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钱学森的经历、性格和思想观点来看,“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内心困惑的真实表现。那种认为钱学森在提出“钱学森之问”时,他的胸中早有现成答案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纪念.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学习,2005年3月我们在高中各年级命名"钱学森班",组织"钱学森班"的全体师生参观了航天城,会见了航天英雄杨利伟,观看了正在组装和调试的神舟六号飞船,钱学森亲属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为师生们做了关于钱学森和中国航天的生动报告.  相似文献   

5.
江穆茜 《湖南教育》2009,(12):25-26
“90后”青少年如何看待钱学森精神?他们从钱学森身上学什么?11月10日,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部分师生召开纪念钱学森座谈会,围绕“向钱学森爷爷学什么”这个主题展开讨论。记者在座谈会上,见识了一群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知识丰富的“90后”,也看到了钱学森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3,(1):2-F0002
2012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101周年诞辰,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一周年之日。为了深切缅怀钱学森的卓越功勋。传承与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创新的崇高精神,“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暨全国‘钱学森纪念地’研究宣传工作研讨会”于当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隆重举行。河西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舟和宣传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学情,明确目标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生:钱学森。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通过读书,钱学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导弹专家。生:钱学森是位精忠报国的科学家。生: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钱学森的这种爱国情怀,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他的"归国路"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这就是"钱学森之问".钱老辞世后,"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河北医科大学组织开展学习钱学森精神系列活动。该校组织一千多名师生观看影片《钱学森》,观影结束后,组织开展了专题座谈会,并将举办钱学森事迹巡展等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为了将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50周年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钱学森亲属的支持下,编写了校本教材<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一书.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话题引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学生及其近似配对样本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钱学森实验班学生课程学习经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钱学森实验班教改实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2月5日晴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当你在国庆60周年,看到中国的导弹车队在天安门广场隆隆地驶过,全世界都投以敬佩的目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是钱学森,为我们祖国带来了尊严和光荣。他用他的青春、热血、生命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启迪我们中国人心中要装着祖国。《钱学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美国再也按奈不住了,日夜盼望着能回到祖国。可是美国却不允许他离开,经过5年的努力,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航程。从此,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6.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18.
王勇 《课外阅读》2010,(1):53-53
2008年8月,温总理看望了钱学森。当这个消息传到海外,一位75岁的菲律宾老华侨写了一封信,回忆她50年前与钱学森在马尼拉轮船码头的一次谈话。那是在钱学森回国的途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载人航天""钱永健"……这些闪亮的标签让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成为南方日报"读者月"科学讲座的热门人物.昨日.钱永刚现场透露了关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及钱氏"科学家族"的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