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意象"一直以来都是毕飞宇文学创作所青睐的对象,年幼时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有意的培养,以及成长环境中家乡大环境的浸润,另毕飞宇的小说创作富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探究毕飞宇成长环境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可以说的研究毕飞宇小说意象化书写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毕飞宇小说中,权力表现为庙堂镜像、民间镜像和无像之像。警惕权力,回归常识理性始终是毕飞宇创作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悲悯则构成了毕飞宇与五四启蒙叙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从发表处女作《孤岛》开始,毕飞宇在自己的文学文本内部逐步建立起一种"孤岛"的叙事情境,在此种情境之下,毕飞宇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对于现代文明的质疑。作为空间的"孤岛",毕飞宇赋予了欲望、权力、人类的精神生存困境等多种内涵,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毕飞宇的"孤岛"叙事情境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权力”主题是毕飞宇小说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主题。从演绎历史到目光转向现实,毕飞宇执着地书写权力在中国社会持续地存在。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权力叙事中,对权力的批判或许可以界定为对权力失控和权力无能的批判,并非对权力本身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作家毕飞宇推出了首部音频节目《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节目中,毕飞宇将从小说家视角出发,对13部中外经典小说等进行解读。在该节目上线发布会上,毕飞宇对媒体表示,最原始的学习方式或求知方式是"听","印刷术是人类历史很晚的事情,整个人类的历史相当长时间段里面,艺术也好、知识也好,都是口口相传的"。提到阅读经典的体会,毕飞宇举例:"我们在中学或者大学中文系,有个重要环节是提  相似文献   

6.
在毕飞宇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每每被女性形象的光芒所掩盖,给人造成一种不在场或者隐秘的假象.而事实上,男性才是毕飞宇作品真正的主角:在男权社会中,正是男性决定了女性的情感起伏和生死命运,正是男性造就了女性畸形的人性和挣扎的人生.毕飞宇笔下的浓墨重彩的女性描写,正是对男权社会最大的映射。毕飞宇的女性叙事文学实质是男权社会的别传。  相似文献   

7.
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一直是毕飞宇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之处。在小说中,毕飞宇巧妙地以弱化的、超越的、对峙的时间姿态和空白、静述、闲笔三种叙事时间节奏生动有力地展示人物性格,凸显叙述者对历史的思考和生命的体验,由此形成了毕飞宇小说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  相似文献   

8.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小说最高价值是上升到文化作家毕飞宇日前做客华中科大"喻家山文学论坛",就当代文学经典化话题阐述看法。毕飞宇说,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写作时不去辨别经典,是荒谬的。可是任何一个写作者,包括自己在内,永远不会把经典放在说话和文字中,那不好看。毕飞宇说,如果写一个作品,第二天就会死,不为活着,那写它干吗?写作是为生的,不是为死的,他写作,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比自己更好、更久的活下去。如何让自己的小说活得更久?毕飞宇说,自己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是当代能够很好地书写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之一,在他的力作《推拿》中,以崭新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一群可亲可爱的盲人,并塑造了一批女盲人的崭新形象。这对于盲人书写是一个巨大突破,可以说是毕飞宇边缘化写作的又一次成功,对于毕飞宇的女性书写既是延续又是创新,也为女性话题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最重要的事情是孩子必须有时间。——毕飞宇【毕飞宇是当代文坛著名的小说家。对于当代教育的现状,他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如上看法。】最伟大的教育来自最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小说对乡土的书写从描写乡土悲剧、表现不尽意的人生,对底层人生、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描写以及淡化背景、凸显权力的文革时间和背景的处理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毕飞宇作为当代作家独特的面对乡土、想象乡土和描写乡土的方法.分析毕飞宇乡土书写方式,展示作家蕴含在作品之中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毕飞宇独特的创作个性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很多评论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毕飞宇及其作品进行了宏观的总体鸟瞰和微观的个案分析。文章从“文化层面”、“文本形式”与“作品审美特征”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并作归类分析,以展示研究的概况与成果,找寻研究中的得失,以期毕飞宇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在小说中将苏北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全景式地呈现给读者。江苏特殊的地域划分、苏南苏北存在的事实上的差距,促使毕飞宇在描绘苏北平原时,着力凸显苏北景观的特殊性。毕飞宇小说中对苏北自然、人文历史的描绘,使读者了解到:江苏文学并不等同于苏南文学。苏北文学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苏文学感伤颓废的文风,并为文学地理学以及边缘地区的文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联系毕飞宇的自述及其自传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小说中存在的诸多自传性因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自传性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毕飞宇的创作动机、创作主题以及创作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自农村的毕业就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些人身上,毕飞宇寄予了悲悯、理解、同情,写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疼痛”。《家事》与《相爱的日子》是毕飞宇2007年的新作,解读这两部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正曾有评论说毕飞宇是"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毕飞宇在一次访谈中回应说:"说起我写的人物女性的比例偏高,可能与我的创作母题有关,我的创作母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伤害"。[1]伤害,是毕飞宇作品的关键词。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古典的忧伤,他用平实朴素又暗含讽刺的语言叙述了社会对女性爱的缺乏,乡村女性为生存环境改善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男权伦理社会对女性无意识的伤害。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乡村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文集     
作家毕飞宇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多面性。继小说《玉米》之后,由作者亲手编定的四卷本《毕飞宇文集》,收录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在内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毕飞宇说对写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坦言:"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的作品肯定有好有坏,但哪怕是篇小散文都不会是粗制滥造的。"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的作品有相当的个人特色和文学价值,但是,他却格外清醒。他明白:"作家过了40岁,再想倚仗自己的才华是最愚蠢的。"为此,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从未停止学习。天道酬勤,尚在"成长"的毕飞宇理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最初阶段的小说创作一直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意义书写"与"经验书写"的游离与对峙问题,小说显得笨拙而生涩.而在晚近的创作中,他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策略,从而完成了自身的超越和上升.回到"现实主义"这种书写策略还打开了毕飞宇写作的另一重天地,它帮助毕飞宇在对当代中国乡村的书写中达成了对"权力"主题的完美展示.围绕着"权力"的控制与争夺,交替和循环,毕飞宇深入考察了"政治"、"启蒙"、"个体"、"女性"等现代命题在"权力场"中的遭遇.  相似文献   

20.
女性形象在毕飞宇的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男性形象则给人以不存在感,或者是以十分的隐秘的方式而存在。女性形象给人掩盖住男性形象的感觉,然而通过仔细地品读毕飞宇的作品可以知道,实际上作品中男性才是真正的主角,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决定着女性的生死命运,牵动着女性的情感起伏,很大程度上造就出女性扭曲的人性,造成了女性挣扎的人生。毕飞宇通过大量的女性描写,映射出男权社会的男性的主宰力量,可以说毕飞宇所创作的女性叙事文学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男权社会别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