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村治精英和村民都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成为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主导村庄发展的方向,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决定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精英主导与村民参与有机结合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昨天晚上我又累又困,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不知不觉中,我乘上宇宙飞船,来到了水果星球——到处都是新鲜水果的世界。站在这个星球上,放眼望去,所有东西都是水果做的。我来到游泳池,往下一跳,不小心呛了一口水。咦,怎么是甜的?原来泳池里的水全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5,(5):76-79
通过汉中市S村的调查访谈发现,传统村庄中的村民,对信任维护主体、对熟人以及陌生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由经济、文化、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现代社会信任与传统村庄信任相融合,重构村庄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行政化村治与村民外流的互动关系.认为,(1)行政化村治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所导致的治理型贫困是推动村民外流的重要动因;(2)村民大量外流又构成对行政化村治的强大冲击;(3)行政化村治无力消解村民外流带来的冲击,两者互动的结果可能是行政化村治的崩溃与规范型村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通过村务公开实行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民主治理与村庄发展密切相关.一个村庄如果有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就能够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村民的需求,走出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反之,村民就会以非制度化方式或暴力手段维权,村庄也就因秩序混乱而失去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两个村庄村级治理的机制运作及其效果的比较,说明村民的制度化参与对村庄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善良那根弦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根善良的弦,但想拨动它却不是件易事,得用爱心才行!印度北部有个村庄,叫格依玛村。这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穷困,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村民们也想改变现状,却苦于找不到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豫东安村为个案,探讨了人口大量外流对村级治理的冲击,认为村庄人口大量流出造成了村庄治理的困境。其表现为:人口外出虽然带来了村庄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村治的汲取能力弱化;村庄优秀人才的外流造成了村庄权利组织的虚化和后备力量缺失:村民政治权利观念淡漠,村庄公共权利组织权威下降;村民生活好转但村庄治安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了村民委员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乡村两级组织发展的数据,并据此说明了村民委员会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着重研究了村民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和基本类型,简单介绍和剖析了某些学者的观点,阐明了作者的分类标准和5类14种村庄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根据目前村民自治小康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大村庄规模、发展村庄经济、理顺政村关系、提高干部素质、加强村民教育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最好的回报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就成为重要的设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了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中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过了一个小时,救援船通过云雾再次出现,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筋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长宣布,救援船无法载所有的人,只得留下其中一个;再多装一个乘客,救援船就会…  相似文献   

10.
以苏北房庄的个案调研为基础,探讨区域性的村治模式。以行动单位为理解村庄生活的切入点,考察个体同家人、村民以及村干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来理解村庄的性质,同时分析契合型村庄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但村庄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在整治工程启动、村民权益保障、村落人文特色保护、民居规格设置、民居改建经济能力支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各基层地方政府必须切实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统一村民对村庄整治的认识,科学编制村域整治规划,合理设定整治工程时序,注重村民权益与村落人文特色保护,出台科学帮扶政策,顺利解决村庄整治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国家政策等外部结构性因素的变动,乡村生计方式发生多次改变。本文所关注的X村先"非农化"发展再"回归"农业生产的改变,是近年来一类资源型村庄生计方式变迁的代表。研究表明,X村两次转型的过程都是"先行者"带领村民逐步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先行者"按照以己为中心,以血缘亲疏、地缘远近"差序化"代入的方式,带领其他村民进入到新的生计方式之中的"行动逻辑",在农村项目引进、工作引荐以及产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领作用,促成了村庄生计方式的转变。本文认为,在解决转变生计方式的难题时,X村村民是基于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经验,将"差序化"的社会关系"代入"其中而成功的。"差序化代入"是资源型村庄的一种生计方式"变迁机制"。该案例说明,尽管外部结构性因素不断变动,村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仍具有强大的惯性,乡土社会关系对维持乡村秩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为解决供给侧改革中的员工分流安置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个村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作状况的详细考察发现,当现代民主制度进入到乡村以后,并不是一定就能产生预期的民主的效果。村庄内生力量会使民主制度的实践和结果发生扭曲。例如,制度的预期收益、村民的理性程度、村庄社会关联、村庄人口结构以及传统的“体制人”村干部的政治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浙江一个村庄的个案分析,指出个体私营经济发达背景下的村庄,能人型治理模式具有社区权力结构的离散性,个私业主介入村庄公共权力运作及村民参与以“个人性”和“自动式”为主等特色,并提出将能人型村治模式提升为法治型村治模式的一系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公田制这种农田体系使农民形成一个个以村庄为地理单元的共同体.相对于庄园制,从村庄共同体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时期的乡村社会,可以看出,村民集体在农牧生产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他们可以制定关乎村庄共同体利益的村法,这些村法涉及到耕作、放牧、拾穗以及整个村庄农田的调整等经济事务,这样的乡村基层呈现出很强的"自治"性.  相似文献   

16.
我驾驶着太阳能光悬浮式摩托艇,以二分之一光速飞离地球,进入太空。 自从打破光速,地球与其他星球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人类去太空旅行,往来星际之间,探访外星生物,就像在地球上旅游一样方便。 我这次的目的地是S星球。这颗全名叫Scine fiction worid的星球,体积只有地球的七十二分之一,所有的人都居住在星球上唯一的村落中,村长是最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但现实状况却与民主构想相悖。文章通过分析山西省Y村村民自治的过程,发现作为村民自治发展较快的村庄,Y村村民自治中存在一些问题:村委会选举中家族势力渗透、民主决策中农民失利、村民无力管理村庄事务,需要从三方面完善村民自治:合理引导家族势力的影响、提高农民民主参与能力、完善村民自治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小引:武村是嘉定县疁东乡里的一个小小村庄,风俗淳朴,景色自然,一村五十多家,家家姓武.村民都是务农为业,和别个村庄,恐怕没有什么异样的地方.不过这个村子所处的地位,和别个村子,有一点点的不同.他和沪太长途汽车路线,距离得很近很近,东接宝山,西望嘉定,南通上海,北达浏河,是太嘉宝三县交界的一个去处,交通十分便利.民国十四年冬季,我们约集了全村村民,组织了一个武村改进社,在环村的公河里,养了些  相似文献   

19.
树缘     
不知从哪朝哪代起,临黄村的人家同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临黄村,有首代代传诵的民谣:"树木护家又护村,植树惠己又惠人.毁树伐树先人弃,死后不得葬祖坟."也许是因有这首民谣的警示吧,这里的村民们特别爱树.他们植树,护树,敬树如神,爱树如命.家家庭前院后、塘边地头都植满了树.千家万户的树根根相连、枝枝相拥,整个村庄坐落在树丛中.陌生人从临黄村走过,都以为是森林,不是村庄.  相似文献   

20.
郑臻奕  张家海 《师道》2016,(4):12-13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书中一个关于"真话村和假话村"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说是故事,其实是一个趣味问题。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村民都说真话,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某一天,有谁来到这个大草原上,只允许向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