套,这样使用者便可以感觉到不同音符、旋律和各种乐器组合之间的差别了。这种扬声器还能让使用者自己创作音乐。将扬声器和一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那些崭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A奥斯特;B库仑;C法拉第;D安培2.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许多电器设备.下列电器设备中,哪个没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A动圈式话筒;B白炽灯泡;C磁带录音机;D日光灯镇流器3.如图1所示,2个同心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开发出了一种薄如纸张的扬声器,它可以将任何物体表面变成有源声源。这种薄膜扬声器失真率很低,耗电也比传统扬声器少得多。这款手掌大小的扬声器,质量同一角硬币差不多。无论将它粘合在哪儿.都能产生高质量的声音。薄膜扬声器适合贴在汽车内部或者房间墙壁上,也可以安装在飞机驾驶舱等嘈杂的环境中,通过产生相同振幅但相位相反的声音,主动消除噪声。它还可以在剧院或公园的游乐设施中提供三维音频,营造气氛。  相似文献   

17.
一、电动扬声器做物体振动发声实验使用器械:3W电动扬声器、1号电池、导线、碎纸屑。做法:扬声器纸盒内放置小纸屑,按右图接通电路。观察对比:电路接通,扬声器纸盒振动发声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发明不但实用,而且非常有趣。花朵音响:瞧,这牵牛花开得多好啊,要是一个真的喇叭就好了!:哈哈,早就有用花朵做的扬声器了。日本有一项新的声音技术,能够让花朵变成可以发声的扬声器。它的工作原理和传统扬声器差不多,只是用花朵代替了传统扬声器中产生声波的部分。在花朵中嵌入一个电子管,通过电流和磁力引起电子管和花朵的高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这种花朵扬声器可以放在任何地方,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体验到音乐和环境完美融合的感觉。如果将其摆在家中,可以作装饰品,给室内增添不少情趣。能干的机器…  相似文献   

19.
会发音的纸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发出声音的纸,人们只要用一支扫描笔从纸上来回扫,就可以通过耳塞或扬声器听到纸上说的是什么。发声纸的原理是将声音的资料经电子处理,压缩在一张布满细点的纸型上,扫描笔扫描的时候,资料又被还原成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时域预加重处理方法对扬声器响应信号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从变换后的扬声器响应信号时频图中可以得到更为明显的扬声器故障特征,为故障扬声器的时频特征提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故障识别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